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油画家网
在线展览 -中国美术展览网-中国美术家网在线展厅
在线展览 -中国美术展览网-中国美术家网在线展厅
      分享到:

      漫谈书画用纸与装裱形式的演变

        作者:正在核实中..2010-01-11 11:48:38 来源:网络

         古代书画的鉴赏、图籍的收藏以及纸张的广泛应用是促进装裱技艺产生和发展的重要条件。
        魏晋南北朝后期社会稳定,
        经济文化昌盛,
        丝织造纸技术已达到很高水平,
        锦绫绢帛、皮绵竹麻纸都已初具规模。
        晋代桓玄下令以纸代简(帛),
        纸张成为大量通行的书写材料。


          书画装裱技艺的缘起和发展,
        与历代文人的直接参与是分不开的。
        像南北朝时期范哗、虞和,
        唐代王行真、张彦远、褚遂良、王知敬,
        宋代米芾父子等人都曾直接从事这项工作。


          书画收藏蔚然成风是装裱技艺产生的文化基础。
        由于书画盛行,
        各个朝代都涌现了许多传世书画大师。
        其作品被视为珍宝,
        成为内府重要文化收藏品之一。
        民间亦争相收藏,
        鉴赏的要求和兴趣日益高涨,
        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
        装裱技艺出现和流传就很自然了。


          书画装裱技艺是伴随着缣帛或纸张成为书画主要载体之后才开始出现的,
        这期间从战国到南北朝时期经历了一个漫长孕育过程。
        建国后出土战国“人物御龙帛画”上部系丝绳,
        展示了占人观赏绘画的最初动机和愿望。
        《后汉书》就记载了桓帝“列女屏风”、《三国志》也记述东吴画家曹不兴为孙权画屏风的掌故。
        书画屏风等要能张挂,
        必须裱褙。
        但当时水平确实不高,
        裱褙中“厚薄不均,
        辄好皱起”。
        唐代张怀璀也曾说:“晋代装书,
        真草混杂,
        褙纸皱起。
        ”到了南北朝(420~589年)装裱技艺才有了真正意义上的突破,
        史载:“宋时范哗,
        始能装裱。
        ”范哗是南朝宋南阳顺阳(今河南浙川南)人,
        他生活的年代是公元398~445年,
        说明装裱在南朝初期已产生。


          晋王羲之在会稽兰亭与文人骚客饮酒赋诗,
        席间写下千古绝唱《兰亭序》,
        所用纸张为当时贵族生活中普遍使用的侧理纸。
        而“竹林七贤”隐居林泉,
        论古谈玄,
        倚石台而写,
        随袖抽取使用的是“纹理不整”比较原始的青纸,
        与王羲之贵族生活形成鲜明对照。
        侧理纸虽“光洁泽丽”,
        但还存在遇水半渗情况。
        随着六朝经济文化繁荣,
        到齐高帝萧道成时在江宁县设立官纸署,
        官督民办生产贵族喜欢的凝光贡纸。
        造纸技术大为改进,
        由浇纸浆改为用帘抄纸。
        凝光纸质“如银光凝霜,
        洁白光润”。
        此时白滑漫薄大幅生纸装裱的书画已“泯若一体同度”了。


          隋唐五代时期,
        造纸技术、书画装裱技艺不断完善和成熟。
        南唐李后主设立澄心堂,
        秦承裕“承旨”在皖南、赣中等生产纸张集中地办理税务,
        内府的大量订购刺激了这一地区纸张生产的发展。
        当时上述地区所贡宣纸不称宣纸,
        一律以澄心堂纸为荣、为雅,
        但民间乃普遍称宣纸。
        澄心堂纸“肤如卵膜,
        坚洁如玉,
        细箔光润,
        为一时之甲”,
        被尊为中国书画宣纸嚆矢。
        宋代欧阳修《居士集•和刘原澄心纸》诗句有赞:“君从何处得此纸,
        纯坚莹腻卷白枚。


          宣纸产地在皖南、赣中等地,
        尤以皖南泾县小岭为最。
        这里泉水终年不尽,
        满山楮树丛生,
        造纸原料丰富。
        岭上有多家作坊,
        40余槽约800多户近3000人以造纸、制料、制帘为职业。
        有曹恒源、上琅坑步12、曹溪曹兴泰等著名商号。
        品种有玉版笺煮捶纸、罗纹纸、六占纸、六吉单宣、特宣、夹贡、水月笺、虎皮笺等。


          隋唐五代时期是书画装裱技艺形制的确立时期,
        这一个时期卷轴在以前包首、轴、带、尾杆4大部分基础上增加了表签、天头、隔水、拖尾、玉轴头等。
        包首选“缂丝”或织锦,
        卷后增长跋尾纸使卷轴增粗以保护心子。
        故宋周密《齐东野史》赞叹“四库装轴之法,
        极为瑰致”。


          竖挂是卷轴与屏风优点的结合,
        加宽加高,
        将卷轴竖挂展示。
        徐子晋在《前尘梦影录》中记述:“唐末,
        贯休和尚精于画理,
        余尝见纸本十六应真像立轴,
        墨笔所绘。


          最初采用经折册页这种形式的多是佛教经卷,
        又叫“梵夹式”。
        由于长达几丈的“卷轴难以舒卷,
        故以叶子写之”。


          至此内府装褫(指装裱古籍或书画)已有定式,
        卷轴、竖挂、经折册页3种形制已经形成和确立。

        宋代皇家喜爱绘画,
        设立翰林图画院,
        优待画工。
        设立装裱提举官,
        颁布装潢格式,
        装裱大量书画,
        培养了大批装裱人才。
        画院画风趋于艳丽工整,
        画心选富有贵气的绢作画。
        绢画风行于世,
        而此时纸本被视为野逸,
        呈停滞状态。
        宋代书家辈出,
        善用笺纸。
        笺纸品种五光十色,
        有彩色粉笺、蜡黄藏经笺、花笺、白经笺、罗纹笺等。
        据屠隆《纸墨笔砚笺》宋代篇记载:“宋代有澄心堂纸,
        极佳,
        宋诸公写字及李伯时画用此纸,
        毫间有织成界道,
        谓之‘乌丝栏’。
        ”民间印书风气盛行,
        选上好宣纸,
        “印书纸张,
        颇有精晶”。
        澄心堂纸民间多有,
        当时,
        其他纸亦混称为澄心堂纸。
        宋子京《唐书》以澄心堂纸起草,
        宋版《文选》以澄心堂纸出版发行,
        书画装池用澄心堂裱褙,
        更有甚者用澄心堂纸拓《淳化阁帖》置于书肆牟利等,
        澄心堂纸一时难定轩轾。
        但米芾在《画史》中认为内府贡纸“古澄心堂一品薄者,
        最宜褙书”,
        有别于民间。
        宋元时期是书画装裱技艺从官府走向民间并空前普及的重要时期,
        米芾曾称:“江南装堂画,
        富艳有生气。
        ”自此民间也有了装裱工场,
        而苏州和扬州一带,
        素有“吴装最善,
        他处不及”的佳称。


          宋元时期经过广大装裱师的不懈追求,
        品式翻新,
        花样迭出,
        有蝴蝶册页装、旋风卷式装、横披装以及工艺精美而驰名的“宣和装”“绍兴装”。


          蝴蝶册页装是对隋唐五代形成的经折册页装的改进,
        由于经折册页易断裂失群,
        逐渐被蝴蝶册页装代替。
        蝴蝶册页装最适宜信札、诗词稿、碑拓、纨扇、小幅书画等装册。


        卷轴向册页装的过渡形式是卷轴旋风装,
        也是宋元时期一种特殊形式,
        又叫“鱼鳞式”。
        制作时将一张心子按顺序排列自右向左贴在上面,
        宽窄相同,
        层层错开的页子,
        “舒卷”似旋风。


          横披装,
        据宋赵希鹄《洞天清录集》中披露:“横披始于米芾氏父子,
        非古制也。
        ”米芾对这种形式非常欣赏,
        友人向其索书画,
        如遇“知音求者,
        只作三尺横挂”。


          宣和装的卷轴式是以心子为中心形成色彩鲜明的五部分,
        明沈括编《天下州县•守令图》记载:挂轴式为两种:一种是心子上下镶绫隔水后,
        四周镶褐色小边,
        再在天头上贴惊燕,
        另一种心子四周镶褐色小边,
        镶上下隔水,
        天地头。


          绍兴装犹有“宣和遗意”,
        宋周密《齐东野语•绍兴御府书画式》中谈到绍兴装式,
        二色花绫或织锦裱褙卷轴,
        拖尾用高丽纸、蠲纸、夹褙纸,
        轴头或玉石或玛瑙、象牙、花梨、乌木,
        檀木做画杆。


          在明清至民国500多年中,
        造纸技术、书画装裱技艺形式更加丰富多彩。
        如工艺中增加砑光、转边、加诗堂、加引首、加局条等:形式增加(粉、蜡笺)对联、喜对、多景屏、镜片、推蓬册页、布褙黄绢装潢水陆道场佛像等。
        书画家普遍使用宣纸,
        明代戴进、董其昌、吴门诸家,
        清代龚贤、四王吴恽、四僧、扬州八怪、海派画家等大多非宣纸不画,
        绢素熟纸反掩其水墨风采,
        故“绝少绢素”。
        书画家提倡用生宣纸,
        以用熟纸为可耻。
        所用之宣纸自由择用,
        宣纸竟成为书画家、书画装裱专用纸。
        而书画装裱技艺日渐形成不同的地方风格,
        形成南北两宗,
        南派“平挺柔软”,
        北派“质地厚实”。


          册页在原有经折册页装、蝴蝶册页装基础上,
        增加了推蓬册页装式。


          手卷在明清最终定制,
        由天头、隔水、引首、隔水、心子、隔水、拖尾组成。
        引首多用宋元经笺、花金笺、蠲纸等。
        明清时期织锦花绫图案多云鹤。
        清周二学在《赏延素心录》中强调包首应选“绵薄落花流水旧锦为佳”,
        轴头觅“官、哥、定窑及青花白地宣瓷,
        与旧做紫白檀、象牙、乌犀、黄杨制级精扑者用之”。


          挂轴比较流行四、六、八、十二至廿四屏条装或多景屏装、对联装,
        挂轴有单色、双色、三色花绫装形式。
        中堂力口诗堂较多。
        另外,
        还有一种寿屏,
        源于内府,
        多用于绘制历代帝后像、紫阁元勋绣像、寿幛等,
        主要用红、黄绫作镶料,
        后普及于民间生活中。


          2003年嘉德春季拍买会,
        故宫斥巨资竞购隋人书《出师颂》章草墨迹手卷。
        故宫专家组对于无款书画断代鉴定的主要依据,
        是对造纸技术的了解和传统书画装裱工艺演变的熟悉以及印鉴知识。
        可见对中国传统书画装裱技艺及纸张发展吏的熟悉和了解,
        无疑是收藏家培养眼力、鉴别真赝、提升收藏品位的重要路径。

      More.. 名人堂
        More.. 艺术展讯
        • 本网站刊登的信息和专题专栏资料,均为中国拍卖网版权所有,未经中国拍卖网协议授权,禁止下载或转载使用
        • 工信部备案号 京ICP备11041342号-11
        • 中国拍卖网版权所有Copyright© www.paiorg.com,All right
        Processed in 0.082(s)   5 queries by cache
        up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