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主持完成多处历史文化名城的规划和设计的陈可石,2009年凭借“日月贝”方案,在珠海歌剧院国际竞赛中获奖并赢得竞标;两年之后,又以“汶川新城水磨镇”的规划设计,获得联合国颁发的“全球灾后重建规划设计最佳范例奖”。
因今年深圳两会上建言“将大鹏所城及周边30平方公里规划成中国唯一的滨海国际设计之都”而受到广泛关注的深圳建筑设计陈可石,日前完成了这一项目的总体设计方案,昨天,记者就这一方案对他进行了专访。
深圳晚报:您所说的绿色新田园城市,确切地说是什么样子?
陈可石:田园城市理念是一百多年前提出的,其核心是“将乡村的优点和城市优点结合起来”,让都市人在享受便利快捷的城市生活同时,还可以在连绵不断的草地之间享受步行生活和公共空间。
这种理论认为,大城市不是摊大饼式的城市蔓延,而应该是由无数个独立的“城市组团”有机组合在一起——每个组团提供一系列独立的就业和服务,并通过一个快速运输系统与其他组团连接,最终创造出大型城市里所拥有的经济机会和社会机遇。
在每个组团里,中心公园才是最中心的区域。我认为,深圳的规划把山体理解为城市公园是错误的,深圳市民最需要的是中央公园,它能为周边市民提供最基本的户外开敞空间,比如草地、运动场、露天音乐会、集会、庆典的场所。
深圳晚报:怎么想到要把学院建在大鹏所城?学院的教学活动和学生们的生活,会不会给所城带来破坏?
陈可石:大鹏所城是深圳的象征,而深圳是一座设计之都。我去过所城多次,那里现在还住着一些居民。因为年代久远,这些房屋其实并不适合居住,所以居民的生活品质不高。但是这样有着深厚历史人文积淀的地方,却和学府的气质非常契合。
其实学府建在古城里面的例子比比皆是,国外有爱丁堡大学、剑桥大学。中国也并非没有先例,比如清华大学就建在清康熙年间所建的熙春园内。事实说明,学府的文化气质,能够增添了古城原有的文化内涵和魅力,比如剑桥后来成了世界著名的旅游名胜,这就是对古城的一种活化性保护。
作为高水准设计院校的老师和学生,至少对一座文化遗产有本能的敬畏和珍爱之心。
深圳晚报:这是一个非常大胆的设想,毕竟大鹏所城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你认为这个设想获批的可能性多大?
陈可石:对结果我还是有信心的。因为我认为深圳很有可能发展成世界上一个伟大的城市。要建设伟大的城市,一定要有规划设计的智慧,更要有想象力。智慧和想象力将决定城市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