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油画家网
在线展览 -中国美术展览网-中国美术家网在线展厅
在线展览 -中国美术展览网-中国美术家网在线展厅
    1. 怎样从题跋来辨别书画的真伪
    2.  书画的真伪题跋分为三类:作者的题跋,同时人的题跋,后人的题跋。某件书画的题跋虽然也有对这件作品加以否定的,但这是少数。最多的是为了说明这件作品的创作过程、收藏关系,或者考证它的真伪。于是有许多作品仗着题跋增加了后人对它的信任。但书画既有伪作,题跋方面也同样有多种作伪情况。   真古画而配以别人的伪跋或伪古画而配以别人的真跋,都是常事,竟连画家自己的题跋真而作品却假的情况也是存在的。以近代人为例:吴昌硕作画喜欢一批一批地画,上午画完放在地上,午睡以后再题诗添款。别人有时把画好的画拿走了,用假的顶替,他起床后,未加思索就一律题上了款。还有的画家晚年误把别人摹仿他的画当成亲笔,加上题跋。 后人的题跋对书画鉴定能起多大作用更要根据具体情况来进行分析。作伪在宋代已很盛行,米芾《书史》便记载了他所临写的王献之《鹅群帖》及虞世南书,被王晋卿染成 [详细...]
    1. 书画鉴定,谁说了算?
    2. 书画鉴定,谁说了算? “画家本人说”?、“友人弟子说”?、“家属后人说”?和“鉴定专家说”?   在当下的书画鉴定实践中,都有些什么人在掌握着话语权?在利用话语权说些什么?至于他们到底谁说了算?可能只有让历史来评定,我们只是在如实记录着历史的进程而已。   艺术品作为人类的精神产品,其需求性是不用质疑的。然而,如今一直将收藏者拒之门外的除了书画本身的好坏之外,还有更大的成分是基于这个行业中诸多不规范行为,例如当下的书画鉴定行为。一直以来,中国都不缺少所谓的鉴定专家,然而书画真伪问题始终泛滥成灾。曾于某报纸上阅读王永林《书画鉴定谁拥有话语权?》一文,引发笔者感触颇多。在该文中,原作者提出“画家本人说&rd [详细...]
    1. 书画“材质做旧”造假法辨识
    2. 辨识书画造假的新方法    如同大街上有些衣衫褴褛的行乞者是装扮(外加表演)出来的一样,书画作伪招术自古以来也有一种将成品伪装成陈旧残破的模样,来诱使买家上当的“材质做旧”造假法。   那么,古今的书画造假者们除了主攻笔墨、造型与题款的这些项目外,为什么还要另外再对材质作伪下功夫呢?这与三种因素密切相关:一、书画作伪原理。在伪成品制作完成后,要是能再相应地做一些诸如“包浆”之类的活儿,那对“像”必有或多或少的作用。二、书画鉴藏人的鉴定方法与思路。古今有不少鉴藏爱好者对书画的笔墨、造型及款识等项目的识别力不强,许多人的工作方法不对头,他们总是很容易被书画表面征象的“旧”所迷惑,似乎材质的“旧”便与书画 [详细...]
    1. 古字画作伪方法与鉴别
    2. 书画的作伪与鉴别   书画是一种笔墨艺术,制作成本低廉,然而名家书画价值却令人咋舌。书画是艺术品,从巍峨的厅堂至居家小室悬挂几幅倍增艺术氛围,所以广受欢迎,市场颇大。因为书画之价值包含了经济、文化、艺术的意味,书画,特别是名家书画,成了人们宠爱的物品,由此导致书画的作伪屡屡发生。投资者涉足书画买卖,主要应了解书画的作伪与鉴别,否则极易上当受骗。书画作伪,方法甚多。   其一摹仿。过去的古玩商常招收10岁左右的小学徒,让其学习古玩知识,并绘画、书法一起演练,当达到一定水准,就让善绘画者天天摹仿某名家的真迹画,让善书法者天天摹仿某名家的书法,经过数十年的摹仿,达到可以乱真的水平。然后,将摹仿的作品用薰旧法加工,使纸张、墨色、印色具有陈旧的样子。随后,将伪作送至名家的故居或纪念地出售,并声称此类原物在当地甚多,本地人士不当 [详细...]
    1. 书画投资:多看少动勤交流发布 关注四渠道
    2. 近日,在湖北收藏家协会和武汉文德堂联合主办的书画收藏展上,140幅名家作品吸引了众多江城书画爱好者前来欣赏,其中有不少投资者为了看真迹、专为练“眼力”而来。  记者在现场看到,这140幅画作中,既有齐白石、张大千、赵朴初等大家作品,也有周韶华、陈立言、李乃蔚、聂干因、冷军等湖北名家的优秀作品。专门从武昌赶来看画展的一位书画爱好者表示,目前市面上的很多名家作品真假莫辨,作为初学者,他目前还没有能力对这些作品做出甄别。由于前段时间“傻买”过一些仿品,近期他已很少出手购买书画作品,主要是多看多学。“对初学者来说,多看少动是个好方法。”湖北省收藏家协会副会长谭晓晖表示,近年来,书画艺术品市场发展非常快,一些名家名作的市场价格涨幅凶猛,这也吸引了不少人关注这个市场 [详细...]
    1. 系列化的投资正成为一个趋势
    2. 近年来,随着海外文物回流趋势愈演愈烈,许多“新鲜”书画以及艺术品纷纷进入到内地的拍卖市场,这也使得古籍善本专场上的著录书籍引起了投资者浓厚的兴趣。从嘉泰春拍来看,系列化的投资正成为一个趋势。      在瓷器著录书籍中,1902年和1927年出版的《中国瓷器》和《康熙、雍正、乾隆时期的中国瓷器》二种共三册,格外引人注目。《康熙、雍正、乾隆时期的中国瓷器》介绍在海外相关机构以及收藏家手中的相关经典三代瓷器,是对瓷器投资的重要参考。《中国瓷器》在纹饰以及器型的研究上非常具有权威性,如在2000年4月,香港佳士得以3304.5万港元成交的清乾隆粉彩花蝶纹如意耳尊,在拍卖目录中介绍其纹饰的时候,就引用这本书上第688和689号图版。两者结合无疑将大大帮助投资者。      张大千临摹敦煌壁画等民国画册 [详细...]

名人堂
    艺术展讯
    • 本网站刊登的信息和专题专栏资料,均为中国拍卖网版权所有,未经中国拍卖网协议授权,禁止下载或转载使用
    • 工信部备案号 京ICP备11041342号-11
    • 中国拍卖网版权所有Copyright© www.paiorg.com,All right
    Processed in 0.113(s)   10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