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油画家网
在线展览 -中国美术展览网-中国美术家网在线展厅
在线展览 -中国美术展览网-中国美术家网在线展厅
      分享到:

      一张珍贵的老照片

        作者:刘南平2025-05-19 07:57:05 来源:中国拍卖网
        一张珍贵的老照片

        刘伯骏 风揽残荷舞霜天 68×136cm 95岁作

        昨日,友人传来一张杭州国立艺专(现中国美术学院)的老照片。我凝神端详,那些自幼便从父亲口中熟知的先贤面容,虽已定格于泛黄相纸,却依然清晰如昨,令人倍感亲切,亦感慨万千。正是这些艺术先驱,点燃了中国现代艺术教育的火种,培育出无数优秀人才,推动“美育”在中国的发展进程。我的父亲刘伯骏,正是在这所学府中汲取养分,受益终身。

        回溯往昔,1941年至1947 年,父亲于国立艺专国画系求学。求学期间,幸得国画系主任吴茀之老师赏识,在他与父亲的同寝室好友、林风眠先生高足王泽汉的先后推荐下,父亲成为潘天寿先生和林风眠先生的入室弟子,得以定期前往两位先生家中学画。这段珍贵的求学经历,成为父亲艺术生涯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凝视照片中林风眠先生一家三口的温馨画面,以及一旁潘天寿先生的身影,父亲曾讲述的学画往事如潮水般涌来。那时,每次踏入林先生家中,林先生的法籍夫人艾丽丝总会热情地端出亲手制作的法式糕点与饮料,盛情款待两位学子。画桌前,林风眠先生挥运笔神速,动作娴熟流畅,边作画示范,边耐心讲解画面构成、色彩运用、用水技法,细细传授如何创作出一幅完美的作品。林先生的谆谆教诲,拓宽了父亲的艺术视野,让他晚年在绘画时,敢于突破传统国画的藩篱,大胆借鉴西画的用色与构成技巧,使作品别具一格。

        而父亲初见潘天寿先生的场景同样令人难忘。那是第一次由吴茀之老师引领,父亲来到潘先生家中。潘先生当场挥就一幅三尺整张的指墨荷花。父亲自幼喜爱指画,常常独自摸索。能目睹潘先生的示范,他心中满是欣喜与激动(父亲认为可能是吴茀之先生告之潘先生他喜爱指墨画),只见潘先生从容准备,在宣纸上以指为笔,线面点一气呵成,而后上色。顷刻间,一幅栩栩如生的指墨荷花便跃然纸上。要知道,此前潘先生从不在学生面前示范指墨画,这难得一见的场景,让父亲兴奋不已。回到寝室后,他仍沉浸其中,反复回味,即便几十年过去,依然能绘声绘色地讲述当时的情景。也正是受此影响,父亲一生坚持指画创作,到了晚年,更是将十指与手掌巧妙运用,创作出一幅幅精彩作品,被朋友们亲切地称为“十指禅” 。

        步入鲐背之年,父亲作画不再局限于单一技法,而是指笔并用,将十指、手掌的独特表现力,与泼墨的豪放、毛笔的细腻相结合,创作出的作品色彩明亮大胆,点、线、面变化万千,绘画风格也在岁月的沉淀中愈发鲜明生动,每过几年便呈现出新的风貌。这份在绘画艺术上的不懈探索与卓越成就,亦得到了中国美协主席范迪安先生的高度认可。范迪安先生亲自为父亲刘伯骏艺术题写“十指彩墨翔九天”,寥寥数字,便将父亲在指墨艺术领域的造诣与神韵凝练其中,成为对父亲艺术生涯的绝妙赞誉。

        父亲晚年时,常与我谈及这些恩师对他艺术道路的深远影响,言语间满是感恩与怀念。那些师恩难忘的岁月,早已深深烙印在他的心中,成为他艺术生命中最温暖的力量,使他绘画艺术道路能够前行到102岁——生命的最后。

        如今,这张承载着历史与回忆的老照片,我将永久珍藏。它不仅是一段岁月的见证,更是父亲艺术之路的珍贵印记。感恩诸位先贤,是你们的悉心教导与无私奉献,成就了父亲的艺术人生;正是这一代代艺术大家的薪火相传,为中国艺术的发展留下了浓墨重彩的篇章!(作者系刘伯骏之子)

        责任编辑:静愚
      名人堂
        艺术展讯
        • 本网站刊登的信息和专题专栏资料,均为中国拍卖网版权所有,未经中国拍卖网协议授权,禁止下载或转载使用
        • 工信部备案号 京ICP备11041342号-11
        • 中国拍卖网版权所有Copyright© www.paiorg.com,All right
        Processed in 0.086(s)   7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