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油画家网
在线展览 -中国美术展览网-中国美术家网在线展厅
在线展览 -中国美术展览网-中国美术家网在线展厅
      分享到:

      郁郁乎文哉——观李洪智书作有感

        作者:罗杨2018-05-28 08:04:43 来源:中国拍卖网
        郁郁乎文哉——观李洪智书作有感

        节录毛启俊《中国书艺六论》 11×44.5厘米 2017年 李洪智

        不久前到北师大启功书院参观李洪智老师书展,一进展厅就感到由作品所氤氲出的浓浓书卷气,令人不禁想到北师大不愧是诞生了书坛巨匠的文化高地。对书法的敬畏之心、对大师的景仰之情由然而生。

        与时下诸多书展所呈现出的浮躁流弊最大的不同就是,李洪智的作品明显地给人以文静之气;与一些抱着世俗心态和职业化创作的书家不同的是,他的作品充分地表现出了他的文心和非功利性。整个展览没有喧嚣的视觉冲击,却有一种拨动心弦的力量,或许这就是书法家们所推崇的那种文人书法的意境吧。

        陈师曾在谈及文人画时讲到四要素:人品、学问、才情和思想。毫无疑问,文人书法亦然。优秀的文人书法富有一股书卷气,这种书卷气有时很难说清楚,是那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感觉,而这感觉能触动我们的神经,直抵心灵上最柔软的部位。李洪智的书法延续了启功先生文人书法的一脉,从作品中我们能读出他的情感、性格、审美、思想等丰富的文化信息。一种饱读诗书之后所形成的高雅的气质和风度,一种传统的文人君子的精神和品格。这种书卷气来自于学识,得益于修养,彰显于言行,是“腹有诗书气自华”的自然流露。看得出,李洪智追求的是苏轼词意中所表达的“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的超脱淡然,不为名扰、不为利诱、不为俗累的境界。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书法既是一项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又是一门技巧极强的艺术。要将“文”化为“艺”,将“意”化为“象”,非经过“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修行,经历“闻鸡起舞”“退笔成冢”的历炼而不能成。李洪智的书法,楷行皆精,草书尤佳,笔墨技巧绝非一日之功而能成。字字有法度,笔笔有出处,全面继承传统,不偏不倚,不疾不徐。虽自出机杼,又不逾古法,虽循规蹈矩,又不入窠臼。虽散发出笔墨的新意,又显露出传统无处不在。如此娴熟的笔墨技巧和深厚功力,完全是个人综合素养的厚积薄发,展现出了浓郁的个人艺术风貌。可以说,惟有深厚的文化修养,才能滋养出如此气韵生动的作品;惟有文采与匠心的融汇,才能幻化出如此超乎笔墨之外的玄妙。

        董其昌有语“毫端百卷书”。想成为书法家离不开苦练,但要想成为大书法家只苦练还不够。李洪智的作品告诉我们,书法不仅是练出来的,还要靠涵养,没有文化的涵养写不出中国书法的心灵图谱。当书法进入到较高的层次,写的是文化,写的是学问,写的是学养,写到最后靠的不是技巧的堆砌,而是文化的功力。

        今天的中国书法确实迎来一个大发展、大繁荣、如火如荼的群众运动式的局面。但是我想,我们不能拿人民群众对书法的这种追捧的热度来衡量当代书法所达到的高度,不能拿一些从事书法的人的官位、地位甚至是学位来衡量书法的品味,也不能把拍卖市场中炒作的那种效果用来衡量当代书法所达到的成果,因为书法有自己的规律。我想人多势众这种场景对于书法这样一种特殊的文人艺术经典的产生毫无作用,书法艺术所要达到的高峰可能完全有赖于个别优秀的从事书法的精英默默无闻的付出。。

        当代中国文艺的主要问题就是两个字——“浮躁”。我想可能是因为我们当代书法还缺少力透纸背的精品名作,缺少振聋发聩的精彩华章,也缺少像启功先生这样一种大师级的、旗帜性的、火炬手似的众望所归的人。我也想到恩格斯在一百多年前评价文艺复兴时说过的那样一句话:“这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的时代”。那么,我们一百多年后再看今天,如果我们的书法界拿不出精品,当代书法艺术的天空就会像漫漫夜空没有闪烁的繁星,毫无璀璨夺目可言,甚至索然无味,黯然失色。但,若中国书坛多一些如李洪智般执着文化追求的师者,当代书画艺术的天空将是星光灿烂、月满中天的。

        (作者为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中央国家机关分会副会长)

        责任编辑:静愚
      More.. 名人堂
        More.. 艺术展讯
        • 本网站刊登的信息和专题专栏资料,均为中国拍卖网版权所有,未经中国拍卖网协议授权,禁止下载或转载使用
        • 工信部备案号 京ICP备11041342号-11
        • 中国拍卖网版权所有Copyright© www.paiorg.com,All right
        Processed in 0.066(s)   7 queries by cache
        up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