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油画家网
在线展览 -中国美术展览网-中国美术家网在线展厅
在线展览 -中国美术展览网-中国美术家网在线展厅
    当前位置: 中国拍卖网 >>艺术评论 >> 书画 艺术 美术 国画 画家 综合评论
    李书成的艺术征程《中华颂-大世纪》
      点击查看大图
      点击查看大图

      李书成油画《中华颂-大世纪》618cm×202cm 创作于1992-1999年


      【艺术家简介】

      李书成,男,汉族,1962年5月出生,海南省文昌市人,本科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获文学学士学位。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广东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广东省书画家协会主席、广东省宋庆龄基金会荣誉理事、广东省社会组织总会常务副会长、广东省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理事、广东书画艺术研究会会长、《广州文摘报》顾问,曾任广东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画院副院长、油画雕塑院副院长。

      在国画创作方面,大胆探索以侧锋技法为主的艺术表现形式,所画城市、山水重意趣而非形体,形散而神不散,以情运笔,以笔运墨,笔墨潇洒灵动又不失力度。所绘物象速度感极强,动静结合,都市生活节奏感喷薄而出,完美契合了当今社会日新月异的时代气息;山水之趣跃然纸上,宁静而致远。1991年在广东画院成功举办个人侧锋画展,胡一川先生亲笔题赠“梅花香自苦寒来”。《南方日报》评价“李书成侧锋画开创了岭南艺术新天地”。

      在油画创作方面,学习借鉴法国后印象主义代表画家乔治·修拉的“点彩”技法,探索性地将国画的线条与油画的色块、光影和细节处理方法进行融合,独创出“金属晶体”绘画技法:摒弃传统油画的大面积铺陈,撷取国画写意舒展的线条作“筋骨”,下笔有力、笔画短促、以方见多,借笔下苍劲的力道与简短精干的结构,赋予画中物象硬朗坚固的“金属”感。以笔为刀,对画面进行明确切割,并以油画斑斓绚烂的色块作肌肤,在平面上层层堆砌,形成如同钻石、水晶的立体结构;从整体出发,围绕不同的物象主题对色调和光影不断进行细微的调整,使得色块之间不断变化但又相互紧密连接,如“芯线”般迂回穿梭,呈现出“分而不散”的视觉效果,营造出各个角度之下均如“晶体”般通透、连贯的美感,形成辩证统一的画面逻辑。“金属晶体”技法的运用,可有效提升作品的张力,通过灵活调整金属晶体的大小、形状、色调和光影等因素,营造出或张或弛、或厚重或轻巧、或雄浑或通透等不同质感。

      于1992年至1999年期间创作完成个人代表作品——油画《大世纪》。画作宽6.18米、高2.02米,囊括了20世纪至21世纪期间千余位在政治、军事、经济、科技、文化、体育、宗教等领域影响了中华民族进程的伟人志士。画中人物按照时间顺序,以政治人物为核心,分置于长城、长江和黄河之上,整体构图如一只蜿蜒腾飞的巨龙,场景宏大、寓意深远,视觉冲击力极强,饱含了革命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色彩;刻画人物栩栩如生、活灵活现。中央电视台、广东电视台、广州电视台等多家媒体多次报道《大世纪》。《人民日报》评价《大世纪》为“见证百年历史,荟萃风云人物,用画笔绘就的史诗”。《人民画报》曾用大版面报道《大世纪》,并评价其为“高处人生、笔透百年”。1999年4月,《大世纪》荣获国家版权证书;2002年获国家邮政总局采用,以明信片形式发行;2007年收录于《广东年鉴2007》;2022年中国澳门邮政局发行《大世纪》邮票。

      1991年,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主办“李书成画展”。2006年、2007年,作品连续两次入选中国美术家协会第十九次、第二十次新人新作展。2009年,广东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主办“李书成画展”。2017年,作品入选“北京名家作品展”。自1991年起,在国内外举办个人画展数十次。

      2009年,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出版《收藏界关注的中国画家·李书成写实主义油画》。2012年,岭南美术出版社出版《李书成画集》。2014年,《美术》以副刊形式整版刊发《李书成油画作品》集。2014年,《荣宝斋》以副刊形式整版刊发《2014期刊推荐艺术家——李书成》作品集。2017年,《收藏家》以副刊形式整版刊发《2017年推介艺术家——李书成》作品集。2018年,《荣宝斋》以副刊形式整版刊发《2018期刊推荐艺术家——李书成》作品集。此外,作品刊登在《美术》、《美术观察》、《中国油画》、《收藏家》、《荣宝斋》等国家级期刊和《美术报》、《中国书画报》、《广州日报》、《羊城晚报》、《南方日报》等报纸媒体上,共百余次。

      2001年被中国文化部艺术市场司、天津美术出版社联合授予“优秀艺术家”荣誉称号。2003年5月被《经济信息时报》评为“学习‘三个代表’先进楷模”。2004年荣获“首届中国书画收藏双年展”银奖、“中国山水画二百家”荣誉称号。2005年荣获“中国山水画四百家优秀作品奖”。2013年1月,《李书成画集》获评“广东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2012年度优秀作品奖”。2013年12月,获评广东省民政厅“二0一三年度广东省社会组织模范个人”。2016年1月,作品《寥寥数笔速写人生》获评“广东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2015年度优秀作品奖”。2017年1月,作品《一画一世界》获评“广东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2016年度优秀作品奖”。2022年8月10日油画《红军长征路过的彝族山寨》被北京画院代为国家永久性收藏。2022年10月31日油画《韶山春晖》荣获中国艺术研究院收藏。2024年6月油画《井冈山》《腊子囗天险》《红军长征会理会议纪念地》荣幸被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收藏。2022年11月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山河锦绣——李书成绘画作品展画集》。

      2021年12月22日至2022年1月5日由中国国家博物馆、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广东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广东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的《山河锦绣——李书成绘画作品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对公众展出。

      2024年11月巨幅油画《木棉花-英雄赞歌》(600cm×250cm)荣获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收藏。


      《中华颂-大世纪》局部


      笔透百年

      ——记画家李书成和他的《中华颂-大世纪》

      作者:洪三泰

      “乾坤万里眼,时序百年心”,这是大诗人杜甫的名句,表现了辽远的时空意识。时光远逝,百年千年后,来者抚史慨叹,记住了谁的音容笑貌?空间无限,所谓雁过留声,是浮是沉?声留何方?万里眼中的乾坤,百年心间的时序,是风是雨?请读画家李书成耗时8年完成的史诗式巨幅油画《中华颂-大世纪》。

      《中华颂-大世纪》宽6.18米,高2.02米,容纳了二十世纪以来中华民族1000多位风云人物。整幅画面按照时代的先后顺序,以政治人物为核心构图,分为清末、民国、新中国几个部分,囊括了百年间在政治、军事、经济、科技、文化、艺术、体育、宗教等各个领域影响到了中华民族历史进程的伟人志士们。画面场景宏大,具有极强的视觉冲击力。而画家倾心塑造、精心打磨的这些人物形象,不但具有强烈的时代色彩,还具有独特、鲜明的个性,一个个栩栩如生,活灵活现,给人以呼之欲出的感觉。你细读他们,可以读出他们的思想,人格和精神。你看邓小平,神情肃穆稳重,沉着自若,目光深邃、刚然、专注、坚定。那胸有成竹的神采,仿佛还在发表斩钉截铁的讲话,重复着南巡惊天动地的伟大论断。在众多的历史人物的脸上你可读到中国人的梦想、面临灾变的悲戚和忧虑,同时也读到在灭顶的生存危机中自我挽救重建中国人尊严和自信的喜悦。可以说,在这些历史人物脸上凝聚了中华民族一个世纪以来惊心动魄的历史,站在这幅巨作面前,观者可以感受到惊天动地的百年风雷。真可谓笔透百年!


      《中华颂-大世纪》局部


      百年风云入胸怀,李书成在搜集、学习等身的资料时,感到日月运行,乾坤浮动,江海奔流。他把1000多人置于万里长城、长江、黄河之中、之上、之左右,“龙”形的排列,含义深远,气壮山河,有革命的现实主义和革命的浪漫主义色彩。整个画面虚实、明暗、淡浓交融互映,构成流动的虚灵节奏和韵律。律动的山川江河,苍茫奇妙的时光,完成这巨幅画面的真实、空灵辽远、纵深的独特艺术构架。这种激动人心的效果体现了李书成成熟的思想和深厚、娴熟的艺术功力。


      《中华颂-大世纪》局部

      《中华颂-大世纪》

      李书成的巨幅油画《中华颂-大世纪》(以下简称《大世纪》)是其艺术生涯中最重要的代表作之一,耗时八年完成(1992-1999年),宽6.18米、高2.02米,以宏大的叙事视角和精湛的技法,展现了20世纪中华民族的百年历史风云。这幅作品在艺术价值与历史意义方面均具有深远影响,可从以下角度分析:


      《中华颂-大世纪》局部


      一、艺术价值

      1.史诗性构图与创新技法

      《大世纪》以“龙形”构图为核心,将长城、长江、黄河等民族象征融入背景,虚实结合、明暗交融,形成流动的节奏感。画面中千余位人物按时代顺序分布,涵盖政治、军事、文化、科技等领域的代表性人物,既有革命现实主义的严谨,又具浪漫主义的磅礴气势。

      李书成独创的“金属晶体”技法尤为突出:结合国画的线条与油画的色块,通过短促有力的笔触堆叠出类似钻石或水晶的立体结构,赋予画面硬朗的质感和通透的层次感,形成“分而不散”的视觉效果。


      《中华颂-大世纪》局部


      2.人物塑造的深度与时代性

      画中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既具时代特征又富个性张力。例如清末人物的忧患神情、民国志士的坚毅目光、新中国建设者的昂扬姿态,均通过细腻的笔触和光影处理跃然画布。这种对人物精神内核的捕捉,超越了单纯的写实,成为民族集体记忆的视觉化呈现。


      《中华颂-大世纪》局部


      3.跨媒介的艺术融合

      李书成在油画中融入了国画的写意性与线条韵律,如以侧锋技法勾勒山川轮廓,借鉴法国点彩派的色块分割,形成中西合璧的独特语言。这种探索不仅突破了传统油画的技法边界,也为中国当代油画的本土化提供了新路径。


      《中华颂-大世纪》局部


      二、历史意义

      1.百年历史的浓缩与重构

      《大世纪》以“历史长卷”的形式,将20世纪中国的重大事件与人物纳入同一时空,从清末的屈辱抗争到新中国的崛起,形成一部“用画笔绘就的史诗”(《人民日报》评价)。这种全景式呈现不仅是对历史的梳理,更是对民族精神的提炼,使观者直观感受到百年间的沧桑巨变与精神传承。


      《中华颂-大世纪》局部


      2.民族认同与文化自信的象征

      作品通过“龙形”构图和山河意象,隐喻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生命力。画中人物的多元身份(如科学家、艺术家、宗教人士等)体现了对全民族贡献的尊重,突破了单一意识形态的叙事框架,成为多元文化共存的视觉宣言。此外,该画被国家邮政总局制成明信片发行,并被《人民画报》评价为“高处人生、笔透百年”,进一步强化了其公共文化属性。


      《中华颂-大世纪》局部


      3.艺术与时代的对话

      在20世纪末中国社会转型期,《大世纪》以宏大的历史视角回应了时代对“民族复兴”的呼唤。李书成在创作中强调“坚守艺术精神”,反对浮躁的功利主义,通过作品传递出对历史责任的担当,成为艺术家回应时代命题的典范。


      《中华颂-大世纪》局部


      三、学界与社会的评价

      艺术界认可:国画大师关山月称其“震撼人心,体现民族精神的鼓舞”,中国美协顾问华君武亦赞其“气魄宏伟,足见毅力与认真”。

      媒体定位:《人民日报》将其定义为“见证百年历史,荟萃风云人物”的史诗,《光明日报》则以“笔透百年”概括其时空穿透力。

      公众影响力:作品多次在国内外展出,并被《广东年鉴》收录,成为研究20世纪中国艺术与历史的重要文献。


      《中华颂-大世纪》局部


      总 结

      《大世纪》不仅是李书成个人艺术成就的巅峰,更是中国当代美术史上融合历史叙事与艺术创新的里程碑。其艺术价值在于技法突破与史诗性表达,历史意义则在于对民族精神的凝练与时代命题的回应。正如李书成所言:“绘画是我纯粹而怒放的生命”,这幅作品正是他以画笔为媒介,对百年中国最深情的礼赞。


      《中华颂-大世纪》局部


      《中华颂-大世纪》局部


      《中华颂-大世纪》局部


      《中华颂-大世纪》局部


      《中华颂-大世纪》局部


      中国澳门邮票《中华颂-大世纪》


      李书成在90年代创作油画《中华颂-大世纪》


      李书成与油画《中华颂-大世纪》

      相关标签: >>艺术评论 书画 艺术 美术 国画 画家 海南 综合评论
    评论分类
    个人文论
    作品评论
    展览评论
    市场评论
    综合评论
     
    新闻资讯
    如何分辨茶叶里是不是打了农药
    抹茶道:沫沉华浮,晔若春敷
    6处入手助你选茶
    马一浮的饮茶艺术
    好茶的4个标准
    如何选购普洱茶老茶?
    清初紫砂四系扁壶
    海西“紫砂壶大师、书画名家”艺术展—暨华祥苑第六届茶文化节
    紫砂壶收藏名家作品不可失
    紫砂壶收藏成市场黑马 当代名家作品受争宠
    艺术技法
    中国花鸟画的写生与创作方法
    国画工笔花鸟画技法讲座
    水墨公鸡的画法
    蝴蝶工笔及写意画法
    高冠华先生讲《 花鸟画构图十要》
    工笔花卉的常见技法
    国画的花鸟画基本画法
    中国扇画技法
    王其华的葡萄画法 5
    王其华的葡萄画法 4
    • 本网站刊登的信息和专题专栏资料,均为中国拍卖网版权所有,未经中国拍卖网协议授权,禁止下载或转载使用
    • 工信部备案号 京ICP备11041342号-11
    • 中国拍卖网版权所有Copyright© www.paiorg.com,All right
    Processed in 0.118(s)   11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