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油画家网
在线展览 -中国美术展览网-中国美术家网在线展厅
在线展览 -中国美术展览网-中国美术家网在线展厅
    1. 中国画发展需要“正本清源”——访政协委员、中国画研究院院长龙瑞
    2. 与美术界其他政协委员不同,龙瑞委员身上除画家一职之外,还有其他“标签”:中国画研究院院长、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所长、《美术观察》杂志主编等。这使得他的思考不仅停留在美术界的发展,还延伸到文化事业发展的方方面面以及党员艺术家在建设先进文化、构建和谐社会中如何行动。不得不承认,在今年的“两会”采访中,这是记者“遭遇”到的一个最长采访——整整3个小时。 当代中国美术的基础理论研究亟待加强 记者:龙院长,我记得您去年的提案是有关昆曲的内容,今年您又关注些什么新内容吗? 龙瑞:今年我想重点提出加强“当代中国的美术基础理论”建设问题。中国美术基础理论是中国美术历史与现实经验和规律的科学总结与 [详细...]
    1. 访著名画家刘文西
    2. 刘文西, 中国美协副主席、原西安美院院长。 现任西安美术学院名誉院长、西安美院研究院院长,黄土画派艺术院院长,省文联副主席,省美协副主席,陕西国画院名誉院长,延安市副市长等职。教授、中共党员,1933年生于浙江省嵊州市水竹安山村 , 1950年入上海育才学校 , 1953年入浙江美术学院,受大师潘天寿先生等老师的直接教导 , 1958年毕业后自愿到西安美院工作至今。他是第七届、第八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有突出贡献的专家。第六届全国文联委员,全国第四、第五、第六、第七次文代会代表,全国美协第一届中国画艺委会委员、历届全国美展评委会委员。   四十余年来,他一直从事繁重的教育工作和美院的领导工作,从1984年起承担西安美院副院长、院长达十二年,对学院的搬迁重建、改革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为国家培养了不少优秀人才。他一贯坚持党的文艺方向、方 [详细...]
    1. 杨飞云:此生酷爱画老婆
    2. 为模特创作的,对于杨飞云以妻子做模特,有一种人说杨飞云靠画老婆出名,另一种说法则是佟为中国油画作出了贡献。先不论这些说法怎样,从中至少看到了佟与杨飞云绘画的紧密关系。画家丈夫,模特妻子,他们在一起完成了许许多多优秀的绘画作品,他们在一起也招来了许许多多说法。那么他们到底是怎么走到了一起?为什么杨飞云一直认为妻子是最好的模特?作为画家的妻子,佟又是怎样完成妻子和模特两个角色?佟现在也开始画画并参加画展,他们又成了一对画家夫妻,那么会有什么变化吗?   在采访杨飞云和佟时,佟给人一种开朗的感觉,她能由衷地笑着说“让我当模特就是他喜欢我吧”,同时她还有一个女性非常感性的视角。而杨飞云是严谨地认真地叙述每一段内容。采访是分别进行的,但是他们的回答恰好形成了互补。   女:12岁时杨飞云第一次画我 [详细...]
    1. 丹青生涯——访中国美协分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刘大为
    2. 题记:很有幸以世纪在线中国艺术网的记者身份对刘大为老师做了一次专访。 世纪在线是中国专业和学术最前沿的艺术网站,从二零零零年开办至今的四年里,我们参与了很多全国大型的展览活动,如二十世纪中国油画展、第三届全国油画大展、首届壁画大展、全国十届美展、以及正在筹备的全国第六届工笔画大展等,我们的受众群集中了画家、美术批评家、美院学生、以及艺术爱好者等。这次的采访内容主要围绕网友关心的话题,例如刘老师作为中国美协分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能够有今天的成就背后有什么不平凡的经历?刘老师对中国美术发展的现状、当代中国画创作现状及作品品评标准,国内艺术品市场的现状等有什么看法? 以下是刘大为老师与记者的谈话内容: 记:您是中国美术家协会分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主持中国美协日常工作肯定是非常繁忙的,谢谢您给予我们这个机 [详细...]
    1. 振兴中国美术——对话刘大为
    2. 闻春燕:刘老师,您好!非常高兴您今天专门留出时间接受我的采访。《中国书画交流》杂志的定位是促进书画作品交流,关注艺术市场是我们的首要任务。目前我国的艺术市场是近20年来由艺术家、收藏家自然形成的,初步形成了拍卖行、博览会、画廊几种发展模式,但这几种模式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混乱。请问,中国美协在规范艺术市场方面作了哪些具体工作? 刘大为:你刚才的问题,问得非常贴近实际,表明了你们对市场的密切关注。改革开放以来,百业俱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频繁的经济活动带动艺术市场逐步走向活跃、走向繁荣。可是中国的艺术市场是自发形成的,目前还不够规范,现实情况是,买画的人有的是直接找画家买,有的是通过中间人介绍,有的是在画廊、画店购买,有的是通过拍卖会,有的是组织笔会等等,市场形式多样但不规范。这种不规范直接导致假画、应付之作的泛滥, [详细...]
    1. 黎明专访——访何水法
    2. 我在自己连什么是写意什么是工笔都不知的情况下,认识了何水法大师。只晓得他的画卖得好,他的口碑在圈内更是以磊落豪放而著名。 他一口标准的杭州话,使人惊奇的是,他的幽默风趣的谈吐竟一下子让人忘却了屋外的风寒,深深植根于人的心灵。特别是那种固有的笑声。 关于国画我的确是个外行。我不想冒似专家去刻划一个载入中国史册的花鸟绘画大师,只想从边缘去关注他的理想、人生及真实的生活。 水法是一个高大魁梧、髯髯美须的堂堂男人。细观水法的脸,黢黑方方,灰白的胡须随着主人不断地抬头仰笑而展示其高贵不凡的气质。都说真正的才子一定长有奇人异像,这话不知有没有道理。反正水法有。他那颗引人注目、深藏眉脚的蚕豆大的黑痣,犹如符号(或标记什么的)一样与众不同。有人说,痣代表着命运、力量、威严、狂放和渴望,它长在水法的脸上,就好比是他身体 [详细...]
    1. 荷香十里——“何研班”导师何水法先生访谈录
    2. 何水法先生是当代著名花鸟画家,2OO3年春,应聘担任了杭州师范学院美术学院的名誉院长。由该院主办的“何水法中国花鸟画高级研修班”开学巳三个多月了,这个备受中国画坛关注的高研班如今状况如何?近期,杭州中国美术学院中国书画方向的硕士研究生谢芳敏、邓钗两位同学应本丛书主编之邀请对何水法先生进行了一次专访。 地点:何水法画室“抱华楼” 时间:2OO4年12年12月 (谢):何老师,您作为当代的一位著名画家,从画家的角度来从事教学活动,是基于什么样的考虑? (何):因为我到了这个年龄了,将近六十岁了,我考虑的是需要培养些人才,这个于我个人也好,还是整个当代中国花鸟画的现状也好,我认为这个举动是非做不可的。就当前来说,中国花鸟画总体上还可以,但大写意 [详细...]
    1. 走近何水法——艺术家背后的故事
    2. 1946年8月出生于杭州,1980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花鸟画研究生班。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商业联合会艺术市场联盟副主席、文化部中国艺术研究院教授、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创作院研究员、浙江省花鸟画家协会副主席、西泠印社社员、中国美院客座教授、浙江画院艺委会委员、福建省画院名誉院长、福州画院名誉院长、浙江省民健书画院名誉院长、杭州师范学院美术学院名誉院长、广州大中国画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浙江创作中心常务副主任、国家一级美术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何水法先生不愧为当今中国享有盛誉的花鸟画家,他酷爱花鸟,走进他的画室,就看见窗台上、画案边、座椅旁,到处都是姹紫嫣红的花草,满室清新,心旷神怡。何水法先生非常开朗、自然,与他谈话你会觉得他的人和他的画一样,热情奔放、鲜明夺目。一个多小时的采访匆匆而过,从艺术到人生,何水法先生 [详细...]
    1. 笔墨是中国画的生命线——何水法访谈录
    2. 时间:2004年4月27日 地点:杭州何水法画室 陈子游(以下简称陈):我们这次做《中国画年鉴》,是想通过文献的形式,记载中国画领域内有代表性的艺术家最新的创作状态、创作思想、艺术观念。请您谈谈近些年来在中国画方面的探索方向和艺术观点。 何水法(以下简称何):我觉得你们的想法很好,在这个时期,做这项工作,非常及时。近十几年来,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后,中国画空前繁荣,有一支强大的创作队伍。有一次一位学者提出,目前从事花鸟画创作的人有700万,包括一大批老干部。不说700万,我想100万是没有问题的,百万大军是个什么概念?已是很有力度了。在任何一个朝代,都没有现在这样兴旺,这样具有普遍性。假设没有人来欣赏,没有人来关注,作为一个画家是很悲哀的,所以说,我对中国画的未来还是很乐观。当然在繁荣的背后,问题也不少 [详细...]
    1. “两会”聚焦——近访全国政协委员、著名花鸟画家何水法
    2. 时间:2008年4 月2日 地点:何水法工作室 文本整理:梅鹤圃 本刊记者(以下简称记):何老师,此次新当选全国政协委员您有什么感受?作为画家代表参加“两会”有没有感到有特殊的使命感和责任? 何水法(以下简称何):作为文艺工作者能够当选为全国政协委员,激动之心是不言而喻的,也感觉到不仅是一种荣誉、身份,更是一种责任,所以心里也觉得有些压力,一直要求自己不断加强服务意识,提升对艺术追求的使命感,珍惜荣誉,更好地为大家服务。 记:能不能跟读者介绍一下您在这次“两会”上递交提案的内容? 何:这次临上北京之前我花了将近半个月时间思考提案问题,从弘扬民族传统文化、提高民族素质的角度出发,我写了五个提案: [详细...]
    1. 史国良——我的心中有盏灯
    2. 本报记者: 去年您的打假官司在书画界引起震动,现在国内书画市场造假严重,您有何感受及好的建议?   史国良:拍卖法应该对拍卖公司拍假问题作出规范,还画家话语权。   打假很怕说深了,制假卖假一条龙,牵一发而动全身。关心假画问题的人很多,但少数知道的人不敢往深里说。其实根子还是拍卖法,这么多次打假,从没有人在法律意义上打赢拍卖官司。拍卖法应该对拍卖公司拍假问题作出规范。九六年制订拍卖法的时候,只有几家拍卖企业,各方都没有考虑那么多。现在随着拍卖市场繁荣,情况跟当时已经大不一样,有些条款已经不符合当前市场要求。国际间合作日渐紧密,这些方面不能不正视。 画家自己说的话不算,要确定真假必须由司法鉴定,画家基本权益缺乏保障。有传闻说一些成名画家不承认自己的早期作品或应酬之作,但我周围没有发生这样的事,有人拿我早期作品来 [详细...]
    1. 我以丹青报国色——访全国政协委员、著名画家何水法先生
    2. 大灾挡不住中华民族前进的步伐。 公元二00八年六月十二日九时许,距汶川大地震整整一个月,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五号楼新厅,200多家国内外媒体记者,见证这一历史时刻: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陈云林和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董事长江丙坤,隔着长长的谈判桌,没有丝毫迟疑,各自微笑地伸出右手,紧紧地握在一起。这是两会中止接触9年后的首次对话。 又称庆功厅的钓鱼台五号楼新厅内,北墙镶嵌着大陆著名花鸟画家何水法于2005年创作的巨幅国画《总领群芳》,五十六朵盛开的牡丹,象征着中华民族五十六个成员。东面和南面是一整排的落地玻璃窗,北京初夏爽朗的阳光清晰透射进来,巨型的圆形穹顶浅蓝色光线柔和温馨,与方形会场,构成天圆地方格局。 6月20日午后,杭州西子湖畔,荷香阵阵,本刊记者采访了《总领群芳》的作者,全国政协委员,浙江省政协常委 [详细...]
    1. 唐丹鸿:《何多苓访谈录》(选章)
    2. 一. 偶然的、注定的 唐:前几天你的母亲刚刚去世,我知道你非常爱你的母亲,所以我们能不能从母亲开始,请你谈谈你的母亲、家庭、你的童年,以及他们是否在绘画方面对你产生过影响。 何:我妈年轻的时候很漂亮。我小时候不觉得,长大之后看她年轻时的照片,觉得我妈年轻时很漂亮。但是中年之后和年轻之时差别很大,可能那时候不打扮,老得很快。实际上我妈中年的时候稍微打扮一下也还是很漂亮,当然她晚年的形象变化太大了。 唐:你长得像不像你妈? 何:我主要是长得像我爸。 唐:能不能回忆详细一点,多告诉我一些在童年时你父母留给你的印象? 何:我妈给我的印象就是……她很忙,每天下班很晚,经常加班,星期天要上整天。我从小是保姆带大的。我妈的脾气也比较暴躁,若 [详细...]
    1. 何多苓访谈——我在骨子里还是很传统的中国文人
    2. 《艺术影像》网特约记者赵子勤访当代著名油画家何多苓 何多苓(1948-)四川成都人。1977年入四川美术学院油画专业学习。1979年入油画研究班,毕业后在四川成都画院从事油画创作,现为该院一级美术师。作品曾入选1982年巴黎春季沙龙,参加1986年在日本举行的亚洲美展。多次在全国美展中获奖,并获第22届蒙特卡洛国际艺术大奖赛的“摩纳哥政府奖”。曾在国内外多次举办个人展,1994年参加美术批评家年度提名展。1996年参加上海美术双年展。作品为海内外艺术机构和收藏家广泛收藏。 一、 关于诗人气质 赵:我发现你的绘画特别擅长用一种表面看来很具像的手法和朦胧、幽雅的笔调,来对女性和小孩进行描绘,并且从中透露出一种非常柔美的情感,我们可不可以把这种情感的东西叫做诗意? 何 [详细...]
    1. “最好的作品可能是从前”——何多苓专访
    2. “何多苓2007·油画与雕塑”日前在北京环碧堂画廊开幕。这也是两年时间里,何多苓的第二次个人画展,展出的10幅作品都是何多苓去年创作的最新作品。相比较何多苓的成名作《春风已经苏醒》、《青春》,何多苓如今的创作依然清新、唯美、感伤、神秘,但技法也更为舒展和自由,题材和材料的选择也更为多样丰富。 已经60岁的何多苓要比实际年龄看上去年轻得多,思维和身手一样敏捷。他始终坚持每天站在画架前创作,也从来不找人代笔,虽然产量要比主流画家少得多,但他依然沉醉在创作和生活的快乐之中。此次展览的策展人欧阳江河这样写道:“现在全世界数十万个在世艺术家中,真正称得上怀有一身技艺的画家已是屈指可数,我能数得出来的不超过二十人。活在这二十人当中,何多苓身怀幽灵般的绝技,像一个传说中的大师那样作画,愉快而镇定, [详细...]
    1. 其实绘画就是一种快乐——何多苓与欧阳江河对谈
    2. 欧阳江河(以下简称欧阳):你是什么时候搬到这里的? 何多苓(以下简称何):去年夏天。 欧阳:这些画是从去年开始画的吗? 何:不,从今年才开始画的。其间还插入了舞蹈系列的创作,那个系列从前年开始,已持续两年多时间了。 欧阳:不过,你2007年这批画转入了单幅画创作,不是系列绘画。 何:对,单幅画。有点类似我在八十、九十年代的那批画,每一幅都是单张的、独立的。 欧阳:你这些画每一张都有一个不同的着眼点,一个不同的美学考虑,在风格的呈现、语言的处理上都有较大的差异,没有系列绘画的那种连续性。 何:对,我曾经画过一段时间的系列绘画。可能是受到了前些年中国当代艺术系列绘画热的影响,同时也是想巩固自己的绘画语言,在系列绘画的过程中过把瘾,把它画够。但 [详细...]
    1. 史国良访谈录:画出一片梦想的天空
    2. 史国良,48岁,北京人,中国当代著名人物画家,中国美协会员,中央美院及首都师大美术系客座教授 。他的作品《刻经》荣获第23届蒙特卡罗国际现代艺术大奖赛“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大奖”。画风以写实手法,反映时代生活为主 ,功底扎实、笔墨厚重。1989年移居加拿大温哥华,1995年披剃出家,为当代中国画僧的再传人,现定居北京。 夏日的清晨,我走进北京紫竹院公园的东门,透过一层薄雾,扑面而来的是浓浓的绿意,荫荫的翠竹,碧碧的湖水,让人转瞬就仿佛从浮躁转入了宁静。穿过这一片静静的园地,我来到史国良所住的小区,见到了这位身材魁梧、一身僧衣的画僧。他长着一张标准的国字脸,眼窝略有些深陷。他家客厅的墙上挂着名家的画作,桌上摆放着一尊佛像,房间布置得既像僧室、又像画室,朴素的布艺沙发边是一束怒放的粉紫色剑兰。坐在沙发上,我们聊了起来 [详细...]
    1. 史国良:我和佛门是一种机缘
    2. 史国良:我和佛门是一种机缘   Interview 采访/ 本刊记者 郑鸣   关于出家   《机遇》杂志:你为什么会选择出家这条路?   史国良:我就是自己想出家,是在一种完全自在的状态下,我不是遁入空门,遁是逃避,我没有逃避,我是投入空门。   《机遇》杂志:会不会是你太喜欢美术了,被某种艺术的东西所感动,比如你觉得袈裟的颜色真好……使你向往?   史国良:不完全是这样,袈裟颜色对我的诱惑太次要,佛门的整个形式、意境和文化等等一切一切都诱惑我。唯独我没有想到的是诱惑以后还会有规矩,要被管起来,要克服人性的很多欲望,这是我没有体会过的。   《机遇》杂志:是否可以说是一次很浪漫的投入。 [详细...]
    1. 史国良:一个出家人卖画没什么可丢人的
    2. 我觉得一个出家人卖画没有什么丢人的。” 打假官司以接受民事调解告终,业内称这一事件“暴露了国内艺术品拍卖市场鉴定弊端” 本月,全国21家专业媒体联合推出的“艺术中国·年度影响力”评选中,画僧史国良因其“作品打假事件暴露了国内艺术品拍卖市场关于书画鉴定的诸多弊端”入选“年度人物”与“年度艺术事件”。可见,艺术品拍卖打假已成为艺术界与媒体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此前不久,史国良状告传是国际拍卖公司侵犯其著作权、拍卖“伪作”的官司也最终接受了民事调解,虽然传是拍卖公司答应登报向史国良道歉,但至今仍有不少人议论史国良“打假就是为了自己炒作&rdquo [详细...]
    1. 寻找中西相融的大传统——张晓凌对话何家英
    2. 张晓凌(以下简称张):中西相融是一个世纪性的课题。不管你持何种文化态度,也不管鼓吹何种主义,即便是极端文化保守派,或极端的民族主义,也无法不在这一历史前提下来确认自己的文化主张或立场。这就是所谓的文化宿命吧!像黄宾虹、齐白石这样的在传统中由旧翻新的大家也不能摆脱这种宿命。黄宾虹对西画外光的借鉴,对印象派点彩式用笔的兴趣,齐白石对西画光影素描的吸收,都是较好的例证。从这个意义上讲,"中西相融"是历史的必然性课题。最近几年,开始有学者质疑这一课题的合法性,理由很多,比如中国画传统有足够的再生能力,不需借助西画;"中西融和"会侵蚀中国画的纯粹性等。重新寻找传统的血脉、文理是不错的,但以此否定一个多世纪以来"中西融和"的成果是很难站住脚的。我们可以评价历史,但无力否定历史。对于你来讲,你的绘画基本 [详细...]
    1. 史国良:佛法就是活法
    2. 青春得意时,去国他乡;潦倒困顿时,遁入空门;如今,回归故土,安做画僧。这是北京画家史国良的人生历程。如今,讲述佛门内外心之旅程的传记《回望红尘》,由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 上周,他在北京的家中接受了本报专访。其间,史国良讲起一个故事:隔壁山有桃花开,一人觉得真美;再看自己家所在的山头,处处荆棘,觉得自己这个山很差;直到一日坐船过,回望看自己的山,“始觉家在花丛中”。 ■少时圆梦 青春得意 史国良,1956年出生于北京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孩提时候的他,是一个自卑的孩子。“语文、画画很好,但数学不及别人。”他的双亲大字不识,却对他画画的天分非常尊重,让他从画画中找到了满足。 1972年初中毕业,史国良为前途苦恼时,北京第三师范学校招收美术班,他 [详细...]
    1. 霍春阳:画到无心方为大道(名人专访)
    2. 霍春阳近影步入花甲之年的知名国画家、天津美术学院教授霍春阳于10月31日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他生平第一次个人画展,其个人绘画艺术研讨会也随之召开。在霍教授画作展厅,笔者见到了眼神深邃而刚毅的他。谈到眼前的画展,他风趣地说“这算是送给自己60岁生日的礼物吧!”   画到无心方为大道   霍春阳的成名早在1976年的第四届全国美展上,他和他的老师孙其锋先生合作了一幅《山花烂漫》,在美展上格外引人注目。霍春阳因此名声鹊起,多次被邀请至北京人民大会堂等单位作画,并于1978年被调往文化部中国画创作组。   “但自己当时躁气还很足,四十多岁还没退火,后来才慢慢静下来。”霍春阳笑着说。他痴迷过很多前辈画师的风格,学过孙其锋的苍劲老辣、王雪涛的秀润俏丽,学过李苦禅的雍 [详细...]
    1. 中国当代书画名家巡礼·对话何家英
    2. 记者:每位画家作画时都有自己的习惯,您作画时有什么特点? 何家英:我画画就是慢,造型、行笔、染色、补景都慢,这与方法和个性有关,我的性格是过于较真,求精,完美主义。 记者:您现在名声在外,怎么看待个人的作画技法? 何家英:我没正式学过画山水。画人物画,一张画要画好多张,不满意就扔。我习惯打好稿才画,正因为如此,笔墨的自由度、灵性不够,写意画本身的灵性不足。另外我对画理的认识还需要理解,要放开手画。 记者:您对此有什么具体的改进? 何家英:现在正在练习不起稿,先照着稿画,再学默写,真正领会写意精神,完成从工笔到写意的转换。 记者:您的工笔画非常有名,为什么还要在写意方面下工夫? 何家英:之所以画写意,不是为了应酬,本来我就是学写意的,后来才 [详细...]
    1. 李建荣:我为什么喜欢霍春阳?
    2. 《红梅图》   霍春阳 作  在当代画家中,我尤其喜欢天津美院教授霍春阳,喜欢他的小写意花鸟,喜欢他的梅兰竹菊。我曾为自己所藏的一幅霍春阳的《白梅图》写过如下评语——   “以画四君子而独步画坛的霍春阳,尤擅画红梅和白梅,堪称梅花大家。此幅立轴白梅图,主干曲折向上,苍劲有力,直指天穹,大枝婀娜多姿,小枝亭亭直立,尤为精彩的是,白梅五瓣,勾勒精致,花蕊精细可数、花心淡绿一点,妙不可言,至于花蕾,则如玉珠甘露。从整体上看,梅花的傲骨与梅花的美态被完美地融为一体,高标出尘,不同凡响。 与历代画梅名家相比,霍春阳的梅花自成一家,具有强烈的、鲜明的个人风格。”   .除白梅之外,我还藏有一幅霍春阳的《红梅图》,这是霍春阳在他的家 [详细...]

艺术知识

谈中国书画识古陶瓷真伪
· 潮湿天气书画藏品如何防潮
· 丰子恺书画作品辨伪
· 私人收藏字画由来已久 保管好字画简易方法
· 行家讲述珍贵书画保养方法

 

· 油画保存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 如何才能保持书画藏品的青春常驻
· 书画表面各种污渍的去除方法
· 油画表面各种污渍的正确处理方法
· 书画保养过程中的细节问题
· 科学的油画去尘方法
· 书画存放过程中四点要诀
· 珍贵书画安全度过雨季的良好办法
· 珍藏字画的保养要点
· 连环画的三大保存要点
综合评论
鸠山由纪夫为中国画家李翔 王界山 张鹏颁发“国际文化交流贡献奖”
墨海丘壑藏真意——论何占福山水画的传统血脉与当代灵光
书法大师·刘恒志——2025中国艺坛影响力人物专题报道
李书成的艺术征程《中华颂-大世纪》
德艺双馨著名实力派画家——吴秋华
油画家·曲直——2025中国艺坛影响力人物专题报道
徐青峰的水墨作品:抒放与隐谧
【五一专刊】中国艺术名家刘恒志佳作欣赏
用大美之境写美书:书法名家刘恒志作品选
笔墨凝香绘元宵——特别推荐画家康康
「聚焦两会」2025年重点推荐艺术大师——刘恒志佳作鉴赏
  • 本网站刊登的信息和专题专栏资料,均为中国拍卖网版权所有,未经中国拍卖网协议授权,禁止下载或转载使用
  • 工信部备案号 京ICP备11041342号-11
  • 中国拍卖网版权所有Copyright© www.paiorg.com,All right
Processed in 0.024(s)   0 queries cac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