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油画家网
在线展览 -中国美术展览网-中国美术家网在线展厅
在线展览 -中国美术展览网-中国美术家网在线展厅
    当前位置: 中国拍卖网 >>名人访谈 >> 建筑
      分享到:

      建筑设计大师陈世民专访

        作者:正在核实中..2010-01-05 10:03:50 来源:网络

        他是目前中国为数不多的大师级建筑设计师,创办了中国第一个与境外合资的建筑设计公司,以及中国最早试点的民营建筑师事务所。

        最难能可贵的是,也许他比你更加关心时尚,关注流行,同时也更喜欢提“经济效益 ”这个名词。
          当陈世民从全国工商联房地产商会会长聂梅生和中国勘察设计协会理事长吴奕良手中,接过全国住宅产业设计联盟首席执行官的权杖时,脸上精神焕发,浑身充满了活力,你一点都感觉不到他是一个年近古稀之年的老人。
          现在,陈世民从事建筑设计创已经50多年,成为中国为数不多的大师级建筑设计师。
          时代机遇造就设计大师
          建筑师的一生都会碰到机遇,但不是每位建筑师都能抓住出现的机遇,尤其在不如意或在逆境之中。
        以1979年中国改革开放为分界,陈世民前25年在建工部建筑设计院工作,经过几年努力1958年迎来了参加国家歌剧院、首都电影宫、北京政法大楼等大型工程的设计方案竞赛的机遇。他勤奋钻研,有机会成为北京国家图书馆设计的建筑骨干之一,又刻苦拼搏5年,奠定了设计的思想与技术知识基础,遵循“适用、经济、美观”的设计原则,履行着自己的社会职责。
          后25年陈世民的发展变化更大,1980年底受建筑部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委派到香港参与创建华森建筑与工程设计顾问公司。这是改革开放后建立的第一家与境外合资的建筑设计公司,尽管面对许多前所未遇的困难,他又抓住这个新发展的机遇,努力吸取西方设计的理念与技术,利用香港中西文化交汇的优势,探索将现代建筑和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结合起来的创作之路。
          1986年陈世民代表中国房地产开发公司,负责创建另一个境外设计机构——香港华艺设计顾问有限公司,这是一家股份制企业。华森与华艺这两家公司至今都是深圳著名的建筑设计公司。1996年他创办了陈世民建筑师事务所,是国家试点的民营事务所。
          这三家公司是中国建筑设计体制改革不同时期的产物,它们都成功地处在市场前沿,走在改革前列,经受了市场经济的考验。尽管在华艺和事务所他担任了董事长、总经理的职务,但陈世民从未间断创作。50年来先后参与及主持了182个建筑项目,有33个项目获得59项奖,包括国家科技进步奖1项,国家银质奖1项。省部级奖23项。
          建筑设计思想集大成者
          陈世民大师从不追求时髦,从不跟着各种“主义”跑,他很重视设计理念。在他认为,设计理念是一切建筑作品产生的思想理论基础,同时是建筑师的行为准则。多年来,他将环境、空间、文化与效益作为自身的设计理念,他认为环境、空间、文化、效益四项要素相互关联,不可分割,是建筑功能与艺术、技术与经济互为结合的关系。效益需要通过环境、空间与文化要素来具体发挥作用,而环境、空间、文化亦唯有经过效益方能反映出结果。
          通常投资商引用第一是位置、第二是位置、第三是位置的观点作为安全投资的依据准则,可以简称为“位置论”。陈世民认为,空间是构成建筑的核心。建筑布局其实是空间布局,建筑形体乃是建筑空间组合的结果。把建筑创作思维从两维转化为三维,把单纯的平面设计转化为空间的序列组合,为的是一方面有效地发挥建筑的使用功能,使人感到行为有效,适合所求;一方面整体地发挥建筑空间的感染力,使人感到舒适、亲切;此外,则是为了有效地使用各种资源。空间组合有效,资源利用才能有效。寻求新的空间组合是建筑创新的基础。
          经历市场经济多年洗礼的陈世民认为,效益是一切建筑创作体现的最终结果。真正的现代建筑是能体现我们时代的精神——效率与效益的建筑。效益应包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适用效益等几个层面,偏重于任何一面都是不行的,需要有综合的效益观。具备商品特征的建筑无疑首先要讲求开发成本与经济回报的效益关系,但是同时亦不可忽视投入与产出的相互效应关系。建筑师往往需要在消费者注重的使用效益


        、管理部门注重的社会效益以及投资者注重的经济效益之间寻求平衡与对接点,从而实现自己的创作理想。
          陈世民的这一理念及其分析得到业界充分的肯定。有专家认为,有些中青年建筑师喜欢跟着时髦走,20世纪80年代受现代主义之后派思潮影响,90年代又受解构主义思潮影响,近一阶段,国际上又流行淡雅极至主义。而陈世民大师提倡建筑要净淡高雅,应将一些新的建筑高新技术设施隐藏在建筑里面,这一思想正在影响着国内一些建筑项目。
          第五代城市住宅的创新价值
          在2001年深圳“世纪创新论坛”上,他提出开发“第五代城市住宅”的主张。他认为住宅是社会综合性物质产品,是社会资源运用的系统工程,一定会不断更新换代。建筑师常常需要面对发展商、消费者以及政府管理部门的各式各样不断变化的需求,要通过自身的桥梁作用“摆平”三者之间的关系,才能创作出产品来,才能便产品不断更新与换代。结合中国住宅变迁进程,他将产品归结为五代,即:
          第一代:经济节约型——建国初期50-60年代,按照有限的资源,产品特征是“低标准、低造价、小面积”,既讲经济又求节俭。当时“住得下、分得开”成为住户最大的渴望。
          第二代:适用经济型——在60-70年代,针对标准过低造成的资源浪费,以及经济条件改善,产品转为注重“独门独户”合理分室。在讲求经济节约的基础上,注重改进适用性能,开始探讨高层住宅及节约城市用地,以求将有限的资源用好、用得有效。
          第三代:发展转变型——80-90年代初,住宅从计划分配型转为社会商品型,开发实行双轨制后,快速抵进了产品的转型与换代。独门独户的成套户型彻底取代了一套多户合住户型,舒适度大为提高且产品类型多样化,出现了既具多层优势,又具高层设有电梯特色的小高层,以及其它错层、跃层、叠复式单元等多样的住宅类型。
          第四代:景观舒适型——90年代中期开始,随着房地产市场亢奋发展,发展商们层出不断地推出以讲求景观特色,讲求高舒适度,讲求生活享受的住宅。这一代产品以其多元化、多类型的特色将产品更新换代带进了一个新的高度。为吸引消费者,其卖点之多,添加之快,耗资之巨,包装之精,价格之高,超过历代产品。第四代的主要问题在于对资源的节约性使用控制很差,极力增强住宅的物质生活层面,但对人们实际生活要求研究不足。加之近来已发展到产品特征趋同,成本难于操控,房价过高已成为第四代住宅产品的制约性。
          未来的第五代应属于生态、文化型。这一代产品将是在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在居住空间与居住环境的质量两个角度,在有效节约使用资源与广泛应用科技成果两个效益措施综合升华产品质量的新一代住宅产品。第五代产品的生态、文化性特质不仅关注消费者生活方式、生理行为、创造生态性物质环境,同时亦关注消费者的精神需要、心理行为,创造文化型环境。
          陈世民先生认为,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下的设计机构最大的不同是独立经营,自负盈亏,市场是生存的空间,项目是生存的根本,是生存的手段;市场经济下的建筑师需要将设计、经营、社会活动的积极参与融合在一起,只有复合型建筑师才能在市场经济设计队伍中成为主角;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建筑师不可避免地要从学院型转变为经营型。不管意识到否,这种发展是不可改变的,要很好服务社会就要勇于自觉地转变。
          陈世民设计人生
          陈世民,建筑设计大师、教授级高工、一级注册建筑师。1954年毕业于重庆建筑工程学院建筑系。1980年被派往香港参与创建首家境外设计公司——香港华森建筑与设计顾问公司,1986年又在香港负责组建香港华艺设计顾问有限公司,1986年—2001年任香港华艺设计顾问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总经理、总建筑师。1996年组建拥有中国甲级设计资质的建筑专项事务所——陈世民建筑师事务所并在港深两地注册,继续从事建筑创作事业。现任陈世民建筑师事务所有限公司董事长、全国工商联房地产商会副会长。
          50年来,陈世民始终坚持在建筑设


        计第一线从事建筑创作实践,参与及主持项目182项,其中超高层建筑21项,建成9项;大型住宅项目37项,建筑面积约830万平方米。有32个项目获57项奖,包括省部级23项。因其对国家建筑设计行业特殊贡献,1994年被授予国家建筑设计大师称号。

      展览信息

      女艺术系列5:青绿

      我没有自已的名字?
      苍茫与浪漫陈文灿漆画、水墨画展
      黄一山:非格物– 形而下的空间叙事
      一石倾情--钟志源汉白玉雕塑作品展
      “不想忘记”石亮个展
      “十分之一秒”芬-马六明个展
      “艺起画”李善单、玛馨玲师生展
      “幽梦尘心”李旺水墨作品展
      2013年石家庄首届景德镇陶瓷艺术大师作品展
      艺术家
      王明明
      何家英
      霍春阳
      冯大中
      刘大为
      张志民
      美术理论
      书画同源终将合流
      谈谈怎样画人物速写
      俞兆平:论艺术的抽象
      中国山水画的习得对诗词鉴赏的影响
      谈中国传统文化在室内设计中的运用
      浅谈艺术形式的构成要素
      比较视域中的美术话语问题
      浅论具象中的抽象因素
      论艺术的价值结构
      探讨艺术的意义的详细内容
      • 本网站刊登的信息和专题专栏资料,均为中国拍卖网版权所有,未经中国拍卖网协议授权,禁止下载或转载使用
      • 工信部备案号 京ICP备11041342号-11
      • 中国拍卖网版权所有Copyright© www.paiorg.com,All right
      Processed in 0.090(s)   9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