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干山美术馆将于2025年5月1日至7月25日呈现肖全老师最新个展“莫干山纪:肖全镜头下的江浙沪叙事”。
本次展览将分为三个部分涵盖肖全的艺术生涯与江浙沪地区的链接。从观众更为熟悉的代表作《我们这一代》这一于80年代拍摄的文艺界领军人物系列,转至包括周迅,陈丹青,苏州雅集在内的江浙沪人物专题,最后回归肖全作品的在地性,呈现艺术家最新于莫干山拍摄的本地的肖像面孔。
肖全被誉为“中国最好的人像摄影师”,为许多人拍摄了他们的“人生照片”。“名人肖像”是很多人对肖全作品的印象,可他的拍摄对象从来不局限于文艺翘楚,不同地域平凡人的生活的样貌亦是他恒定的创作主题。本次展览将通过百余件作品包括部分首次展出的过往作品,以及使用全新规格的摄影器材和图像比例输出的莫干山肖像系列,给观众展现更为多元的时代肖像。
1980年,在海军航空兵部当兵的肖全21岁,在家里的支持下用169元买了一台海鸥205相机,在人均工资四五十元的年代,扛着相机、骑着自行车,拍自己家乡成都。而肖全与江浙沪的不解之缘,正是开启于1983年山下杭州。24岁的肖全,在杭州空军疗养院疗养,于西湖边拍摄了不少老百姓,这也标志着他肖像摄影生涯的开始。
从80年代开始,肖全开始使用他的黑白影像记录那个时代的文艺先锋,从摇滚音乐家到朦胧诗人,从民族舞蹈家到第五代导演。这些今日看起来遥不可及的文艺创作者在肖全的镜头下展现了他们年轻时的意气风发以及对眼中对未来的无限向往。
1993年,法国摄影大师马克·吕布(Marc Riboud)再次来到中国拍摄,法国驻广州领事馆文化参赞希望肖全为马克·吕布推荐一位会讲英语或法语、能带他周游广州的助手。肖全毛遂自荐,作为助手全程陪同马克拍摄,双方受益匪浅。1995年肖全和马克吕布在上海和苏州拍摄张艺谋导演电影《摇啊摇,摇到外婆桥》剧组的时候,又在一起工作。并在空余时间一同拍摄了上海的街头。这段20多年亦师亦友的关系对肖全的艺术生涯影响深重。
自2012年开始,肖全开始《时代的肖像》的拍摄计划,《时代的肖像》始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工益拍摄《2032:我们期望的未来》。肖全旅经全国各地,已经拍摄旅经十余个地区人物的时代面貌,为每个城市的本地人物拍摄独属于当地的时代面孔。来自江浙沪地区的面貌已然构成21世纪初中国时代肖像的重要部分。
如今,肖全正在莫干山上,为本地的居民记录自己的时代的肖像,这一部分也将作为本次展览的特殊项目于莫干山美术馆二楼展出。本次莫干山人物肖像系列亦是肖全生涯首次以 2048x756 尺寸的彩色照片创新形式拍摄并呈现。
关于肖全
1959年生于四川成都。被称为“中国最好的人像摄影师”。
曾在海军某航空兵部队飞行四年,在天上飞行的时候,感受到了不一样的时空转换,建立了不同的观看世界的方式。之后,受到美国诗人庞德照片的启示,开始为中国文艺青年拍照片,他们是中国文化艺术的推动者。九十年代中期为马克·吕布做助手,深受“马格兰”图片报道的影响。多年来,在海内外的展览众多。曾担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文化促进基金会(IFPC)委员。近十年来,在拍摄《时代的肖像》,为当下的中国人留下时代的记忆。
关于吕澎(学术主持)
艺术史家、艺术评论家、艺术策展人。现为四川美术学院特聘硕士导师、教授,澳门科技大学特聘教授。
1956年出生于重庆。
1982年毕业于四川师范学院,政治教育系。
2004年中国美术学院博士研究生毕业,获博士学位。历任四川戏剧家协会副秘书长、《艺术·市场》杂志执行主编、广州双年展艺术主持、中国美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副教授、成都当代美术馆馆长、银川当代美术馆艺术总监、那特艺术学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