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油画家网
在线展览 -中国美术展览网-中国美术家网在线展厅
在线展览 -中国美术展览网-中国美术家网在线展厅
    当前位置: 中国拍卖网 >> 美术理论 >>
    1. 保护民族民间文化的立法模式思索
    2.  在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科学技术日益发达的时代背景下,维护文化的多样性,保持国家或民族的个性,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新课题。本文试图在学习国内外立法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文化立法工作中的实际经验,对于保护民族民间文化的立法模式提出一些思路,以供专家、学者探讨。   一、关于“民族民间文化(folklore)”的内涵   对于那些具有民族民间特性的、具有一定历史、文化价值的遗产,世界上不同国家和组织的称呼和理解不同。国际上采用主张版权保护的国家和组织通称其为“folklore(我国学者直译其为‘民间文学’,也称‘民间文学艺术’)”。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制定的《保护民间文学表达形式、防止不正当利用及其他侵害行为的国内法示范法条》(以下简称《示范法条》)中指出:“民间文学艺术表达形式(expression of fo [详细...]
    1. 当代中国文化的现代性和后现代性(1)
    2.  [B]内容提要:本文系作者1999 年5 月26 日在北京大学为文科学生所作的演讲,主要介绍美国学者杰姆逊关于“后现代”文化研究的方法、观点及其对西方社会的认识价值,并借助其理论来观照分析当代中国( 包括大陆和台港地区)的一些文化现象,文章提出了一个很值得思考的问题:中国当代文化是否已经进入杰姆逊所称的“后现代阶段”?作者认为中国的现代性建构事实上并没有完成,同时试图解释“后现代”问题何以在中国引起热烈争论的原因。“现代性”和“后现代性”相互交融的状况,正说明了中国当代文化的复杂性。[/B]?   1985 年秋天,美国教授弗雷德里克·杰姆逊(FredricJameson)在北大举行了为期四个月的演讲,这些演讲后来辑成《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一书,北京大学出版社最近又再版了这本书,“后现代”,或者说“后现代主义”(postmode [详细...]
    1. 当代中国文化的现代性和后现代性(2)
    2.  由于杰姆逊教授的影响,一些学者最近一起出了一本论文集,美国的学术杂志Boundary Ⅱ(《界限2 号》)为此刊出专号,1997 年秋出版,编者是张旭东与土耳其学者ArifDirlik 。其中收录的论文作者除张旭东之外,有王宁、卢晓鹏、刘康、陈晓明、戴锦华、唐小兵,还有两位台湾学者廖炳惠、廖朝阳和一位美国女性学者WendyLarson 。这几位学者基本上都以为正是因为中国的发展与西方迥异,中国才更适于探讨后现代性的问题。因为中国的现代性本身就与西方不同,所以它的遗产也和西方不同,他们认为中国的后现代性所代表的是对后期社会主义或者是革命以后的现象所表现的一些行为和模式。他们提出各式各样的论点来证明事实上后现代性不仅仅是一个抽象的理论名词,而且可以发挥很大的作用,这种作用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解释:一是作为一个理论名词,它可以对现实发生的现象作最恰当的解 [详细...]
    1. 当代中国文化的现代性和后现代性(3)
    2.  目前不只是山东出版的《老照片》,整个上海似乎也都在怀旧。去年我到上海时,曾见到一家叫做“1930 年”的咖啡店,各式各样的旧器物陈列其中,走进去仿如置身30 年代的上海社会。怀旧物品中最重要的就是所谓“月份牌”,这种东西上海二三十年代开始制造,起初是烟草公司、药房等为作广告赠送顾客的。在80 年代的香港,已经有人重新出售这种月份牌。80 年代末,有两位香港学者在台湾出了两册非常有意思的书,就叫《老月份牌》,把收集到的月份牌重新印刷出版。老月份牌这几年在中国大陆也是随处可见,特别是在上海。为什么在这么多可供怀旧的东西中,月份牌如此受人欢迎?我想,月份牌与时间有关,它表示的是一种过去的时间,是当时人的时间观念,而这种时间观念是把中国传统的农历与西历混在一起的。当时的上海文化也借月份牌表现出来,尤其是月份牌上的画像和商品。我手头有一本现在上海的公司( [详细...]
    1. 当代中国文化的现代性和后现代性(4)
    2.  无独有偶,台湾有位女作家朱天文,与王安忆年龄相仿。朱天文的一篇短篇小说题目就叫《世纪末的华丽》,内容讲述一位25 岁的模特儿,叫做米亚,整个故事从头到尾都是描述她的衣饰,衣饰的牌子从中文到日文到意大利文,一应俱全。在小说结尾处,米亚说:当世界到了尽头的时侯,所有男人以理性建立起来的所有的系统制度都会完蛋,而我就要用我的纺织和艺术,在深得像海一样的时间中重新塑造我的世界( 大意)。这与王安忆的小说可以说是异曲同工,它用另外一种办法来制造另一种世纪末的感觉。我曾当面问她为何要用中国作家很少用到的“世纪末”一词,什么叫做“世纪末的华丽”?她说是因为她看到了十九世纪维也纳的绘画,譬如克林姆特(GustavKlimt)就用这种感觉来描写,写着写着,她的台北就变成了寓言的台北,不是一个真实的台北。她创造出来的是 [详细...]
    1. 有关宜兴紫砂理论体系的思考
    2.  近年来由于紫砂陶艺行业的兴旺发达,紫砂文化也随之得到了长足的推进,有关紫砂陶艺方面的图谱、著作和文章已经大量的编写出版或报刊杂志上刊登和发表,可喜可贺。与此同时商业性文化也一片繁荣,其中负面的作用也得到了顺势的蔓延,若不正视,这个倾向将会遮盖另一个倾向,将对紫砂艺术的健康发展遭受不可估量的伤害,因此对紫砂文化艺术理念的进一步认识并升华提高必将是我们紫砂业者的一个大课题。      紫砂陶的创始首先基源于宜兴陶业生产工艺基础条件的存在,紫砂茶壶的出现主要因素就是宜兴是文人聚集的茶叶产地,是受茶文化的推动,故紫砂壶自创始起就得到了爱茶文人的介入,他们直接或间接的参与设计,题铭镌刻,题词吟诵,著书立说。这就使紫砂茗壶在实用泡茶的功能之中融入了深厚的文化内涵。      宋、元就有一些文豪在诗词中出现称颂紫坭新品、紫砂罐等 [详细...]

名人堂
    艺术展讯
    • 本网站刊登的信息和专题专栏资料,均为中国拍卖网版权所有,未经中国拍卖网协议授权,禁止下载或转载使用
    • 工信部备案号 京ICP备11041342号-11
    • 中国拍卖网版权所有Copyright© www.paiorg.com,All right
    Processed in 0.017(s)   0 queries cac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