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油画家网
在线展览 -中国美术展览网-中国美术家网在线展厅
在线展览 -中国美术展览网-中国美术家网在线展厅
    当前位置: 中国拍卖网 >> 美术理论 >> 收藏
    1. 别国如何追索文物(作者:陈彦炜)
    2.   来源 :《南方人物周刊》   文物流失,中国绝非孤例。世界范围内尚有诸多国家面临相同或相似的追索困境。   整体而言,各国对外追索文物的成功概率偏低。但是,不少国家为此而建立起的一整套相关机制,在漫漫追索途中积累下的经验、教训,拟定出的系统化制度,组建的专门化机构等,还是能够为“同病相怜”的中国提供借鉴。   就目前的情况而言,法律手段、外交手段和民间调解,是最为重要也是最能奏效的三种方式。   埃及:设专门机构,组文物警力   由于殖民掠夺、战乱和走私等原因,文明古国埃及有大量文物流失海外。   为了追回流失文物,埃及最高文物委员会专门成立了文物归还管理 [详细...]
    1. 文物家:相比追索保护现有文物更加刻不容缓
    2.   来源 :《南方人物周刊》   文物界泰斗罗哲文、谢辰生,遗产保护著名学者晁华山分别接受本刊独家专访。在他们眼里,兽首之争,是唤起人们文保意识的绝好机遇   罗哲文:是阴谋,我们不能上当   “你们稍等,又有人来了。”85岁的罗哲文老先生穿过“严严实实”的房间和客厅,迎来了是日下午的第三批访客。   罗哲文生于1924年,1940年考入中国营造学社,是梁思成、刘敦桢等一代宗师的门生。1946年开始,他先后供职于清华大学建筑系、文化部文物局、国家文物局等单位,现任中国文物学会名誉会长、国家文物局古建筑专家组组长。   作为健在的中国文物界泰斗,罗哲文说自己无法忽视也无 [详细...]
    1. 外国馆藏的中国文物:世界看欧洲 欧洲属英国
    2. 来源 :《新文化报》   中国流失到海外的文物主要分布在欧美、日本。欧洲收藏中国文物的国家主要有英国、法国、俄罗斯、德国、瑞士、瑞典。   英国收藏中国文物最丰富的是欧洲,其中以英国所藏最多。伦敦的大英博物馆、不列颠图书馆,剑桥的费茨威廉博物馆、剑桥大学博物馆,牛津的亚士摩兰博物馆,爱丁堡的皇家苏格兰博物馆,都有大量的中国文物。   大英博物馆   目前收藏的中国文物多达2.3万件,长期陈列的约有2000件。该馆收藏的中国文物囊括了中国整个艺术类别,跨越了整个中国历史,代表性文物有汉代玉雕奴龙、晋代顾恺之《女史箴图》、南北朝陶猎鹰坐俑、唐代黄玉坐犬和敦煌绢画、文书等。   法国在欧洲 [详细...]
    1. 去年送去“傅抱石”,今年迎来“张大千”——南京博物院牵手吉林省博物院(作者:朱同)
    2.   来源 : 《中国书画报》   “大千世界,水墨华章———吉林省博物院藏张大千绘画展”日前在南京博物院开幕。此展是张大千作品首次在南京如此大规模地展出,有关专家说,展品价值至少在一个亿以上。   张大千山水、花鸟、人物无不精擅,以山水画成就最高,尤以晚年泼墨、泼彩开一代风气。他兼能书法、篆刻,对诗词、鉴赏、画史、画论等亦有深厚修养和精深研究。大千先生50岁前专心研习古人书画,勤于写生,广汲学养,1949年以后旅居海外和台湾,画风工写结合,重彩、水墨融为一体,大气磅礴,气象万千,走向绘画艺术的高峰。可以说,如果没有早年在国内的仿古与对名山大川的游历写生,张大千便没有后来在海外的泼墨、泼彩成就。张大千是20世纪中国画坛最具传奇色彩的国画大家,也是中国现 [详细...]
    1. 不能跌进“泛文物”的陷阱
    2.   来源 :《羊城晚报》   白天鹅宾馆近期传出极有可能成为文物保护单位的消息。不到30岁的白天鹅宾馆却有些高兴不起来。“文物保护的一大原则是‘修旧如旧’,白天鹅宾馆还会持续使用、不断发展,成了文物会不会就不能与时俱进了?”   白天鹅宾馆虽不到30岁,却接待过40多个国家的元首和政府首脑,小平同志更是三次莅临,还亲笔题字。若从“与历史名人有关”这一点来看,白天鹅确实超过了广州很多地方,但一定超不过广州火车站和白云机场。大小名人来去广州,不一定都来白天鹅,却一定绕不过这两个地方。若白天鹅成了文物,这两个地方是否也该入选?宾馆和许多公共场所一样,公开营业,来的都是客,因为设施和环境好一点,客人中贵客自然多一点,毫无悬念,更无深意,很难说这个 [详细...]
    1. 经济危机 艺术品典当成风
    2.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去年,世界上最著名的摄影艺术家之一——安妮-雷波维兹(Annie Leibovitz)向一个名为“艺术资本”(Art Capital Group)的集团公司借贷了500万美元。最近,她又从这个公司筹得1050万美元。而作为抵押的,除了雷波维兹在格林威治村的房产之外,还有自己现在以及将来所有作品的产权。换句话说,根据借贷合同,这位摄影师实际上是把自己的作品放进了“典当行”。而只有当她在到期之日前还清欠款,她作品的所有权才可能“物归原主”。   据雷波维兹身边的知情人士对《纽约时报》透露:“她将用这笔钱来支付其他贷款并应对生活上的财务压力。”但不论将作品抵押的做法缘起于何,她都不是唯一一位与“艺术资本”公司做交易的艺术家。在美国,当经济危机呼啸而至,股市和房市 [详细...]

名人堂
    艺术展讯
    • 本网站刊登的信息和专题专栏资料,均为中国拍卖网版权所有,未经中国拍卖网协议授权,禁止下载或转载使用
    • 工信部备案号 京ICP备11041342号-11
    • 中国拍卖网版权所有Copyright© www.paiorg.com,All right
    Processed in 0.018(s)   0 queries cac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