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总书记与我亲切交谈了”———访全国人大代表徐安碧
-
“总书记与我亲切交谈了”———访全国人大代表徐安碧
“总书记与我亲切交谈了!”3月19日一早,记者第一时间采访了刚刚从北京归来的全国人大代表徐安碧,他的第一句话就道出了他心中的喜悦。
回忆起参加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期间那激动人心的时刻,徐安碧依然心潮澎湃。他说,3月5日下午,胡锦涛总书记来到人民大会堂西大厅,以江苏的一名全国人大代表的身份,与江苏代表团全体代表一起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期间,胡总书记和他进行了亲切的交谈。徐安碧简要地向总书记汇报了宜兴陶瓷业的发展情况,并热忱邀请总书记方便的时候来宜兴视察指导工作。总书记说,陶瓷是我国的传统产业,应该发扬光大。总书记还与他亲切握手,合影留念。
“
[详细...]
- 访全国人大代表、宜兴陶刻大师徐安碧
-
宜兴精陶集团的陶刻大师徐安碧连任了两届全国人大代表,这使他备感光荣。日前,他兴奋地对记者说:“当上全国人大代表,不光是荣誉,更重要的是使命。这次出席十一届全国人大会议,我将认真履行代表的权利和义务,不辜负人民的期望和重托。”
自从当上全国人大代表,徐安碧手头再忙也会积极参加代表活动。但是,在中国工艺界名声显赫的他,却始终如一地保持着谦虚随和、平易近人的态度。
“有创新才有竞争力,有市场才有生命力。”这是徐安碧的心得。他是“全国十大能工巧匠”、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从事陶艺创作30多年来,他如痴如醉地投入钟爱的专业,在陶瓷装饰的刻、绘、堆、填、描等多种手段上,形成了一套独特工艺。一件原本只值区区数元的陶瓷产品,一经他的刻刀,就被装饰成价值
[详细...]
- 著名紫砂工艺师季益顺专访
-
著名紫砂工艺师季益顺专访
紫砂壶是江苏宜兴独有的工艺品,在世界艺术之林占有一席之地,紫砂壶身的雕刻集金石、绘画、诗词等传统艺术于一体,有着深厚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底蕴。
图为季益顺和他的得意之作
季益顺,著名紫砂工艺师,紫砂艺术承前启后的扛鼎人物,曾被海内外收藏家列为“当代壶艺四小龙”之一。他的创作融艺术与个性于一体,开创了壶艺新天地。作品《环食奇光》在1998年日本国际美浓陶艺大赛中,首次为中国参赛作品赢得国际荣誉奖。最近,中 国国礼艺术研究院授予他的紫砂壶系列作品为“中国紫砂壶国礼珍品”称号。22日,在衡水广播电视大学女子修养学院的茶艺馆展厅,记者有幸见到了他。
季益顺1960年出生在宜兴的一个紫砂陶艺世家,自幼受到熏陶,培养了
[详细...]
- 曹婉芬访谈录--紫陶技艺秀婉隽,砂海深处闻芬芳
-
1、可以跟我们谈谈您获得省大师荣誉后的最大感想是什么?
答:首先要感谢政府能给我这样的荣誉,我就觉得自己为紫砂辛劳了一生,真的是值了。回想以前,象朱可心、王寅春、裴石民等老艺人都没有得到这种荣誉,所以说,我很珍惜这样的荣誉。现在已经进入21世纪了,群众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紫砂也红火起来了。政府也已经开始重视整个紫砂行业的规划与操作,所以各项评比活动也比较规范了,就像这次的省大师评选活动,就体现了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我的老师朱可心曾教导过我,先学会做人,再学做壶,艺德是一个艺人赖以生存的根本。这次我能被评为省大师,我觉得是对我的鞭策,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会倍加努力为紫砂献出我的薄力。
2、当今壶坛上比较成功的主要是以50年代的紫砂艺人居多,你可以跟我们谈谈这一现象是不是反映我们紫砂人才出现断层还是紫砂界是论资排辈的?
答:50
[详细...]
- 一个"越界"的紫砂谋士--访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吕俊杰
-
在今年第六届香港国际武术节上,吕俊杰夺得"男子形意、八卦、八极"项目的金牌。
从紫砂艺术界到书画界、文艺界、武术界;从东南亚至欧洲美洲等诸个异域,吕俊杰的角色不局限于一个却又仅仅是一个:紫砂艺术家。他的不断"越界",讲的是一个当代紫砂艺术家对转益多师的深刻理解,也便是在这些持续的对话与思考中,他成为传播民族文化的"紫砂使者"。其不设防的艺术交流,更带来杰出的原创作品,使他成为江苏省最年轻的紫砂工艺美术大师。
它只是向前航行
"一只船孤独地航行在海上,它既不追寻幸福,也不回避幸福,它只是向前航行,底下是沉静而碧蓝的大海,而头顶是金色的太阳。"莱蒙托夫的这首诗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表达吕俊杰的艺术追求:艺术之舟单纯前进,
[详细...]
- 访[一代宗师]吕尧臣 探艺术心灵世界
-
大师巧手,紫砂壶弄乾坤
访[一代宗师]吕尧臣 探艺术心灵世界
——《香港文汇报》驻江苏记者 王苏 沈婷
宜兴位于美丽富饶的太湖之滨,相传在春秋时代,范蠡作陶,西施浣纱,仗以范蠡文采艺品、西施秀美聪慧使得这里埋藏于地下的紫砂土得见日月,为世人所用并传之后世。由于宜兴独有的紫砂陶土,因其粘中带砂,柔中带刚,可塑性、透气性强而成为制作茶壶的最佳原料。其制品通称[紫砂器],通常也简称[紫砂],紫砂经过生产、发展的过程,到明代末期臻于成熟。
宜兴[陶都]耀光芒
宜兴紫砂从明、清开始就已经具有了相当的知名度,与瓷都景德镇并列,宜兴开始闪耀着[中国陶都]的光芒。日本也以紫砂为珍品而来华学习造壶技术,宜兴紫砂茶壶更与中国茶同销欧洲,成为欧洲制壶的蓝本,足见宜兴紫砂的珍
[详细...]
- 把脉陶文化——对话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徐秀棠先生
-
笑:做好紫砂壶,当好文化人。必须有文化内涵,才能够提高自己。
徐:我不是搞理论出身,而是在做的过程中逐步体会到,紫砂历史以来是有了文化人的支撑,才有了紫砂艺术品。紫砂主要是由文化名人支撑的,紫砂的造型、紫砂的品种等也是由文化人来参与。所以我一直是这样阐述的,茶壶设计一开始供春是受吴颐山的影响,时大彬也是游娄东后与当时的文化名人接触之后,才不断有精品呈现。所以我说紫砂不是一般的工艺品,确切讲应该是叫“文人工艺品”。
笑:各代文人参与紫砂活动,提升了紫砂品位。那么,当代紫砂人应该怎样反思文化的精神?从你的理解角度,应该怎样去修持自己?
徐:有时候我也特别担心。在同别人交往接触中,很多人对紫砂文化的研究还是蛮深透的,他们对紫砂的来龙去脉比我都清楚,因此我就产生了一种紧迫感。解放之前,做紫砂的老艺人朱可心同黄
[详细...]
- 汪寅仙访谈
-
汪寅仙 女,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1943年6月出生于江苏宜兴丁蜀镇,1956年考入宜兴紫砂工艺厂。师从吴云根、朱可心等著名老艺人。1958年任技术辅导,1973年进紫砂厂研究所专业从事紫砂造型设计创作,1975年进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进修。1982年任紫砂厂研究所副所长,同年晋升工艺美术师,1989年晋升为高级工艺美术师,任副总工艺师,1988年荣获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及江苏省“三八”红旗手标兵,1989年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及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1993年被国务院授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1995年出席北京第四届世界妇女代表大会,并操作表演,1997年4月4,汪寅仙被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栏目请出。曾任**宜兴市第八次市委委员,江苏省政协第六、七、八届委员,江苏
[详细...]
- 紫砂大师篇——汪寅仙访谈录
-
汪寅仙--个人简介:
汪寅仙,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高级工艺师。1943年生,1956年入宜兴紫砂工艺厂师承吴云根、朱可心等老人,75年中央工艺美院进修学习,江苏省第六、七、八届政协委员,省工艺美术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省工艺美术学会陶艺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四十年来,勤奋研习,探求创新,施艺严谨,手法独特,善于将自然生态注入壶艺之中,共创新作数百件套,作品被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英国大英博物馆、故宫博物馆、中国历史博物馆、中南海紫光阁、上海博物院、中国工艺美术珍宝馆、南京博物院、香港茶具文物馆、台湾历史博物院等收藏,被选为国家领导人出访礼品,曾在日、美、德、新、澳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展览,并多次荣获国内外大奖。1997年出版《汪寅仙紫砂作品集》。
汪寅仙,宜兴丁山人,1943年生,1995年被评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拜于名家朱可心门
[详细...]
- 周桂珍访谈录—沉浮的紫砂壶
-
一、过去的岁月
问:您觉得上世纪六十年代的计件制对紫砂工艺是有所促进呢?还是结果让艺人没有时间去追求精益求精?
答:这个呢?用我的经验告诉你,那个年代我们是非常苦的,很苦的年代。那个时代,粮食不够吃,兄弟姐妹多。希望有一个小孩子自己出去谋生,自己能够出去挣钱吃上饭,家长由此可以减轻一点负担。那是一天一顿米饭也吃不上的时候。
在这之前,紫砂的老艺人都是在民间,各家各户自己做活,我家做的是什么样的品种,我的爷爷做的再轮到我做,我做的传给我的子孙做,这个里面有一个问题就是工艺和技术秘密要保守。还有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那个时候解放以前的紫砂艺人,大多数没有什么文化,基本上不会去创新,就是祖传的尺寸是什么他就怎么做。但是到1955年,应该是政府把这些老艺人,通过做了
[详细...]
- 周桂珍访谈录—现状与未来
-
问:周老师,我们在宜兴做调查的时候,也去看了很多的紫砂工作室,发现是一种很零散的状态,各干各的。这对紫砂工艺的传承与发展是不是很有利?但是对培养人才方面几乎所有的人都在表示一点点的担忧,因为我们看到的能够很正式的带徒弟的毕竟是少数,能让学徒受到很正规训练的也是少数。
答:我刚才给你讲的这些,是说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是蛮苦的,但是我们很幸运,我们是真正学到了东西。现在这种状况也不属于我们自私,因为整个国家的传统工艺体制形式全变了。一般的技术员50岁退休。而50岁的年龄正当创作的高峰期,像我们,我想着我年轻七八岁的那些年,五十五岁时候,正是我精力旺盛的时候。就是应该说这一块国家还应该更加重视。从紫砂事业的角度讲,它像一个宝塔,宝塔尖上是顾景舟,顾景舟过世了现在还有蒋蓉,蒋蓉下来的这个层面就是汪寅仙、徐秀棠、徐汉堂、吕尧臣我们
[详细...]
- 周桂珍访谈录—我的丈夫高海庚
-
“只要我当厂长,我不会让成型工人吃亏,要让其他人羡慕,都来做紫砂。”
——高海庚
“那时候,走路,也变成我一个人了,本来两个人走路,他走在我后面的,怎么一回头这个人没有了,从此以后就没有了,这么突然!”
——周桂珍
问:周老师,我们知道不仅是您在紫砂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您的先生高海庚也可以说是一个紫砂奇才,高先生不仅仅是自身的艺术修养,还对培养人才,对整个紫砂行业的兴旺起了非常大的推动作用。贺老师也特地关照我在采访您的时候一定要问几个关于高海庚先生的问题。
答:谢谢!本来是他们提倡今年搞一个他过
[详细...]
- 周桂珍访谈录—宁求其神,不求其工
-
问:作为一名女性的紫砂工艺大师,您觉得在从艺的过程中和男性的紫砂大师有没有什么区别啊?
答:怎么说呢?这不是说和男性有什么区别,在紫砂上这倒是没有太大的区别。问题就在于,你开始是跟哪个老师学的?你走的是哪个路子?有的他可能学了点花货,另外做点光素。像汪(寅仙)老师,花货擅长,光素她也能做。那么像我呢就是以光素、线条出名。以这个《韵竹提梁壶》举例,我做了一个椭圆形体,这个椭圆形体的延伸就是壶嘴,这边延伸过来就是一个提梁。都是在这个线条上下功夫。这个壶把的延伸也是一个椭圆,我加了点适当的装饰,觉得用竹子来衬托,还是比较满意的。你看那个竹子的竹节,我并不是每一节都一样长的。这就是我的放松的部分,变化的部分。如果每一节都差不多,那就比较死板。那里少了几个竹节,你反而感觉舒畅。在壶体上,从竹节到壶体上再加几个印,以增加它的文化
[详细...]
- 周桂珍访谈录—结缘紫砂
-
周桂珍,(女):1943年生于宜兴丁蜀镇,先后师从王寅春和顾景舟学艺。江苏省工艺美术名人,高级工艺美术师,以造型简练、工艺精湛,儒雅大度是她的壶艺风格特征。
问:周老师,我想问一下:您是什么时候进宜兴紫砂厂的?
答:我是1958年进厂的。
问:之前是在紫砂中学学习吗?
答:对。
问:好像您这一辈很多都是从紫砂中学毕业的。你们是先在紫砂中学就已经接触到紫砂工艺了吧?
答:对,当时是半工半读的,也学做紫砂壶。那时候呢,说实在话,还小,十五、六岁,也没学到什么。那个时候是大跃进嘛。不过总是知道了什么是紫砂和紫砂壶。真正学做紫砂壶是1958年开始的三年学徒生活。
[详细...]
- 走近艺术巴塞尔2010 总监Marc Spiegler访谈
-
记者:我的第一个问题是关于你之前的工作,作为一个资深的艺术记者和批评家,你累积了很多丰富的经验。从芝加哥到苏黎世,你为许多报章杂志撰写过文章,如The Art newspaper 、The New York Magazine、 Art + Auction、 Artnews、 Metropolis、 Wired和Neue Zürcher Zeitung等。现在你成为了艺术巴塞尔的总监,这些经历会带来怎样的影响呢?
Marc Spiegler:我认为这两方面是有很深的联系的。我的写作关注艺术世界的体制,在这里,画廊扮演着主要角色。而艺术巴塞尔是展现全球画廊的重要平台。所以,画廊是我长久以来的思考的一个关键点。在以前,我通过关系网络和相关经历去了解在艺术世界里发生的事,写一些文章;而现在,途径是一样的,但是我开始用我的努力成果,使画
[详细...]
-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李菊生做客正泰瓷社访谈录
-
2010年3月10日,李菊生大师坐客正泰瓷社,与瓷友聊天,对瓷器创作、瓷器收藏和瓷友关心的问题进行了详细解答,为使广大瓷友更好的理解和收藏瓷器,特将此次聊天节录如下,与大家共享:
李菊生大师(以下简称李): 当我们回顾我们的人生的时候,我觉得精神是主要的。但物质是必不顾可少的。首先是要活。但活得精彩才是我们的需要。那么,精彩的东西在哪儿?我们讲人类要有大爱,人类要有崇高的精神,人要有善良的人格,还要有美好的道德。这些东西在艺术上要不要体现?怎么去体现?谁体现得最好,谁有创造性,谁积累得最多,谁有智慧,它的价值就在那里。这是我们讨论的一个主体。要分析进去的话那就很多了。继续下去就是笔墨,就是线条,就是诗,就是文。就是一个人的气质,一个作者的风范。这些东西都可以去写,可以说是写不完。如果大家都百家齐放、百家争鸣,对这些东西进行分析、
[详细...]
- 精心打造陶瓷创意空间——访景德镇鹏飞建陶总经理欧阳琦
-
2000年3月成立的景德镇鹏飞建陶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大型民营建陶企业,公司以全新的理念、先进的方法生产建陶产品而著名,成为全国建陶行业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记者日前来到鹏飞建陶精心打造的“景赐坊”生活创意馆,采访了景德镇鹏飞建陶总经理欧阳琦。
一片片陶瓷面砖建构而成的一间间焕发时尚气息的空间,既有最具景德镇经典风格的青花印象、锦绣昌南;又有深得中华文化神韵的田园丝路、聚晶蝶恋花;更有颇具异域风情的红海洞石、尼罗河流岩,风格各异却相得益彰。欧阳琦介绍说,“景赐坊”生活创意馆本身就是一个创意,是鹏飞人心血的结晶,引领着着景德镇建筑陶瓷迈上了一个生活高品质,享受新时尚的创意。
欧阳琦认为,景德镇做为千年陶瓷文化积淀这么深厚的城市,设计人员、陶瓷艺术家,文化底蕴等等可以挖掘
[详细...]
- 丁绍光:收藏家应肩负文化走向的责任
-
■人物介绍
丁绍光 著名美籍华人画家。1939年生于中国陕西省城固县。1962年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后在云南艺术学院美术系任教18年(1962年-1979年)。1980年到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艺术系任教;1992年任美国中国美术家协会会长,并兼任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山西大学、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客座教授。现定居美国加州洛杉矶。
艺术家要忠实于自己内在的感觉
您所创作的云南重彩画在国际上享有盛誉,是什么样的机缘让您接触到这个创作主题?
丁绍光:1960年,黄永玉先生从西双版纳回来,他把那里描绘得特别迷人, 并且建议我去。但那时国家有困难,没有经费让我们外出写生。1961年毕业创作前夕,我向张光宇先生说出了想去西南写生的计划,结果张先生自己拿出300元钱资助我去西双版纳收
[详细...]
- 当代艺术展览体制与模式一张颂仁访谈
-
作为广州三年展的三位策展人之一,张颂仁曾随广州三年展策展团队做巡回研讨,记者针对当代艺术的展览机构、主题等一系列问题,在杭州对他进行采访。从他的谈话中,我们可以窥探出当代艺术展览的一些出发点和立意。
记:广州三年展策展团队最早在泰特美术馆研讨时,曾谈到当前的许多大展对“泛政治化”的语境不太关注,从而使得双年展一类的展览落入了比较尴尬的境地。
张:恰恰是对“泛政治化”语境的过于关注,而且这种关注变成了对艺术的一种限制。去年开幕的卡塞尔文献展,就没有针对前一届时提出的多元文化的问题,做进一步的推进,反而陷入了更封闭的立场中。同时也没有将比较多元的现代声音,放置到真正多重现代的舞台上,而是依旧将它们归纳到欧洲主导的立场中去。不过,本次威尼斯双年展上倒是刻意回避了这一
[详细...]
- 关于“你西我东——中国当代艺术展”的对话
-
在全球化的背景中,中国当代艺术怎样突出自己的原创性?
鲁虹:这个问题一直都是一个争论不休的话题。我记得歌德在谈话录中说过的一段话,大意是:严格意义上的创造早就没有了,所有的创造都是在前人基础上完成的。我觉得,《歌德谈话录》中的这一段话与现代心理学对创造的认识是一致的。现代心理学认为:所谓创造实际上是一种重新组合。所以在我看来,上个世纪80年代初,许多艺术家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如何反抗文革艺术的极左模式,进而打破艺术上的一元化格局。因此,当时西方现代艺术的观念与形式是作为战斗武器加以借鉴与运用的,这并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模仿或没有原创。到90年代就不同了,传统艺术与主流艺术对当代艺术并不构成强大的压力了,真正的压力主要是来自于西方当代艺术,这就涉及到了中国当代艺术如何从传统中学习并进行原创的问题。如果说,在80年
[详细...]
- 杨茂源专访:我的工作是呈现一种力量感
-
西方现当代艺术对中国现当代艺术的影响是毋庸置疑的。当舶来品在中国的文化背景下茁壮生长时,具备了更多新的可能性。对形式语言的借鉴并不能满足艺术家表达对个人的、本民族的、历史的、现实的感受。对不同区域文化信息的挪用和提取;对东西方文化的比较和回归,使艺术家获取更多的创作动力和资源。在提到:2009年9月12日,于意大利文艺复兴名城佛罗伦萨举世闻名的美第奇宫举办的“LOOK INSIDE”的雕塑作品展时,杨茂源仍然记忆犹新:“这是西方人完全陌生的,实际上却是还原到我自己的工作,就是我所处的地域性,包括口音、饮食习惯,这一点非常重要。主办方特别喜欢参展的一件作品“大卫”,邀请我参加文艺复兴大师们的展览,在哥德堡的美术馆。这个展览规模很大,策划了很多年。因为展品有米开朗基罗的原作,达·
[详细...]
- 紫砂徐门—徐达明和他的紫砂艺术
-
采写:记者 李尔纳
摄影:记者 李亮
关于徐门紫砂,曾有这样的说法:
公认的现代“紫砂泰斗”顾景舟1996年去世后,有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头衔的宜兴制壶名家目前大约能排出10位,多半是顾氏授过艺的徒弟。鉴赏者各有喜好,10家都有秘笈,谁能技压众人难找一个统一说法。但若说家族传承,排在前面的徐门兄弟有他们不可复制的代表性:制壶跨5代,其中两代和顾景舟有师承,因联姻和其他制壶名家又有交错,形成的传承谱系可以说浓缩了宜兴丁蜀镇紫砂工艺自民国以来的传承史。
不久前,徐门第四代传人徐达明携女儿徐曲、女婿鲍骧来到鞍山。两代三位紫砂艺人首次来东北,紫砂的灵秀与钢都硬朗的强烈反差,令三人连连感叹。徐达明甚至说,此行的灵感,或有希望催生出一把“东北味”
[详细...]
- 紫砂陶艺代表人物徐秀棠在“紫砂热”中的坦诚对白
-
万不可把紫砂当股票炒!
——紫砂陶艺代表人物徐秀棠在“紫砂热”中的坦诚对白
时间:11月15日
地点:南京邮政大楼
背景:海内外紫砂壶炒作之风再次升温
人物:徐秀棠,中国紫砂陶艺代表人物,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话题:为什么有的紫砂壶值十万,有的卖五元?
67岁的徐秀棠大师目光柔和,等待记者的提问。对于让大师扬名立万的宜兴紫砂,我们所知不多,对话只能从“紫砂ABC”开始———
记者:都说宜兴紫砂最好,为什么?
徐秀棠:最主要的在紫砂泥。这种泥透气性好,做出来的茶壶独一无二。国内好多地方到宜兴取经,回去烧出的壶就不行,他那没紫砂泥啊!不过,现在的紫砂泥越 采越少。
记者:
[详细...]
- 一壶道人笑阳的别样人生
-
2010西安藏博会3月24日在曲江国际会展中心隆重开幕,我有幸采访到本次大展重要筹办人之一八面来风堂堂主笑阳先生,两小时谈笑风生的讲话,很快让彼此成为相见甚欢的友人,想必这就是笑阳的精彩之处,以下是笔者和笑阳先生的访谈记录。
古城早春的下午,没有明艳艳的阳光,一缕清风飘来阵阵凉意,喏大的展厅里,恍若紫砂的世界,我置身其间,有阵阵的感动,想起早些年,在大上海的一条深巷里,我曾遭遇过的那些紫砂壶,无限寂寥地匿在展柜里,从主人喜形于色意气风发的谈吐里,我才第一次了解,世间还有如此宠爱紫砂的人群;在此之前,我以为,它们仅仅是一些壶而已。聊以品茗,雕刻时光。
而紫砂,实际早就风靡世界,在收藏界风生水起、有声有色。紫砂陶的起源一直可以上溯到春秋战国,据说吴越争霸以后,越国的大将范蠡携美人西施隐居江湖作陶为乐,世人
[详细...]
|
- 艺术知识
-
- 综合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