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油画家网
在线展览 -中国美术展览网-中国美术家网在线展厅
在线展览 -中国美术展览网-中国美术家网在线展厅
    当前位置: 中国拍卖网 >> 艺术趣闻 >>
    1. 达芬奇人体素描:臆想中的子宫
    2. 据英国广播公司(BBC)报道,本周,英国白金汉宫的女王画廊将举办史上最大的达芬奇人体解剖素描图展览。一生之中,达芬奇留下大量有关人体解剖的笔记和素描图,解剖素描图的精确度也达到令人吃惊的程度。   15世纪80年代,达芬奇从故乡托斯卡来到米兰,开始进行解剖学研究并绘制人体解剖素描。这种素描已经超出了普通绘画创作的范畴,并非在画布上混合各种颜色那么简单。他希望了解人体结构,寻找描绘人体的更理想方式。1507年,达芬奇继续进行解剖学研究。接下来的4年时间里,他成为当时最伟大的医学家之一。   1510年至1511年冬季,达芬奇与解剖学教授马尔坎托尼奥-德拉-托雷共同就职于帕维亚大学,期间共对20具尸体进行了解剖研究。达芬奇一直计划对人体机械学进行完整论述,不幸的是,直到去世,他也未能达成这个心愿。1511年,达芬奇所能获得的用 [详细...]
    1. 唐宋八大家后人着汉服聚会 网友调侃无气场
    2. 昨日,一则有关“自称唐宋八大家后裔的几位人士穿汉服聚会筹备‘唐宋八大家宗亲联谊会’”的图文消息在微博上被大量转发,引发网友热议。图片中几位男子均一袭汉服,围坐在沙发上喝茶交谈,众多网友调侃:“看不到唐宋八大家后代的气场!”也有网友惊呼,“继唐宋八大家宗亲联谊会后,还应有春秋孔门七十二弟子宗亲联谊会,北宋水泊梁山一百零八将宗亲联谊会!”但“后人”们认为,“我们聚会不是图热闹,不是要沾古人的光,是要传承、保护和发扬传统文化。”   据《新京报(微博)》17日报道,自称唐宋八大家后裔的几位人士近日齐聚北京,就筹备“唐宋八大家宗亲联谊会”进行协商。聚会人士包括,自称曾巩后裔、来自福建的曾令海;自称柳宗元后裔的柳哲;来自河北昌黎的韩作海,被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重修的《韩氏家谱》确认是韩愈37代孙的身份;来自江苏的王新年,根据当地王安石家族 [详细...]
    1. 画家入陷阱 画作落贼手
    2. 晨报讯(首席记者王彬通讯员周治成)现如今,艺术品市场的火爆让人们对收藏、投资艺术品的兴趣日益浓厚。犯罪嫌疑人徐某正是看准了这一机会,决定对知名画家的水墨画作品“出手”,但是他的手段既不是购买也不是交换,而是诈骗。   2011年12月的一天,画家楼某接到一个自称是某文艺出版社人员打来的电话,对方称出版社很欣赏楼某的画作,希望和楼某合作出版个人画册,楼某就同意对方来自己家中商量。次日,两名自称李某、程某的男子来到楼某家中,称只要楼某愿意提供画作,出版社能为其出版个人画册,李某还拿出盖有出版社印章的合同协议书和邀请函。楼某因此相信了这两名男子,双方达成口头合作协议。   2012年2月,二男子再次来到楼某家中,称所在的文艺出版社准备举办一个大型画展,邀请了百余位全国知名的画家,楼某也在邀请之列。让楼某拿出几幅画作参赛,并称展览 [详细...]
    1. 探秘名酒的收藏内幕
    2. 湖南的老李省吃俭用在1985年花七八十块买了一瓶当年年份的贵州茅台酒,藏在自家的菜园里,如今二十多年过去了,老李把它挖了出来,并称自己这瓶陈酿茅台可以卖到十万元。后来,老李带着珍藏茅台来到长沙,酒厂专家鉴定后,竟称这瓶酒只值三四千元。因保管不善使得外包装破旧,反倒破坏了其价值,老李大失所望。   不仅仅是老李,如今各家各户几乎都会珍藏几瓶好酒,或作为重要纪念日的宴席专用,或拿来长期收藏。但并非所有的酒都适合长期存放,也不是所有酒类都是越陈越好,正确保存更是收藏名酒的关键。   【故事】   因不懂收藏,糟蹋了好酒   老李珍藏多年的贵州茅台酒被酒厂专家估价为三四千元,而15年陈酿的飞天茅台虽不值老李估计的十万块天价,在保管得当的前提下,也值一万多元。但因老李不懂收藏,生生糟蹋了一瓶好酒。 [详细...]
    1. 皇帝乾隆近来成了瓷器代言人
    2. 拍卖还未开始,预展就已经赚足了眼球,作为“天价引爆器”的北京保利春拍今年依然给力,不仅搬来了清宫旧藏的宋官窑瓷器,还请出了乾隆皇帝做“代言”,可谓阵容强大。笔者所说的就是最近藏界热议的“乾隆御题官窑贯耳方壶”。藏友们在关注这件瓷器的同时,也对上面的乾隆御制诗产生了兴趣。   乾隆帝一生作诗约4万首,他活了88岁,算下来平均每天作诗约1.2首。可悲剧的是,乾隆帝百年之后,他的几万首诗就被人很快淡忘了,至今鲜有传诵。单从收藏角度讲,瓷器上的乾隆御制诗不仅内容丰富,为藏友传递了很多信息,而且有一定思想,对于藏友提高鉴赏水平有很大帮助。   话题回到保利的这件“乾隆御题官窑 [详细...]
    1. 河北定州市民自建定窑标本博物馆
    2. 新华网石家庄5月22日专电(记者王昆)今年44岁的河北定州市民马联合10年来全身心的收集定窑瓷片,在工地、土料场四处捡拾,还用家里的积蓄买下自己觉得有价值的瓷片。如今,马联合将自己收集的十万余块瓷片搬进了定州市刀枪街的新展厅,建立了“定窑标本博物馆”,免费向公众开放,馆中不乏让专家赞不绝口的精品。   2005年,马联合在某小区开槽工地,发现一小块碗底,随后又翻找出了多块碎片,回家后仔细拼凑出了一只定窑薄胎碗,虽然缺几处,但泛着釉光的极薄的小碗还是令他爱不释手,而这件定窑薄胎碗也是他最得意的收获之一。马联合说:“这碗专家说最晚是南宋时期的,采用覆烧工艺烧造,最薄的地方和鸡蛋壳差不多,真正体现出‘定瓷薄如纸声如磬色如玉’的赞誉。”   去年7月份,看着家中十几万片标本和每日来来往往的观摩者,马联合决定开办一家公益性质定窑标本 [详细...]

名人堂
    艺术展讯
    • 本网站刊登的信息和专题专栏资料,均为中国拍卖网版权所有,未经中国拍卖网协议授权,禁止下载或转载使用
    • 工信部备案号 京ICP备11041342号-11
    • 中国拍卖网版权所有Copyright© www.paiorg.com,All right
    Processed in 0.136(s)   11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