-
作者:正在核实中..2010-01-04 11:15:40 来源:网络
采访时间:2008年9月10日
采访地点:王工作室
王芃,一位90年代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的职业女艺术家,专业背景和生活经验使她的作品在具有深厚功力的同时还具有女性特有的敏感和强烈的艺术个性。她是充满才华和自信的女雕塑家,其作品呈现出超凡脱俗的幽雅以及对生命的思索,在轻松之中透现着凝重,在幽默之中展现着深邃。
新视觉(以下简称新):您愿意被称为“女性艺术家”吗?您认为自身与男性艺术家在观念,素材和材料等的选择上有什么异同吗?
王(以下简称王):“女性艺术家”的概念有两重意义,一重是指性别为女性,另一重是指描述女性内容。如果单单站在性别的角度来考虑问题,这本身就是狭隘的,说明我们所谈论的问题并没有脱离女性本位的思考,这也一直是我所关注的。我觉得我们可以自身身为一个女性,但我一直是争取以作为人的视角去观察世界,而不是作为女性的视角。所以女性本身并不是一个标志,并不是一个题目,她是客观的一个片面的东西。我们作为一个艺术家应该站在人性的思考的一种位置。我觉得这是不同层面的问题。 对于女性艺术家的称谓,我可以是一个身为女性的艺术家,但绝对不是一个描述女性的艺术家。男性和女性肯定有一些区别,这个区别在于身体和思维的方式。这一点我承认。传统上认为男性艺术家思考点比较整体,对政治和权力比较敏感。女性艺术家比较局部,经常是以自身感触为出发点,以身边发生的事为描述的对象。但这一现象也在随着艺术家的成长在改变。在当代艺术的表象中,对整体事务的把握,以及对政治事件的敏感已经不是男性艺术家的专利。对于材料的运用也是如此。一些新的材料的被发现,使得性别不再成为障碍。
比如我最近的一些思考方向就是从人性的角度去思考,如《鸟人》,《嫉妒》等。
新:从您的作品中可以强烈感受到您的生活体验,如从《小女人》中流露出的迷茫与伤感。在生活中您是怎样的呢?
王:《小女人》这件作品是1996年完成的,1999年参加的何香凝美术馆的双年展。是想通过它空洞的眼睛反映一种人类的迷茫,并不是我的迷茫。这也是一种生存的体验。这么多年过来,经过了一些事,走了一些国家,也在很多地方生活过,可以说不是很容易,但还是坚持了下来。有很多感触。我是一个坚强的女人,我的创作道路还在拓展之中。
新:很多女艺术家在创作艺术的同时还要兼顾家庭因素,您认为生活和艺术有冲突吗?
王:生活和艺术这应该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我相信如果认为生活是艺术的障碍,那么艺术也搞不好。所以我觉得懂得生活才会懂得艺术。
新:在当代中国艺术中,形成不同的艺术潮流,而您依然能保持自我在艺术上的相对独立性,这种自信是源于什么呢?
王:作为一个真诚的艺术家,或者作为一个真实的艺术家,我们就应该有自己的艺术风格和艺术个性,也就是艺术观点。因为我们的个人经验不同,所以我们的艺术感触也就不同。我们怎么可以别人说什么我们就说什么呢?别人的经验并不能代替我们的经验。所以潮流对于我并没有太大的影响。
新:您在《渴望自由》中向我们讲述了您对自由的期盼,您认为在哪些方面是不自由的呢?那您心中的自由是怎样的状态呢?
王:我觉得这个问题问得挺狠的,因为自由一直是我所渴望的。这种不自由相对的并不是说表面上的束缚,而是自我与自我内心的一种撕扯。我希望能超越自我,才能获得一种更大的自由。所以对于自由的渴望是一种暗喻,是我的内心对更大的空间以及更宽广的思考的一种渴望。
新:《风》系列结合了重复的自行车符号,唯美的塑造和维多利亚式的装饰,这三种特征基于怎样的考虑呢?
王:《风》这一系列的东西也是我90年代末的作品。他们反映我那时的一种洛可可式的表达,而且很有装饰意味。他把一种生活中常见的形象置于梦幻般的境地。使我们从世俗当中走向一种超现实。
新:《醉酒》系列中可以看到贾克梅第的艺术影子,他是您喜欢的艺术家吗?您受哪位艺术大师的影响比较大呢?
王:有很多人问过我这个问题,但是请让我们回顾一下贾科梅蒂。贾科梅蒂的东西是一种抽象的拉长,而我在那个时期的作品更具象。跟他的艺术风格大相径庭。 如果问我更喜欢那个艺术大师,我可以说普尔梅科。他是一个比利时的艺术家,他把一种人类的精神反映到他的作品当中,体现的是一种宏伟的气势,而且质朴而浓重的色彩,让我感到一种精神的撞击。这是我所一直追求的。艺术一定是放在生命当中的才会宏大。我所追求的是一种宏大的力量。
新:您下一步的艺术计划是怎样的呢?
王:艺术的创作就像一条漫长的路,就像我们的生命一样,从生到死,在你生命的过程中是没有终点的。而每一次的进步都是对自己的否定,肯定,否定的结果。
对于艺术创作更是一件艰辛的事。只有对原有艺术风格批判性的审视,然后你才有可能跳出你自己,继续前行。我们面对的只有我们自己。去年在广州美术馆的个展很成功,明年在北京的展览也将是一个新的开始。
|
- 展览信息
- 艺术家
-
- 美术理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