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油画家网
在线展览 -中国美术展览网-中国美术家网在线展厅
在线展览 -中国美术展览网-中国美术家网在线展厅
      分享到:

      露叶何青白 入画却赏心 白菜中的艺术美学和生活哲学

        作者:唐永明2025-09-13 08:27:56 来源:中国拍卖网

          (1/10)翠玉白菜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2/10)牙雕白菜 河南博物院藏

          (3/10)孙其峰

          (4/10)张大千

          (5/10)王雪涛

          (6/10)吴昌硕

          (7/10)忻东旺 白菜 油画

          (8/10)赵洋 百财“白菜” 色粉

          (9/10)赖跃森 初见 油画

          (10/10)曹春生 白菜 油画

          中国美术家网--让艺术体现价值

        ‖白菜价虽廉,画中常做客‖

        每年的10月底到11月初,是许多北方家庭大肆囤积白菜的时节,象征着对未来的期盼与储备,在门口和院子里整整齐齐地码放着,场面甚是壮观。

        大白菜之所以在北方备受推崇,首先得益于其顽强的生命力。这种蔬菜不畏严寒,能够在北方的黑土地上茁壮成长。当寒风凛冽、雪花纷飞时,大白菜更是被誉为“蔬菜之王”,成为冬日餐桌上不可或缺的一道佳肴,为北方人提供着源源不断的绿色食材。

        白菜有美好的寓意,谐音“百财”,寓意财源滚滚,有招财的吉利意思。同时,它的菜叶是青色,菜帮为白色,也寓意着“清白”——象征着人的品行“一清二白”,故成为文人画家们喜欢表现的一个题材,以此来表达这种高尚的品格。许多画家缘于白菜这二种含义,创作出富有深意的作品。这些作品不仅展现了他们的艺术才华,更蕴含着对生活的深刻理解。

        俗话说“咬得菜根,百事可做。”在五彩斑斓的生活里,大白菜犹如一位低调的君王,以其独特的魅力和多重功效,赢得了无数人的青睐。它虽然不属于山珍海味,却是许多人抹不去的一味乡愁,有着吃不伤吃不腻的特质,因而极具人间烟火气。

        ‖让人心生欢喜的表现对象‖

        白菜,对画家来说,就是一个近乎完美的“模特”。因为它太常见了,家家厨房都有,画家可以随时随地观察它不同阶段的样子——从紧实到舒展,从新鲜到蔫萎,每一种状态都有不同的美。

        其次,它的结构耐画。一棵白菜,有整体的椭圆形,里面却包裹着无数层叶子,由紧到松,层次非常丰富。它的叶子脉络清晰,边缘是好看的波浪形,既有规律又富于变化,很适合用线条表现物体的结构和质感。

        另外,它的颜色和质感很适合“练手”。白菜帮子洁白如玉,略带透明;叶子部分从嫩黄到翠绿,色彩过渡非常微妙。画家可以通过画白菜,来学习如何调配白色、绿色和灰色,如何表现蔬菜上那种鲜活的水润感。

        总而言之,对画家而言,一颗平凡的白菜,既是练习基本功的绝佳对象,也是能够承载深厚文化内涵的精灵。它让艺术,从最日常的生活里长了出来,开出了花朵。

        ‖大明星“翠玉白菜”‖

        演艺界的大明星光彩夺目,白菜界也有自己的大明星,那就是广为世人所熟知、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翠玉白菜。其实留存下来的翡翠白菜有好几颗,相比较而言,台北故宫博物院的镇馆之宝“翠玉白菜”,综合原料、品相、雕工三者来说,更胜一筹。

        记者第一次去宝岛时,亦不能免俗,跟随着蜂拥的人群来到她的面前,于人缝之间踮脚张望,一睹芳容,以满足自己的好奇心——那白菜置于玻璃匣中,灯光下照出通体玲珑。玉工借翡翠之色,雕作菜叶翻卷,脉络分明,竟似刚从园中摘来,犹带晨露。叶间伏一蝈蝈,翅翼轻薄如纱,细足钩住叶缘,仿佛一跃便能振翅而出,不禁叹为巧夺天工。

        此翠玉白菜之美,不在雕工精绝,而在匠人懂得“借物生意”之理。石中本有青白二色,匠人顺势而为,青处作叶,白处为帮,遂成一天然蔬果。艺术之妙,原在顺势而为,不强求,不造作,仿佛物体自身生出了应有的形态。

        据说这颗白菜原出自紫禁城永和宫,曾是光绪帝妃子瑾嫔的嫁妆。白菜象征清白,蝈蝈寓意多子,皆是旧时女子一生的向往。如今物是人非,玉白菜在台北故宫博物院,静立于斯,灯光下依旧冷艳逼人,连同时光与匠人的用心一齐凝固,是那样美得不可方物。

        ‖历经三百年而鲜嫩如初的“白菜”‖

        河南博物院的重要文物“牙雕白菜”,虽然没有翠玉白菜名气大,但亦是不可多得的珍宝。资料显示,这颗牙雕白菜长约23厘米,重260克,通体以完整象牙雕刻完成。主体色彩以牙白为主,向嫩黄色渐变。牙雕白菜一端为层次分明的菜叶,纹理清晰,舒展张开,可见菜心;一端为菜根,白色菜帮包裹紧致有力,菜根部分连带着褐色泥土,如同一颗刚从地里挖出还未清洗的大白菜,栩栩如生。

        细细端详,白菜叶茎上,还饰有两朵小花,一朵含苞,一朵盛放;菜叶与主体的结合部位,趴伏着一只翠色蝈蝈,蝈蝈双腿一屈一蹬,正尽情吮吸白菜鲜美的汁水;一只瓢虫一旁静卧,须角隐现,似乎也在埋头享用大餐。小花和小虫的点缀,使得整个作品兼顾野趣和雅致,充满生命的律动与自然的和谐。

        此象牙白菜构思巧妙,造物情趣丰富,将白菜的形、神、色、韵展现得淋漓尽致,仿佛轻轻一触,便能感受到菜园的清新与湿润。

        据馆方介绍,这件象牙白菜应属于清乾隆年间的作品,采用的工艺是当时最为流行的刻镂染色雕法。雕刻刀法十分娴熟,刻画方式也相当细腻,作品将超然物外的田园生活表现得活灵活现。值得一提是,即便过去了近300年,白菜的颜色依旧光鲜亮丽,丝毫没有褪色,令人难以想象。

        据资料记载,象牙的染色过程十分困难,现代专家在对象牙进行染色实验时,多则三五年,少则一两载,象牙便会逐渐褪色,最终变成本来的颜色。可是这颗象牙白菜却不同,虽经风雨侵蚀,其色彩仍牢牢地吸附于象牙表面,其染色手法令人惊叹。显然古代的象牙染色技术,现代科学也无法对其进行破解,说明该技术已经失传,令人惋惜。 

        ‖近现代画家的“家常菜”‖

        近现代画家中,有许多人对白菜有着特殊的偏好,常以此入画,流传下不少表现白菜的佳作。

        吴昌硕(1844-1927),浙江孝丰县(今湖州市安吉县)人。晚清民国时期著名国画家、书法家、篆刻家,“后海派”代表,西泠印社首任社长。吴昌硕的这幅作品(右下图)很有特色,白菜菜叶部分以淡墨晕染出轮廓,然后以浓墨画出菜叶的脉络。菜帮部分以墨勾画出轮廓,中间部分留白,以突出质感。颜色的变化以墨色的浓淡来体现,画面整体清新而生动,突显其书法用笔的老辣线条,有种大朴不雕的感觉。

        齐白石(1864-1957),湖南湘潭人。中国近现代画家、书法篆刻家。他笔下的白菜,以其淋漓洒脱的“大写意”精神独步画坛。他常以饱含水分的泼墨挥洒菜叶,浓淡相渗,酣畅痛快;又以简练遒劲的淡墨勾勒菜帮,清爽挺拔。其用笔老辣概括,绝非细抠形似,而是重在捕捉白菜的丰腴饱满与生机勃勃。画中常配红艳辣椒或墨色草虫,以色彩对比点醒画面,平添世俗生活的浓郁情趣。白石老人自喻“清白传家”,借白菜寄寓朴素超然的人生哲学,于平凡物象中升华出雄健烂漫的天真意趣,真正达到了“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至高境界。

        于非闇(1889-1959),山东蓬莱人,近现代国画家。于非闇画的白菜,以宋人缜密之法入画,却赋予其清新雅致的文人意趣。他画的白菜主体常以细腻双勾敷染,墨线精微,层层分明的叶脉与肥厚叶片质感逼真,更以汁绿、淡赭等色巧妙渲染,显出霜后清润。菜根须髯亦一丝不苟,泥土似带芬芳,有着浓郁的田园生趣。其作既见院体画之工致严谨,又融书法笔意与生活诗情,将寻常蔬果进行文化升华,尽显雅俗共赏之妙。

        张大千(1899-1983),四川内江人。中国近现代国画家。张大千号称美食界里绘画最好的,美术界里最会做菜的,是画家中的老饕,尝过不少山珍海味,自然也知道白菜的淡泊淳朴,实为不可多得的家常至味。由喜欢吃到喜欢画,顺理成章。他画白菜堪称一绝,笔下的白菜活色生香,墨色间跳动着灶台烟火——菜帮脆如晨露,菜根还带着泥腥气。不管是用笔、象形、位置、赋彩都是匠心独具。张大千常说“笔墨如调味”,他把“吃是学问,画是修行”酿成了水墨真经,寻常食材在他笔下竟比敦煌壁画更鲜活。

        王雪涛(1903-1982),河北成安人,中国近现代花鸟画家。王雪涛所画的题材广泛,构思、构图精巧,形似神俏、富有笔墨意蕴。他的花鸟虫鱼,刻画细致入微、雅致传神,鲜活多姿,生动可爱,情趣盎然。他画的白菜(如上图),两颗菜的势安排得静中有动,非常灵巧,用色反其道而行,菜叶用水墨勾勒渲染,背后衬景的菊花叶用绿色画出,反倒是凸显一种纯净感,水墨层次分明的菜叶,寥寥数笔叶脉恰到好处,功力毕现。

        孙其峰(1920-2023),山东招远人,中国近现代书画家、美术教育家。孙其峰经常探求些不规则又富有变化的周秦风格的章法,从中体会贯通花鸟画的构图原理。“在我心目中,画与印,微观上有明显区别,在宏观上它们又是相通一致的。” 孙其峰重视写生与造型精准性,强调从自然中提炼形象。他笔下的白菜(左上图),既有大写意的豪迈粗放,又有着小写意的精致内敛,水墨韵味浓郁,凸显“不求形似,不离形似,貌离神合,似非而是”的写意境界。

        ‖现实主义的白菜长啥样‖

        忻东旺,这位来自河北康保的艺术家,出生于1963年,1988年从晋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艺术系毕业,之后在1994年又顺利结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第七届助教进修班。2003年,他更进一步,结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首届高级研修班。忻东旺教授不仅在学术道路上取得了卓越成就,更曾担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重要职位,包括教授和研究生导师,同时还是中国美术家协会的会员以及中国油画学会的理事。遗憾的是其在艺术创作的巅峰成熟期英年早逝,让许多人都痛心不已。

        忻东旺的人物画画出了中国老百姓内心的灵魂,但他对画白菜也情有独钟,留下许多表现白菜的现实主义作品。他曾经这样写道:“白菜,大素也;帮白叶绿如璧似玉。然身价微廉,少人惜之;尽寒月满目皆翠,孰睹寂心。唯百姓越冬众储之。”

        他塑造的白菜堪称得天独厚,完美无瑕,令人叹为观止。著名油画家冷军看了之后认为:“他巧妙地运用了光线,使得白菜在画面中呈现出不同的层次感。这里虚实相映,画面平整与厚重并存,这都得益于他对于白菜的深入观察与独特的表达欲望。由于白菜本身的平滑质地,他顺势而为,将力量与表现性完美融合。他的画作风格沉稳,每一笔都蕴含着深意,如同一种独特的语言,经得起细细品味。”

        ‖用色彩塑造一颗永恒的“白菜”‖

        曹春生,1969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并留校任教。20世纪80年代初期,他与国内一批著名油画家同在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第一届油画研修班学习,并取得显著成绩。曹春生涉猎的题材较为全面,笔下有艺术家们钟爱的草原、骏马与牛羊等,画面格外逼真,让观者仿佛身临其境,能触摸到马儿们的鬃毛,感受到阳光与风声。同时,他对日常生活里的诸多寻常物事青睐有加,反复描摹,他画的白菜特别“原生态”,色彩沉稳厚重,根部带土、叶子还有虫眼,质朴粗粝,充满生命感。用一位评论家的话说,曹春生的作品能把人观画的视线引向普通平淡的生活,“让你认识到艺术来源于现实生活,最美的东西也在平淡与中和之中。”

        赵洋,2006年以造型全国第四名的优异成绩考入中央美术学院。大学期间《女青年素描全身像》获中央美术学院造型基础部一等奖;《男青年素描全身像》获中央美术学院造型基础部二等奖。毕业后的赵洋,主要从事粉彩画创作,因为从小就习惯用左手执画笔,所以他的网名叫“左手执笔”。其创作技巧,得益于深厚的技术功底和强大的素描功底支撑,他画的静物白菜,调配出的颜色既美丽又丰富,线条和色块的处理明快洒脱,富有变化,画面总是能一眼就吸引住观众,就像是一幅幅高考范画,因此其作品尤其受到考前学子的追捧。

        赖跃森,是网络上比较活跃的一位画家,喜欢分享自己的创作。其笔下的写实画作,一颗颗“白菜”不仅是普通的蔬菜,更像是一件件精美的艺术品,每一笔都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与敬意,每一画都凝聚着画家的匠心独运。层层渲染的色层之下,不仅是对自然之美的颂歌,更是对劳动人民辛勤付出的致敬。(左下图)画面中的这颗白菜栩栩如生,每一片叶子都清晰可辨,纹理、层次井然有序,丝毫没有杂乱的痕迹。色彩搭配淡雅之中透出生动,仿佛能够引领人置身于那片绿意盎然的田野,亲身体验那新鲜的菜香。作品以小鸡、昆虫和白菜组合,又似乎在诉说着美妙的田园故事。

        责任编辑:静愚
      名人堂
        艺术展讯
        • 本网站刊登的信息和专题专栏资料,均为中国拍卖网版权所有,未经中国拍卖网协议授权,禁止下载或转载使用
        • 工信部备案号 京ICP备11041342号-11
        • 中国拍卖网版权所有Copyright© www.paiorg.com,All right
        Processed in 0.091(s)   6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