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简介】
我的鄕弟張維國,字天德。人長瘦、行敏捷、言暢達、亦屬大近视之列。其畫齋斗室匾曰「問衲堂」,下有一幅簡筆逸畫:「清湘步月圖」,兩側懸聯:「未出土时先有節,到凌雲處本無心」;再看案頭:《石涛畫集 》、《石濤畫選》、《石濤研究》、《石濤畫語錄》,乃至用石涛的畫刊印的年歷,一應俱全。朝也石濤,暮也石濤,大有將這個和尚一問到底之態。
這個伙計,十餘年前就專門喝北京燈市口「黄山茶店」的清茶,也不知從哪兒挽出一条佐證:大滌子清湘老人家在黄山皮蓬小居三载,就喝這種茶!後來我就發覺他們的畫裡面隱隱地飄着一股清香味兒。三年前,我雖爲他的田園牧歌般的畫幅所激動,在報上撰文抒感,介绍他久居山區,队遊京郊,以模素執着、迷懋不返、情眞意切和玩了命的精神,師篇自然造化。三年京北山區的教學生涯,對其山水畫的大進,有着舉足輕重之作用。
「近兩年老維子的畫又變了」,書書界的一些朋友們如是說。
八九年的一個伏天,他携来新作近百幅,我一幅幅觀去,又一張張觀来,未曾理會燥熟全無,脱口嘆道:「好一個清凉世界;」從章法,筆墨到意境如宋詞的婉約清麗,似唐詩的博大、凝重,二者兼得,難能維一,且又老到了許多。這一回我猜測他不單喝了「石濤茶」,大半是又吃了石涛的山芋了--神完氣足!
維國這幾年在飽攬名山大川時總是懐揣《石濤畫語錄》,我以爲他决非是用它去印證自然,而是借它來「悟」自然契機,借它來煉心,來「悟」出人生哲理罷?我曾與維國打趣?
問:「當個老畫家你最喜歡誰的畫?」
答:「李可染、何海霞、黄永玉」
問:「呵,都說得是大家」答:「城牆上拉屎,眼兒要高嘛!」
問:「三老風格不同」
答:「都很會用筆墨(彩)造型,都整」
問:「何海霞老先生是你老師,你學得不得像」
答:「我是師心弟子……我想把可染老同海霞老融合一塊兒學」
問:「 你的意思是……」答:「可染老是嚴肅、苛刻、完整、苦幹的老頭兒,海霞老是詼諧、俏皮、乾净、巧幹的老頭兒」………。
聽了這些嘎話令我忍俊不止,然而仔細一想,這確是維國,別瞧他生活上柴、米、油、鹽的不懂装懂,令老婆也啼笑皆非,若是一談起字畫又總是有他自己的藝術見地。說來也是,維國已不同於三年前的埋頭傻書了,我以爲他念石濤的書很有作用,籍禪偈引導,筆墨随之,得新奇,蟹得順理。盡管他現在尙不很「型」,但在借鑑古人,學否先辈的道路上,品味很高,取法乎上,並且始终保持着自己清醒的人生哲理和藝術觀念,尤是難得可貴。
我喜歡維國,爲人眞爽豁達,很少雞毛蒜皮事;爲友,信義篤誠,絕無詭譎眸睨處;爲業,幹煉巧施,從不灰心氣餒;爲藝,勤奮耕耘,從不滿足收獲……
維國從少年時代即師從書法家郭風惠先生學留書法,同時在書家,美術教育家徐北汀、王秉復諸先生指遵下研否中國書,經三十餘年的努力在藝術之領域內奠定了扎實的基本功。八十年代初又追隨着名畫家「大風堂」傳人何海霞老先生專攻山水,在海老嚴師的點化下,頗具「悟」性的維國通過近三年的揣摹,正在走向一條自己的路。我做爲朋友盼祝維國在九十年代畫出更多更好的價品。
《石涛画语录》18幅整体出售
谢谢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