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1-10-24 17:53:54 来源:中国拍卖网
东汉《杨淮表记》,全称《司隶校尉杨淮表记》,东汉隶书摩崖石刻,熹平二年刻于褒科道崖壁。
《金石萃编》载:石高八丈三寸,宽二尺二寸,字共七行,每行二十五六字不等。隶法圆劲遒逸。《涵真阁汉碑跋》称:“字体与《石门颂》仿佛而疏荡过之。”传世墨本以“黄卞玉”等字未损者为佳,考见《校碑随笔》。
《杨淮表记》为汉著名摩崖刻石之一,原镌刻在陕西褒城石门西壁,后迁入汉中市博物馆,为《石门《杨淮表记》十三品》之一。刻于东汉熹平二年(173),全称“司隶校尉杨淮从事下邳湘弼表记”,亦称“杨淮碑”。杨淮、杨弼兄弟是《石门颂》中司隶校尉杨孟文(杨涣)之孙。东汉熹平二年(173)二月,同郡卞玉过石门,见《石门颂》,有感于杨氏祖孙业绩,因作此表纪,故又称《卞玉过石门颂表纪》。
《杨淮表记》为摩崖隶书,碑文7行,行25、26字不等,共计173字。该碑书法奇逸古雅,与《石门颂》相近。
清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中评此石云:“润泽如玉,出于‘石门颂’,而又与石经《论语》近,但疏荡过之。”诚如康氏所言,“杨碑”最大的书法特色就是古奇纵逸,疏荡天成,后世之《爨龙颜》、《灵庙碑》大由所出,其字朴拙真率,巧夺天工,观之则生迥出尘寰,飘然物外之感。但凡古隶,尚欠周正规矩,唯独于此,天人合一,而古意存焉。日常临写,心摹手追,浑思度外,可矫帖学习气之弊。
《杨淮表记》书法雄古遒劲,笔势开张,用笔沉着扎实,结字参差古拙。其章法,因石势而书,纵成列,横不成行,字态因字立形,疏宕天成。如第六行“也”字,为此行末字,故形体较大,第七行“过、此、追、述”四字,波笔舒展,极尽开张之势。石壁上部宽而五、六、七行行距远,下部窄而行距密,浑然天成。若将此刻与《石门颂》、《开通褒斜道摩崖》等视为一组,与同时期山东曲阜一带《史晨碑》、《孔彪碑》等庙堂碑相较,则见两地迥异之地域书风。
释文:
故司隸校尉楊君,厥諱淮,字伯邳。舉孝廉、尚書侍郎,上蔡、雒陽令,將軍長史、任城、金城、河東、山陽太守。御史中丞,三為尚書,尚書令。司隸校尉,將作大匠,河南尹。伯邳從弟諱弼,字穎伯,舉孝廉,西鄂長。伯母憂,去官。復舉孝廉,尚書侍郎,遷左丞,冀州刺史,大醫令,不邳相。兄(解释)弟功德牟盛,當究三事,不幸早隕。國喪名臣,州里失覆。二君清□,約身自守,俱大司隸孟文之元孫也。黃門同郡卞玉,字子珪,以熹平二年二月廿二日謁歸過此,追述勒銘,故財表紀。
|
-
名人堂
-
-
艺术展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