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油画家网
在线展览 -中国美术展览网-中国美术家网在线展厅
在线展览 -中国美术展览网-中国美术家网在线展厅
      分享到:

      张大千泼墨荷花绘画语言分析

        作者:刘璐2025-04-20 09:15:10 来源:中国拍卖网

          (1/3)图1.1 张大千 大墨荷通景屏 台北历史博物馆藏

          (2/3)图1.2 张大千 泼彩勾金红莲 私人藏

          (3/3)图1.3 张大千 花开十丈影参差 私人藏

          中国美术家网--让艺术体现价值

        笔墨分析

        在艺术探索的道路上,张大千的荷花画法经历了显著的演变。其早期作品深受石涛、八大山人的影响,画法上呈现出较强的写实特征。这种对画面细节的极致追求,以及对荷花结构和技法的深入研究,为其日后转向泼墨写意风格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为了更深入地分析张大千荷花画法的艺术特色,下文将选取其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具体分析。

        在张大千的《大墨荷通景屏》(图 1.1)中,四屏构图布局大开大合,既呈现出密不透风的紧凑感,又具备疏可走马的灵动性。从荷花的描绘来看,明显可见受石涛绘画风格的影响。画家先以淡墨勾勒花瓣,生动表现出花瓣莹洁如玉的质感;待墨色干燥后,再用重墨复勾花瓣,通过这种方式有效增强花瓣的层次感。在复勾过程中,用笔的提按变化清晰可辨,同时融入枯湿浓淡的墨色变化,极大地丰富了笔墨的表现力。最后,运用浓墨,以较大的笔头在花瓣顶端再次勾勒,不仅增添了花瓣的灵动娇艳之态,更在视觉上营造出纵深感,使花瓣呈现出虚实变化和前后空间感。

        在荷叶的处理上,张大千运用泼墨技法打底,此画泼墨所用墨色相对淡雅,随后以较浓墨色梳理荷叶的结构。在此过程中,画家对荷叶的翻转进行了客观写实的刻画,呈现出较为写实的风格。荷叶参差密布,汇聚成一个大的墨块,白色荷花零星点缀其中,巧妙地形成画面的气眼,避免了大块墨色带来的沉闷感。在荷叶的组合布局上,右下角一组荷叶整体向左倾斜,与左边荷叶相互呼应。同时,画面中的荷叶布置有主次之分,右起第一屏中最高处向左倾斜的荷叶处于主要位置,其翻转形态最为复杂。在表现手法上,墨色的枯湿浓淡既丰富了墨色层次,又区分了荷叶的正反面。下方荷叶则相对弱化处理,仅在不同荷叶的墨色上加以区分,单片荷叶的墨色变化较为微妙。这种主观处理使下方荷叶自成一个整体,稳定地压住画面右下角,同时突出了上方荷叶的灵动,给人微风拂面之感。为强化画面整体性,画家运用淡墨与淡花青对荷叶进行复笔点染,使荷叶之间的前后虚实关系更加微妙,画面更加和谐统一。

        荷梗的处理同样独具匠心,采用中锋用笔,线条优美且富有力度,展现出十足的韧性。在荷梗的组合上,浓淡相宜、疏密有致,左下方参差的荷梗暗示出荷叶的前后关系。厚重的线条搭配灵动的野草,让画面既沉稳又不失灵动,增添了画面的趣味性。

        从技法层面来看,张大千在这幅作品中融合了勾勒、泼墨、复勾、点染等多种传统技法,并加以创新运用。在审美倾向上,既追求对自然物象的写实描绘,展现荷花荷叶的自然形态之美;又注重笔墨的抽象表现,通过墨色的浓淡、干湿变化以及用笔的提按、顿挫来传达个人情感与审美意趣,体现出一种既写实又写意、既传统又创新的审美追求。

        设色分析

        张大千泼墨荷花题材中也有大量泼彩的运用。泼彩技法是在泼墨技法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是将颜料以泼洒、流淌等方式直接运用于画面,通过颜料自然流淌、渗透、交融,形成独特的色彩和纹理效果,再结合画家的构思与适当描绘,创作出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一种绘画技法,张大千便凭借此技法开创了独属自己的新画风。泼彩画中使用的颜料一般为具有极强覆盖力的矿物颜料,以此形成厚重华丽的画面效果。泼彩一般在泼墨的基础上完成,具体要看画面构思而作出灵活改变。下面以具体画面进行分析。

        从图1.2中可以看出,张大千在描绘荷叶时,通过浓淡、虚实以及面积大小的对比,成功地营造出荷叶整体与局部层次的和谐统一。具体而言,创作过程中先以浓墨为基底,整体把握荷叶的形态特征,而非过分拘泥于单片荷叶的细微变化。在墨色未干时复施花青,使得墨色与花青自然融合,画面呈现出酣畅淋漓的水汽氤氲之感。画面构图中,荷叶的形态走势呈现出鲜明的节奏感,尤其是右下角的荷梗,以苍劲有力的笔触斜向延伸,为画面注入强烈的动感。局部点缀的石青色,不仅丰富了画面色彩,更赋予作品透气的精神特质。左下角的荷花造型极具装饰性效果,先以红色描绘花瓣基本形态,再施加重色勾勒,待色料干透后,复用朱砂掺黄渲染花瓣的正反层次,最终以金色勾勒花丝,从而实现花瓣的丰富变化。这种具象花卉与抽象叶片的对比手法,形成了强烈的视觉张力。

        布局分析

        在一幅画中,物象的位置规划与处理一直是艺术创作的核心要素。从整体布局的角度来看,画面节奏的把握是关键所在,所有单个物象的安排都必须服从于画面整体的主题与基调。张大千在荷花题材的创作中尤为擅长运用块面式构图。这种构图方式不仅注重画面的整体布局,更强调节奏感的营造,尤其在疏密关系的处理和块面分割上具有独到之处,同时对画面的主次关系和层次感有着精准的把握。这种艺术处理方式使画面呈现出简洁明快、浑然天成的艺术效果。

        在色彩运用方面,块面式构图同样发挥着独特的作用。通过大面积色块与墨色的有机融合,画面形成了一种抽象的形式美感,这使得张大千的作品在空间营造上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这种艺术处理手法摈弃了对客观对象细节的过度刻画,从而强化了画面的整体性。画面中大量墨与彩的泼洒形成了丰富的肌理效果,这些肌理将画面中的各种元素有机地统一起来。具体而言,水的运用使墨色呈现出不同的透明度、湿润度和面积变化,而石色的加入则赋予了各色墨块不同的纯度、色相以及冷暖对比。这种丰富的肌理变化使得画面中具象的荷花与抽象的荷叶形成了巧妙的呼应关系。在此基础上,画家对画面细节的精妙处理,使作品既保持了笔墨的丰富性,又避免了画面中可能出现的主次不分、喧宾夺主的混乱现象。

        如(图1.3),以此图为例,画面首先被分割为大小不同的两个块面,在画面左上角的小块面中又可细分为大块面舒展开的荷叶和将开未开的小荷叶旁边搭配一蓬勃向上的小小花苞,使得这一小组墨块中也出现了浓淡、大小、方圆等变化。除此以外的画面则被统一在了一个巨大的墨块当中。在经营这组大墨块中对于物像虚实作了强对比处理,在整组荷叶中有两个部分被着重强调了。一是左小角这组荷叶,这样的处理一来可以使得左上角的浓墨荷叶不至于显得过于孤立,又可以使得整组大墨块在向左延伸的过程中不至于产生松散的感觉。第二组则为画面右上角的荷叶处理,此处重墨的使用使得荷叶即有了前后翻转的感觉又与左侧荷叶形成呼应。此外在整组荷叶的经营上适当的留白使得画面既透气又分割出了小的墨块。部分空白处白色荷花的添加也使得画面既不单调,又与左侧花苞形成呼应。石色颜料在荷叶上的泼洒使得整组荷叶统一中有变化,变化又归于整体基调中。类似经营还有很多例如左下角透明墨色上荷叶的增补,以及花苞水草的搭配也使得局部笔墨不至于空洞,又丰富了画面的墨色变化。视线回归整体,在整幅画面中大量透明墨色的运用使得所有墨块的外轮廓形变的更加厚重丰富,也使得小墨块归于整体。在整体画面处理上右下角这组荷叶往左边倾斜,轮廓形的叠加处理使得画面有了一种动感,仿佛荷叶在随风摇曳。

        意境分析

        意境的营造是绘画创作的核心问题,它不仅取决于作者的题材选择,更依赖于艺术手法的运用。在花鸟画创作中,意境的呈现主要通过笔墨和设色来实现,这一过程涉及到对物象的提炼与转换。这种转换实质上是眼中之物与心中之物的融合,是在依赖物象又超越物象的矛盾统一中实现的。

        张大千在荷花创作中展现了对这一艺术规律的深刻理解。他通过长期的艺术实践和对自然的深入观察,将写生作为师法自然的基础。这种持续的观察不仅深化了他对荷花形态的理解,更使其笔下的荷花呈现出生动的动感。他运用含水量充足的湿笔,结合大写意的手法,辅以淡墨或淡色的泼洒,使荷叶轮廓呈现出一种含混状态,成功地营造出荷叶随风摇曳的动态美感。这种处理手法使画面呈现出永恒性与瞬间性的完美统一。

        在画面结构的处理上,张大千巧妙地舍弃了对画面构成无益的细节,从而实现了画面完整性和笔墨丰富性的和谐统一。在具体表现上,他根据画面需要,灵活运用多种技法:或以淡墨勾勒,或略施粉色,或工笔重彩,从而使其笔下的荷花呈现出清逸简雅、明丽秀逸的艺术特质。这种多样化的表现手法,不仅丰富了画面语言,更深化了作品的意境表达。


        刘璐(中国美术学院硕士)

        责任编辑:静愚
      名人堂
        艺术展讯
        • 本网站刊登的信息和专题专栏资料,均为中国拍卖网版权所有,未经中国拍卖网协议授权,禁止下载或转载使用
        • 工信部备案号 京ICP备11041342号-11
        • 中国拍卖网版权所有Copyright© www.paiorg.com,All right
        Processed in 0.070(s)   6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