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ke a rolling stone”对于Bob Dylan是他当时创作状态一个新的出口,利用他塑造的故事诠释了他当时所处的那种令人孤独的,迷茫的时代。
这所刻画的与我们现在所面对的生活状态是一致的,已然处在这样一个状态当中了,我们还能或是应该怎样?存在于环境中的个体又是以哪种方式继续存在?是否也像当年的年轻人一样通过激进的运动或是文化浪潮对现实进行反击,还是自我催眠。
由此我试探性发展出两条线索:
第一条线索是现实事件经历后的戏剧性改编,还是针对显现出的现实问题以一种隐喻的方式去表达,问题就发生在我们身边,与你我都有紧密的关联,呈现我们面对当前魔幻现实的失语与无奈,如《Shanghai》是关于某个城市发生的事件的诙谐化处理,《近一点》表达的是对于当下社会环境中人与人之间存在关系。
第二条线索是基于一些现有艺术作品的想象力扩展和结构重组,依托音乐,电影,文学的充满想象的,混沌的,再创造。如《Blowin’in the wind 》,《鸟群》,是对第一种线索的模糊,是不经意的消解,是脆弱的幻想,是一块糖。
这两条线索是对立的路径,一个是现实的真实,另外一个对前者现象无作用的催眠反应。在以往我的创作中是依托于现实图像为蓝本,并将其全部的构建在一个新的绘画图像系统里,去体现和表达新的叙事目的,这其中大多形成荒诞的,黑色幽默的,哲理性思考的表达,是一种常态的,生活化的,碎片化的静态图像转变为心理动态图像的一个过程。而《安德烈的4帧》是基于安德烈·塔可夫斯基的电影作品进行的反向运动探索,在形式上将动态转为静态,尝试重新编排其作品中原有的那些晦涩,模糊的叙事结构,在反复观看其作品的同时寻找我自己的一种认定思路或者说是基于我的认知的一种感性偏好,并在不同的影片中截取其中我认为具有连续性的可发展的四个片段,在实际的绘画当中去模仿胶片的斑驳或者景深的效果,弱化绘画性而去强调镜头感,形成一个新的故事。
从我个人创作角度观察,这两条线索也是我个人面对外界环境所衍生出的不知所措的复杂情绪,促使我将经历的完整的现实现象,与碎片化的,支离的某种感应用艺术的方式铺展并进行突破以往的尝试,寻找新的可能,但当我面对自身所创作的作品时,我可以感觉到那种试错后导致的无序与失控,致使作品与作品之间在形式上与立意上是相对独立与割裂的,但这些作品恰恰承载了我段时期的情绪波动,是我内心犹豫,担忧,焦虑,困惑的真实显现,或许在经历这种创作阶段后也会迎来一个全新的创作方向,所以说“Like a rolling stone”对我而言更准确地翻译应该是“像一颗顽石”,更贴近其转化成个人心理支柱的可能。
像顽石一样弱化外界痛感,但还要继续向前。
吕 喆
2022.9.22 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