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油画家网
在线展览 -中国美术展览网-中国美术家网在线展厅
在线展览 -中国美术展览网-中国美术家网在线展厅
      分享到:

      退休干部爱收藏 20年收藏百余张结婚证

        作者:正在核实中..2012-08-08 10:38:32 来源:中国三峡传媒网
         三峡传媒网讯(记者 邓晓琴)你可能见过形形色色的收藏,但收藏结婚证的你见过没有呢?一纸婚书,记载着人生的喜怒哀乐,凝聚着岁月的沧桑变迁。尤其是新中国第一部《婚姻法》颁布后,婚书变身为结婚证,成为男女缔结婚姻关系的凭证。近日,一位收藏爱好者向我们展示了他悉心收藏多年的一百多张结婚证书,让我们大开眼界。

          偶然发现

          结婚证书里面大有文章

          收藏结婚证书的老人叫曾文辉,是万州区公安局的一位退休干部。上世纪90年代初,曾文辉偶然见到几张结婚证书,发现每本结婚证书虽然意义一样,但不同时期、不同地方的结婚证书无论是从质地、样式还是证书上的图案、内容都不一样,很有看头。

          从此,曾文辉经常把业余时间花在收集结婚证书上。从1992年迷上收藏结婚证至今,他已经淘得了一百多张不同时期的结婚证,最早的是民国初期的。在曾文辉收藏的这一张张不同时期的结婚证中,从色彩鲜艳的奖状式,到庄重典雅的护照式,都见证着一代代新人的幸福瞬间。

          "不要小看这一本本的结婚证书,里头可大有文章。"大部分人以为,一本结婚证书仅是证明婚姻的存在而已。但在长期不断品读这些结婚证书后,曾文辉却看出了许多道道。曾文辉介绍说,结婚证书首先反映了当时的风俗民情。

          从结婚证书上的图案来看,有的地方喜欢用鸳鸯、龙凤、喜鹊等动物,有的地方喜欢用牡丹、梅花等植物。从内容上看,有的结婚证书会注明双方家长、介绍人等详细情况。而少数民族的结婚证书,有的只用本民族的文字,有的会用汉字和本民族文字。其中,曾文辉收藏了1970年的一对少数民族的结婚证书。结婚证三个字下方首先写着"内蒙字第710",接下来才是男女双方的名字。从整张结婚证的结构来看,左边是汉字,右边则是他们的本族语言。

          收藏研究

          结婚证书见证民族历史

          "结婚证书也见证了民族发展历史,这是20年来收藏结婚证书,研究结婚证书的最大收获。"在曾文辉眼中,结婚证不仅能够折射历史,注解社会,透露民情,也是时代变迁的记事簿,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清代的婚书像一本折叠的礼单,整个婚书上连结婚双方的名字都没有,只有双方家长的交流,充分体现了婚姻包办,媒妁之言的意味。

          民国时期,大户人家使用的婚书制作精美,多选用硬纸、绢面等较好的材质,有的还配以筒状锦盒。婚书须在店铺里购买,填写后到政府购买印花税票贴在上面,其作用相当于现在的政府印章。

          1950年4月30日,新中国《婚姻法》的颁布,废除了包办婚姻,开始了男女平等、自由婚姻,结婚证上新娘、新郎的名字头一次并列在一起,而双方父母、媒人、证婚人等不再出现,"自愿结婚"四个字特显眼。每份证书上都有政府印章和区长签名。当时的结婚证由各地方政府自行印刷,这一时期的结婚证像"奖状"。正上方是五星和国旗,正下方是一个大红双喜字,周围是牡丹、石榴、白鸽等图案,稻穗、棉花也是当时结婚证上的主角,反映当时的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了相当大的比重。

          上世纪60年代,结婚证具有明显的文革特征,每张结婚证上都必有一段毛主席语录,红旗、五星、毛主席头像是最常见的图案,落款均为"某某革委会"。2003年起,全国统一使用深红色封皮《结婚证》,增加科技防伪标识,同时增加盲文。

          样式很多

          基调始终是吉祥的红色

          每一张结婚证,除了留有深深的时代烙印,背后都隐藏着一个真实的爱情故事,这些故事足以让我们回味无穷。为了更好的珍藏这些时代的印记,为许多家庭留下爱的凭证和纪念。所以说,结婚证书的收藏不像邮票、门票、烟标那样信手可得,曾文辉收藏的这些结婚证全是从废品收购站里淘回来的。

          "民国时期的婚书有绢面、硬本、手绘。"曾文辉感慨说,旧时婚书,大多用红纸墨书,人们不以为然随意扔掷。民国时期的婚书,制作精美,有的是绢面、硬本、手绘,人们虽有保存,但为数极少,一般是富豪绅士人家所用。新中国成立后的结婚证书,大多数人还健在,再穷也不会把自己的结婚证拿去换钱。

          民国时期的婚书大多用的是红纸墨书,写有介绍人、主婚人、订婚人、结婚人姓名、祖宗三代名号及生辰八字,联姻体现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图案及颜色,基本都以红色为主。

          建国初期的结婚证,形状改为"奖状式",四周由石榴、稻穗、白鸽等精美的图案组成,颜色依旧是红色基调。

          文革时期的结婚证,最为明显的是标语和革命口号,如"我们应该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全心全意为中国人民服务",结婚证四周的镶边也由以前的鸳鸯图案改成了红五星和向日葵。

          改革开放后,结婚证才变成了真正意义上的法律文书,简单实用。"与内容和形式在不断变化有所不同的是,结婚证的颜色始终没有太多变化,都是以红色为基调,只是不同时期,使用的红色也不一样,有紫红、大红、淡红、玫瑰红等色调。"曾文辉说,虽然不同时期,不同地方,结婚证的式样和大小不同,但基调永远是吉祥的红色。

          民国时期

          "订婚证书"喜庆庄重

          曾文辉向记者坦言,他收藏这些结婚证书不是为了升值,而是想从文化、民族、历史、地理等方面来进行研究。他小心翼翼地打开一张陈旧的的纸张,把它平铺在桌上,纸上写着"订婚证书"字样,还有介绍人以及一些喜庆吉祥的图案。"知道吗,这是民国时期的订婚证。"曾文辉轻轻地抚着上面的折痕说。

          据了解,这张民国时期的订婚证书,是曾文辉收藏的结婚证书里面唯一一张。它比普通的奖状略大,红色的四个繁体大字"订婚证书"端正地印在纸张正中,字的四周花团锦簇,右下方一对祥鸟形态逼真,喜庆之风扑面而来。

          订婚证书具体内容为毛笔手书(标点为记者所加):男系四川省万县人,甲戌年二月初六日亥时生,女系四川省万县人,丙子年正月十二日未时生,今由宴某、傅某介绍。冰人作伐家长赞同缔结良缘,订成佳偶志同道合早经牢系……盟此约。订婚证书左边分别是主婚人、介绍人、订婚人的签名。

          "每一纸婚书,可以说,都记载了人生的喜怒哀乐、岁月的沧桑变迁,都凝聚着厚重的历史文化。这里头的东西,太耐人寻味了。"正因为如此,曾文辉深深地迷上了它们。所以这张难得一见的订婚证书,他特别珍惜。

          知识链接:

          有关订婚证书

          订婚证,也称订婚文书,婚书等。在旧时,订婚证是确定男女双方婚事所订立的一种书面"婚约"。它是男女未办理正式结婚证前,婚姻初期订立的"成婚约定"证明。

          订婚证书自古代至民国,是男女缔结姻缘的一种婚姻重要凭证。按照旧俗,写婚书时一般都需要三媚六证,亦叫"三媒陆证",其出源于古代神话故事。三媒原指:南极星、北斗星、太白金星三位神仙。实际就是"媒妁",现称:媒人、婚姻介绍人等。六(陆)证即:斗、秤、尺、剪子、镜子、算盘。

          只要有订婚证,那么,婚姻关系也就被亲属、社会承认。特别是在婚姻已缔结后,还未举行婚礼时更是如此。虽然订婚证书订立后,一般大都没有经过当时政府主管部门的认准,但它属于成婚初期的一个民间习俗,历史久远。

          如果出现了婚姻纠纷和矛盾不可调和之时,打官司上法庭,这"订婚证书"还是不可缺少,重要和有效的法律凭证。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50年5月1日颁布的《婚姻法》规定,"订婚"是不受法律保护的。

        责任编辑:刘扬
      名人堂
        艺术展讯
        • 本网站刊登的信息和专题专栏资料,均为中国拍卖网版权所有,未经中国拍卖网协议授权,禁止下载或转载使用
        • 工信部备案号 京ICP备11041342号-11
        • 中国拍卖网版权所有Copyright© www.paiorg.com,All right
        Processed in 0.100(s)   6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