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油画家网
在线展览 -中国美术展览网-中国美术家网在线展厅
在线展览 -中国美术展览网-中国美术家网在线展厅
    当前位置: 中国拍卖网 >> 拍卖公司 >>
      分享到:

      东方大观

        作者:正在核实中..2014-11-01 15:33:04 来源:网络
        东方大观
          拍卖公司名称:东方大观
          公司联系人:
          公司联系电话:(010) 5870 2060
          公司传真:(010) 5870 2050
          公司电子邮箱:
          公司省市:北京
          公司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大桥路8号尚都国际2912

           年青时候读书,常常会读到一些打动自己的句子,仿佛一下子就明白了尘世间的道理,逢人便会引来说:哎呀!人生只是一个小转弯,它便驶向不同的方向了。一个小转弯啊!处处是激流险滩啊!要小心!可年青的激情哪能管上,多年来像陀螺一样旋转,一次次回到原点后,内心的祈望终究随着岁月一点点剥离,余下的只是对传统山水之情与自然之姿的热爱。

           至于说小转弯的沈从文到底属于文学界还是文博界,都已不重要,深入骨髓的是他对传统文化的挚爱和永远坚挺的脊梁骨。陈寅恪用一句自由之精神独立之意志,彰显了王国维的学人风骨,同时道出的却是传统文化内核的坚硬度。有了这样的认知,就不难做出这样的比喻:传统文化好比一个果子,一切的艺术与思想是果肉,剥开果肉就看见了内核,紧紧包裹的核心正是一切艺术与思想的结晶体。理解了这个结晶体,毋宁拥有了绝世武功。庆幸的是:古老的大地从不缺秘籍。

           去岁与友人聊起香港,觉得香港真是做学问的好地方。自由开放,不中不西,亦中亦西,可谓浓妆艳-抹总相宜。于是有了一位融贯中西的哲学大师,他就是钱穆!他的《现代中国学术论衡》正是我们苦苦寻求的秘籍。读他的书,可以打通理解传统思想的关节,引领我们进入思想的高地。这样眼里的传统就不再是一个物化的东西,仿佛离我们相去甚远,总有横看成岭侧成峰的错觉。近一百多年,中国痛苦地走在西化的路上,完成了所谓现代性的转变。然而现代人普遍的精神缺失,让我们不得不重新正视传统。近年来民国文人墨迹收藏的蔚然成风,是走在传统寻根之旅的最好佐证,也是集体的文化反思与自我觉醒。二十年的拍卖,因着传统与现代的割裂,简单的把唐宋元明清跨度近一千年的书画艺术划为古代,完全是现代性作祟的自以为是,思想史从来没有空白!只有走在回归与逐步认知的路上,传统与现代真正融合,传统才能重获生命,给现代人以启示。

           盛世重典藏。特别是传统书画艺术,如何收藏?个人觉得除了理解传统思想的精髓,还得懂得欣赏。欣赏属于美学的范畴,本期通讯特地转载了宗白华《中国艺术意境之诞生》,或有助于理解传统艺术的美学趣味。自然界没有单一的产物,一切都是相互依存的关系。收藏家的品味以及社会思想的变革决定了艺术潜藏的风气,同时决定了艺术家创作的能力。正如钱钟书在《中国诗与中国画-》比较研究中所指出的观点:"一个艺术家总在某些社会条件下创作,也总在某种文艺风气里创作。这个风气影响到他对题材、体裁、风格的去取,给与他以机会,同时也限制了他的范围。就是抗拒或背弃这个风气的人也受到它负面的支配,因为他不得不另出手眼来逃避或矫正他所厌恶的风气。正像列许登堡所说,模仿有正有负,反其道以行也是一种模仿;圣佩韦也说,尽管一个人要推开自己所处的时代,仍然和他接触,而且接触得很着实。所以,风气是创作里的潜势力,是作品的背景,而从作品本身不一定看得清楚。我们阅读当时人所信奉的理论,看他们对具体作品的褒贬好恶,树立什么标准,提出什么要求,就容易了解作者周遭的风气究竟怎么一回事,好比从飞沙、麦浪、波纹里看出了风的姿态。"。因此收藏家不单纯是收藏,您的鉴赏能力必将成为创作里的潜势力。

           关于鉴定,我以为现代鉴定巨擘有三人:徐邦达•启功和刘九庵。徐启二人在鉴定思想上分别提出了是非论与模糊论,从理论上看,模糊论补充了是非论。唐宋元以至明中叶,因历史环境以及资料的缺失,许多作品难以明是非,姑且从保护作品的角度留下阙疑,以待未来新的材料出现加以证明,是一种科学的态度。而晚明至清末,因着历史研究的深入,大量作品的遗存,是大可以明是非的。刘九庵的鉴定文集是我百看不厌的书籍,他严谨细致的治学风范无疑是乾嘉朴学思想的继承。读他的书,可谓字字珠玑,许多书画-家的时代特点与风貌凝聚字里行间;读他的书,常怀一种感动,没有孤灯夜雨汲汲穷年的长期积累,与细致深入的分析,是不可能明是非的。

           顾文彬于《过云楼书画-记》自叙中曾云:先子暮年获名贤一纸,恒数日欢。王国维亦云美术之功用在于使人离生活之苦。书画-收藏之道义亦自存高远,爱之赏之珍护之,方为收藏之正途。时值拍卖如林的当下,大观人却不合时宜搭上了拍卖的末班车,混着溶溶的夜色,我们愿以埋首的精神,以对传统文化所有的爱,摸索着前行,希冀着您更多的关爱与滋养。

      名人堂
        艺术展讯
        • 本网站刊登的信息和专题专栏资料,均为中国拍卖网版权所有,未经中国拍卖网协议授权,禁止下载或转载使用
        • 工信部备案号 京ICP备11041342号-11
        • 中国拍卖网版权所有Copyright© www.paiorg.com,All right
        Processed in 0.143(s)   6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