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正在核实中..2012-08-15 16:41:22 来源:荆楚网-楚天金报
记者海冰 实习生张楠
布满弹孔的日军头盔、日本军刀、黄埔军校毕业生南京保卫战经历的军人手牒……近日,武汉抗战文物收藏家许一兵先生在武汉收藏家协会首次向公众展示了他十年来收藏的部分藏品,以及由这些物证引发灵感,进而殚精竭虑创作的南京大屠杀题材的电影剧本《军刀·南京·龙印》,他希望这个剧本能被导演相中,拍一部中国版的《辛德勒的名单》。
耗费十年心血
收藏近万件抗战文物
从小看着《地道战》、《地雷战》、《铁道游击队》等老电影长大的许一兵,十多年前从西安来武汉经商,武汉曾经是座抗战历史名城,他无意间收藏到许多留存的抗战文物,自此一发不可收拾。
十多年来,许一兵收藏的抗战文物近万件,涉及门类相当丰富,有八路军、新四军抗战的珍贵服装、装备等,有二战国民党军队的德式装备、英式装备等,更多的则是缴获的日军战利品。这些文物有的是从收藏市场淘来,甚至是从废品收购站捡回的,更多是与国内外收藏爱好者交流的。
许一兵收藏很有特点,自创的系列对比收藏法,他手上的军号、军装、钢盔、弹壳、望远镜、阵中日记等,同一品种不同时期,都有多个甚至上百个,他的收藏理念是“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通过系列对比收藏,可以发现单一收藏看不出的很多问题,譬如,通过多款军装对比,可见日军前期装备与后期装备相差甚大。许一兵尤其喜好收藏军刀,至今已收藏有近千把,圈内送绰号“刀郎”。他认为,刀剑本无错,错的永远是滥用刀剑的人。他不仅收藏,还着手研究,通过翻阅大量资料、多方求证,出版了一本《收藏抗战》,被圈内认为是抗战文物收藏的工具书。
这些年,许一兵几乎将全部精力、全部积蓄都投了进去,虽这些藏品不能用市场经济价值来衡量,譬如一把残破的战刀,在有些人眼里可能是一堆“破铜烂铁”,但它却是不屈抗争的有力见证。
借助抗战文物写剧本
欲还原日军侵华历史
“触发我灵感的是一把遗留在中国,在靖国神社内为日本将佐打造的靖国军刀和一面日军屠城庆功军旗”,许一兵摊开一面一米见方的日军太阳旗介绍道,上面记载有日军进入上海、湖州、南京、杭州四座城市的时间,下方醒目地盖着一枚杭州灵隐寺的龙纹大印。灵隐寺的大印是如何加盖在日军庆功军旗上的?大印下落如何?为了弄清一系列悬念,许一兵进行了多年调查、考证,后经合理推敲、缜密构思,创作了这个电影剧本。
“一把靖国军刀和一本黄埔军校毕业生参加南京保卫战的军人手牒,是剧本两条主线的重要物证”,许一兵称,这把靖国军刀是农民从水塘里捞起的,曾经沾满鲜血的军刀见证了侵华日军的罪行。那本军人手牒,则详细地记录了黄埔军校年轻军官刘立中从南京保卫战开始的各场战役,是许一兵在收藏市场上从其后代手上买下的,同时还有一本刘立中的黄埔军校学籍登记证。
许一兵说,为了更真实的还原历史,剧本中南京沦陷、中华门前激战等场景,依据多名侵华日军将校攻占南京的真实描述和回忆录改编而成。剧本中涉及到百余件证物参考道具,都是出自他收藏的抗战文物,譬如,纯银错金、内外镶嵌金阁寺全景的烟盒,成为侵华日军高级将领思乡的载体,也是剧中每次杀人放火前出示的道具;一幅用中国地图装裱的“支那事变”书法字画,可从中窥见侵略者的狂妄和轻蔑……
“希望有一天,我的剧本能被拍成像犹太人的《辛德勒的名单》一样的大片,用铁证如山的藏品还原那沉重的时代,让世人铭记历史、珍爱和平。”许一兵说。
|
-
名人堂
-
-
艺术展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