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地点:龙美术馆(西岸馆)第二展厅
策展人:朱朱
2025年8月9日至10月12日,龙美术馆(西岸馆)将呈现艺术家季鑫的最新个展“皮格马利翁的凝望”,由诗人、艺术评论家朱朱担任策展人,建筑师孙大勇担纲展陈空间设计。此次个展涵盖油画、雕塑和纸本等多重媒介,以五十余件的作品体量,呈现艺术家自2017年至今创作线索与精神脉络。
对女性形象的描绘是季鑫创作中极具标志性的题材,在艺术史的语境中,这类主题曾植根于特定视角的凝视机制与欲望结构。而在季鑫的早期选择及其后十余年的创作实践中,他所织构的女性形象,愈发凸显一种向上的精神属性,而与雕塑、建筑等带有复调属性空间语言的聚合,则与他在作品中倾注的艺术直觉与向内审美形成持续共振。
展览名称“皮格马利翁的凝望”引自古希腊神话中的塞浦路斯国王,他根据心目中的理想女性创作了一个象牙雕塑,并且产生了超越尘世的情感。皮格马利翁的凝望与视觉回转,既指涉造物者对理想形象的投射,也揭示了观看与认同、幻想与现实之间的深层纠缠。观看者自我在形象中被理想化,又试图在理想的形象中寻求确认,从而形成封闭的循环。这一隐喻在艺术史和心理结构中被屡次援引,在季鑫的创作中,这种结构则被有意识地打破,女性形象不再是凝视的终点,而成为他展开形象建构的起点,其绘画与雕塑中趋向精神性、柱状化以及抽象性的处理,反而使观看指向形象内部的秩序,而不仅仅是外在的感官驱动。
“我们既非向东,亦非向西,而是向内;因为在我们的灵魂深处,藏蕴着神圣的本体,那是我们真正的家园。”这段来自民国学者吴经熊的文字,为季鑫近年的创作提供了一种幽微而确切的精神指引。从身处居所中的女性形象,到维纳斯、美惠三女神、洛神与纳西索斯等“她者”意象的借用,他持续在作品中投射对“神圣本体”的体认。形象逐步从叙事和神话中抽离,转向一种更为朴素的审美转化。
此次展出的作品中,早期绘画中具象的居室背景被有意识的削弱,转而引入雕塑结构与建筑线条,以及柱式、波纹、星月等秩序性元素。这一转化不仅拓展了观看的维度,也将凝望从私密空间中解放出来,指向一种更为抽象、宏观、通向本体的观看方式。
关于艺术家
季鑫,1988年生于江苏南通,2010年和2013年分别获得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学士与硕士学位,2012年就读期间曾赴法国巴黎交流学习,目前在中国美术学院攻读博士研究生。作为一位同时深入绘画与雕塑语言的艺术家,季鑫的创作逐渐呈现出多重媒介间互相滋养的关系。他的绘画早期受到西方古典主义的深刻影响,使其作品带有一种古典而幽深的气质,画面多采用暗色调,蕴含形而上与历史绘画的深层质感。在持续的艺术实践中,季鑫广泛吸纳西方文艺复兴早期的造型结构、色彩逻辑与现代主义绘画与雕塑的形式语言,同时将目光投向东方美学传统,并试图在跨东西方的艺术语言中寻求个人的表达。
近年来,季鑫通过雕塑语言,将图像记忆、身体经验及文化意象交织起来,建构其一种含蓄而精准的表达结构。他的作品既具造型的物质性,又保留绘画思维的诗性,形成一种介于古典与当代之间、东方与西方之间的视觉语境,展示出他作为一个跨文化艺术家的敏锐与深度。季鑫的作品被纳入美国的迈阿密当代艺术中心;巴西的西印尼玛·德保拉博物馆;中国香港的K11 Art Foundation;上海的龙美术馆、鸿美术馆、ASE基金会;南京的德基美术馆、金鹰美术馆;以及北京的松美术馆、X美术馆、元美术馆、星地艺术中心等重要机构的收藏体系当中。
关于策展人
朱朱,诗人、策展人、艺术评论家。出生于1969年9月。曾获安高(Anne Kao)诗歌奖,中国当代艺术奖评论奖(CCAA),山花文学双年奖。著有诗集、散文集、艺术评论集多种,其中包括法文版诗集《青烟》(2004年,译者Chantal Chen—Andro),《灰色的狂欢节——2000年以来的中国当代艺术》(2013年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理想国”书系,2016年台湾典藏出版),《只有一克重》(2017年河南大学出版社),英文版诗集《野长城》(2018年,美国 Phoneme Media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