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典籍《梦粱录》,曾将时人生活方式总结为“烧香点茶,挂画插花,四般闲事,不宜戾家。”“戾家”是外行人的意思,这句话是说,这四样闲事,人人都会,不做外行人。
焚香、插花、点茶、挂画,虽非南宋首创,却是宋代文化高度发展、浸润日常生活的产物,也是士人在动荡时局中安顿心灵的方式之一。据典籍记载,朱熹在武夷精舍讲学时,案头必设古铜香炉,青烟袅袅中,理学的理路渐明。插花,讲究“清、疏、淡、远”,常以“梅、兰、竹、菊”代君子。挂画,则多取米友仁的“米点山水”,在云山雾海中寄托悠远之思。嘉定年间,临安瓦舍中的说书人开始演绎《梦粱录》中的“四雅”,市井茶坊出现模仿士大夫的“分茶”游戏。景德镇窑工烧制出纹饰繁复的香炉,龙泉窑开发出适合市井使用的粗瓷花器。这一整套讲究美学的生活方式,在文人士大夫之间兴起,逐渐从书斋走向市井街巷。当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