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ng(28) "custom parameter invalid:tag" 艺术理论-中国拍卖网
中国油画家网
在线展览 -中国美术展览网-中国美术家网在线展厅
在线展览 -中国美术展览网-中国美术家网在线展厅
    当前位置: 中国拍卖网 >> 美术理论 >> 现代
    1. 谈西方后现代绘画(1)
    2. “后现代主义”是一个具有极大包容性,复杂性和矛盾性的概念,其起始时间模糊,边界模糊,性质众说纷坛,既常指某些特定的风格、流派或学说,又经常成为与“现代主义”相对立的一个包容广泛的代名词或历史时期的代名词,涉及建筑、文学,美术,戏剧,音乐、暂学、社会学、政治、历史等诸多领域,理论家们对它进行种种阐述,后现代主义建筑理论的发起者詹克斯认为后现代主义(建筑)的定义是“双重译码”,即名流与大众和新与老这两层对立面的拼合,是“混血”的或“精神分裂”的,①哈桑通过与现代主义的对比提出后现代主义的诸多特征形上物理学、达达主义、反形式、游戏、偶然、无序,解结构,无中心、反阐释、精神分裂症、反讽等等。②波林·罗斯诺写道:“后现代主义提出的挑战似乎无穷无尽。它摈弃认识论的假说,驳斥方法论的常规,抵制知识性的断言,模糊一切真理形式,消解任何政策建议。……后现代的极端方法 [详细...]
    1. 谈西方后现代绘画(2)
    2.  与上个世纪上半时期的现代主义绘画相比较,西方后现代绘画表现出明显的政治化的倾向,很多艺术家突破现代主义的“自治律”,将视觉指向社会,关注和表现历史、战争、暴力、道德、伦理、人性,生态、人的命运、女权、性、心理变态之类社会政治问题或事件,很多作品成功地展示了绘画介入社会政治生活的方式和可能。前面讲的汉密尔顿的《状态》即运用复杂。模糊的方式揭露西方的社会问题,艺术家将自己置于客观的角度,自然化地展现事件的悄境及多层面复台的情感线索,引导观者对其进行关住和评论。德国新表现主义艺术家彭克、基弗、伊门多夫等人的画作涉及抨击法西斯暴行,两德统一、历史评价,社会现实寓讽等内容,情感倾向强烈,但非简单化、标语口号化,意喻复杂而具有艺术的深度(图6)。新表现主义绘画的表现力、冲击力与其政治化的倾向密不可分,一些艺术家笔下的形象具有特殊的暗示意义,英国画家乔克,麦克 [详细...]
    1. 当代中国如何塑造自己的文化形象
    2.  正如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需要长期和短期计划一样,一个国家的文化形象也有必要认真规划、系统设计,这是当代世界诸民族国家激烈竞争的必然要求之一。作为拥有悠久文化传统和浑厚文化资源的大国,作为一个正处于关键发展期且面临各种艰难险阻的民族,中国有必要经过仔细研究后确立自己合宜的文化形象,使之成为中国整体国力的一个积极组成部分,同时也能为人类未来发展起到一种指引作用。   一、充分展现兼容并包的文化气象   中国文化自古就具有兼容并包的精神,秦汉文化实际上就是先秦诸国文化融合而成,隋唐文化则是汉文化和诸多少数民族文化以及来自印度的佛教文化汇通而成,宋元明清文化也混合进了大量外来因素。近代中国文化也具有一个立足自身传统同时又向西方学习的过程。当代以来,中国在改革开放政策的指引下,更是大规模、多层面地引进各种文化, [详细...]
    1. 当代中国文化的现代性和后现代性(1)
    2.  [B]内容提要:本文系作者1999 年5 月26 日在北京大学为文科学生所作的演讲,主要介绍美国学者杰姆逊关于“后现代”文化研究的方法、观点及其对西方社会的认识价值,并借助其理论来观照分析当代中国( 包括大陆和台港地区)的一些文化现象,文章提出了一个很值得思考的问题:中国当代文化是否已经进入杰姆逊所称的“后现代阶段”?作者认为中国的现代性建构事实上并没有完成,同时试图解释“后现代”问题何以在中国引起热烈争论的原因。“现代性”和“后现代性”相互交融的状况,正说明了中国当代文化的复杂性。[/B]?   1985 年秋天,美国教授弗雷德里克·杰姆逊(FredricJameson)在北大举行了为期四个月的演讲,这些演讲后来辑成《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一书,北京大学出版社最近又再版了这本书,“后现代”,或者说“后现代主义”(postmode [详细...]
    1. 当代中国文化的现代性和后现代性(2)
    2.  由于杰姆逊教授的影响,一些学者最近一起出了一本论文集,美国的学术杂志Boundary Ⅱ(《界限2 号》)为此刊出专号,1997 年秋出版,编者是张旭东与土耳其学者ArifDirlik 。其中收录的论文作者除张旭东之外,有王宁、卢晓鹏、刘康、陈晓明、戴锦华、唐小兵,还有两位台湾学者廖炳惠、廖朝阳和一位美国女性学者WendyLarson 。这几位学者基本上都以为正是因为中国的发展与西方迥异,中国才更适于探讨后现代性的问题。因为中国的现代性本身就与西方不同,所以它的遗产也和西方不同,他们认为中国的后现代性所代表的是对后期社会主义或者是革命以后的现象所表现的一些行为和模式。他们提出各式各样的论点来证明事实上后现代性不仅仅是一个抽象的理论名词,而且可以发挥很大的作用,这种作用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解释:一是作为一个理论名词,它可以对现实发生的现象作最恰当的解 [详细...]
    1. 当代中国文化的现代性和后现代性(3)
    2.  目前不只是山东出版的《老照片》,整个上海似乎也都在怀旧。去年我到上海时,曾见到一家叫做“1930 年”的咖啡店,各式各样的旧器物陈列其中,走进去仿如置身30 年代的上海社会。怀旧物品中最重要的就是所谓“月份牌”,这种东西上海二三十年代开始制造,起初是烟草公司、药房等为作广告赠送顾客的。在80 年代的香港,已经有人重新出售这种月份牌。80 年代末,有两位香港学者在台湾出了两册非常有意思的书,就叫《老月份牌》,把收集到的月份牌重新印刷出版。老月份牌这几年在中国大陆也是随处可见,特别是在上海。为什么在这么多可供怀旧的东西中,月份牌如此受人欢迎?我想,月份牌与时间有关,它表示的是一种过去的时间,是当时人的时间观念,而这种时间观念是把中国传统的农历与西历混在一起的。当时的上海文化也借月份牌表现出来,尤其是月份牌上的画像和商品。我手头有一本现在上海的公司( [详细...]

名人堂
    艺术展讯
    • 本网站刊登的信息和专题专栏资料,均为中国拍卖网版权所有,未经中国拍卖网协议授权,禁止下载或转载使用
    • 工信部备案号 京ICP备11041342号-11
    • 中国拍卖网版权所有Copyright© www.paiorg.com,All right
    Processed in 0.013(s)   0 queries cac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