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油画家网
在线展览 -中国美术展览网-中国美术家网在线展厅
在线展览 -中国美术展览网-中国美术家网在线展厅
    1. 既要艺术,又要市场——访策展人、朱屺瞻艺术馆执行馆长顾振清
    2. 来源:中国证券网   对艺术和市场之间的关系,业内一直就存在两种极端的情绪,悲观论调认为市场伤害了艺术,乐观论调认为艺术带来市场机遇。国内知名策展人、朱屺瞻艺术馆执行馆长顾振清认为,艺术与商业之间虽然存在一个分水岭,但艺术文化与市场产业之间的理想关系应该达到一个共生和谐的状态。   打造优质美术馆   身兼朱屺瞻艺术馆的执行馆长,多伦美术馆的艺术总监等职,顾振清认为策展人参与美术馆的行政工作,可以更好地把握美术馆的文化学术定位。具有鲜明定位的美术馆应该义不容辞的担当起艺术演变过程中的风向标,而不是让拍卖的成交纪录、跟风习气成为了人们心中的风向标。   今年年初进入朱屺瞻艺术馆后,顾振清满怀着建设中国的美术馆生态的梦想着手改造这家具有官方背景的美术馆。艺术馆逐步地推行了原创展览制度,增添和改善了 [详细...]
    1. 顾振清虚拟未来——顾振清访谈录
    2. 一、未来一直是各个人类群体投射自身理想的精神空间   黄:现在中国美术界已经进入一个策展时代,你2000年策划的“人与动物”、“异常与日常”展览,已经触及到中国当代社会变革方方面面的问题,你这次在广东美术馆策划“虚拟未来”展,跟你前几个策划的展览在方向上有一些差异,能具体谈一下吗?   顾:现在国内的展览和我以前做的展览,反映了一种事实,大家都在根据经验考虑问题,目光围绕着现实生活、生存体验、身体资源打转。我们鼻子底下的那些近距离的经验正在阻挡我们的视线,阻挡我们超拔于日常生活之上的形而上思考。我策划《虚拟未来》展是想拓宽一种思路,把艺术跟我们的精神追求,跟未来几百年,甚至跟人类的最后命运,这些比较远的问题发生关联。我要的就是这样一个超离自身经验,超离当下艺术现 [详细...]
    1. 作者展览:策展表达态度——访独立策展人吴鸿
    2.  映像:您怎样理解策展人这样一个角色?在现在的时代环境下,策展人起什么样的作用?   吴鸿:策展人是艺术活动中的一个环节,他是把艺术界与公众联系起来的一个中间环节。当然,现在关于策展人的角色定位也比较混乱,有一些商业性展览的策展人从我的角度来看,可能仅仅是属于展览的召集人。而另一些属于公立艺术机构的策展人,因为他可能不能完全独立地根据自己的学术观点来选择展览的主题的展出的方式,所以用展览执行人这样的称谓可能更适合一些。这些人,从广义上来说,也可以都属于策划人的范围。但是,我现在更愿意用一个比较狭义的范畴来定位“策展人”的概念。这个狭义的策展人的概念实际上是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独立策展人。而这个“独立”的意义也并不是像有些人理解的那样,意味着某种“地下”的状态。我们现在来谈 [详细...]
    1. 中国当代艺术史的写作及其问题:访鲁虹
    2.   近日,鲁虹历时三年倾力写作的《越界——中国先锋艺术:1979-2004》 (下文中简称《中国先锋艺术》)终于付印出版。出版后,华南师范大学的李邦耀教授马上就把这本书列为其研究生课程的教材之一,这本书也成为了今年1月全国书市上的一个亮点,全国各专业的美术书店纷纷订购,为此,笔者就一些相关问题走访了鲁虹先生。   关于两种艺术史的问题   覃京侠:您的《中国先锋艺术》出版后,很快就被市场所接受。刚才我还看到,这部书承印公司的几个业务人员专程过来找您签名,实在难能可贵。一本艺术史的专业书籍,能够有这么广泛的读者群,并得到这么强烈的市场反响,这是不多见的。就此,您有什么感想?   鲁虹:我很感动,也很欣慰!对于作者——尤其是一位非故事类书的作者来说,这是莫大 [详细...]
    1. 实验水墨向何处去——鲁虹、孙振华访谈
    2. 孙振华:2005年6月20日,由皮道坚、吕澎、严善淳三个人策划的《实验水墨回顾展》在深圳画院陈列馆开幕。我开玩笑地说,这是刘子键的狂欢节。刘子键自己在展览的研讨会上也说,实验水墨从过去不被承认,到1997年开始,能够公开参加展览,再到现在能做这种回顾展,说明了实验水墨不断在发展壮大,他对实验水墨的未来充满了信心。 我并不认为这个展览是实验水墨的庆功会,仍然主张应以一种审慎的态度对待实验水墨,重要的不是展览本身,而是研究问题。如果从1985年算起,实验水墨也有20年了,通过这20年,我们发现实验水墨有那些问题?那些问题是可能克服的,那些问题是致命的,它的未来究竟有多少可能性?展览的意义应该在对这些问题的研究上。 我为什么强调要研究问题,拿名称来说,就表明了研究梳理的必要性。过去,实验水墨叫抽象水墨的时候,面貌比较清楚,呈现的问题和针对 [详细...]
    1. 颠覆的价值——黄笃对话陈曦
    2.   Ⅰ   黄笃:看了你的作品,我在想,在中国当代艺术中,很少有女画家在绘画风格上像你这么令人琢磨不透,你的风格没有连续性和逻辑性的关系,这是否与你的性格有关?我觉得这通过对话才能了解,你可以介绍一下你的个人经历,我想先了解一下你个人艺术的成长,还有绘画的风格和个人经验有什么样的关系? 陈曦:我觉得性格是很重要的因素,我很早的时候就意识到了,而且,对这一点,我似乎挺清醒的,我从很小的时候就画画,各方面的条件也比较优越——家里都是搞文艺的,我从小就表现得极端活跃、不稳定,爆发力比较强,各种东西一拿到就会,而且做得非常地好,小时候还曾经学过一段水墨。后来家里发现我各方面的兴趣爱好极其广泛,而且都表现得很突出,但必须有个主攻方向。我从最喜欢的音乐和美术里面选择了美术。并且从选择的那一刻起,在这条路上就再也没有动摇过 [详细...]
    1. 中国当代艺术真的会玩死自己吗?——对话尹吉男先生
    2. 作者: 戴卓群 来源: 当代艺术   前日,看到《南方周末》一篇对美术理论家尹吉男先生采访的报道,题目是叫“中国当代艺术正在玩死自己”。我不知道这句话是否完整出自尹先生之口,还是报纸编辑煽惑总结的一个响亮标语。题目玄虚暂且不论,其文中的一些观点和看法尤值得提出来进行商榷,尹先生在此谈话中对中国当代艺术状况的判断和导向存在根本性与现实不符的错误和悖逆,做为社会公认的专家和学者,对中国当代艺术做出如此偏狭的认识和界定,并武断的对其历史命运做了极度悲观和被动(也可以说是“卑贱”)的裁决。如此权威化的学术口径通过媒体的泛滥传播,对于中国当代艺术的健康发展、对于当代艺术在大众眼中的极端偏见,无疑将造成十分恶劣的影响,而做为中国最高等美术学府人文学院的院长这一特殊身份来说,这种不负责任的荒诞言说, [详细...]
    1. 为什么是“转世时代”——朱其访谈
    2.  朱其为中国第一代独立策展人,曾先后在96年策划了第一个全国装置艺术展《以艺术的名义》、在98年策划了中国第一个前卫摄影展《影像志异--中国新概念摄影艺术展》,1999年最先策划了关于"美丽"视觉的主题展览《像唯物主义那样美丽》,2000年策划的《转世时代--中国当代艺术展》是关于"美丽"主题的文化背景的总结。在由中央电视台《美术星空》栏目主办的2000年中国艺术精英榜评选中被评为年度最佳独立策展人。   问:我们知道你在今年4月份在成都上河美术馆策划了《转世时代--2000中国当代艺术展》,请你具体谈一谈转世时代的含义?       答:这十年,从80年代政治社会向90年代后政治社会转变,这个转变包括很多层次,最初是从社会组织结构开始转变,出现了市场商业交换, [详细...]
    1. 新批评的阵痛:朱其访谈录
    2.   朱:批评家首先是一个知识分子,应该读书。现在年轻的史论系学生书读得不够,这个书不是说艺术史方面的书,而是文史哲各领域的书。我始终觉得现代主义时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其实就是后现代主义,它也是现代主义的一个延伸,它的核心精神基础还是现代主义。因为现代主义是知识分子群体在19世纪末20世纪第一次遭遇的最大危机,如何面对上帝之后的问题,如何面对消费社会,如何面对民主政治的庸俗化?很多问题都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的。到现在这些问题依然愈演愈烈,没有弱化的趋势。那还有就是语言写作能力,国内的史论系教育在语言写作这块一直没有跟上,当然有些学校也开始注意了,开始开设文学课,但总的来说这个训练量还是不够,而且这方面的教材、教师都没有。再就是翻译,因为现在年轻的一代处于两个关键领域都没法跟老一代竞争的问题。第一是策展,我们那时候没有策展,你只要克服一些困难,策出来了 [详细...]
    1. 专访798双年展艺术总监朱其:中国的现实更能启发艺术创造
    2. 早报:行为艺术成为这次双年展引发诸多争议的一个项目,既然是国际公认的艺术双年展的形式,为什么邀请一些非艺术家、社会新闻人物,还有一些很久以前曾经接触过艺术的人以艺术形式参与? 朱其:中国社会的现实充满创造力和活力,有时候“重庆钉子户”的现场更像一个集体原创的“社会装置”作品,而范跑跑能够真实地表明自己的价值态度,这种勇气很多艺术家甚至著名艺术家、批评家都不具备。我觉得当代艺术应该向现实学习,尤其是今天中国的现实充满戏剧性和超现实性,这要比西方艺术更能启发艺术的创造力。 这次展览还邀请了一些长期不太“成功”的但有知识分子情怀的艺术家,我觉得这些艺术家的“不成功”并不是因为他们缺乏才华,而是他们没有简单地模仿西方艺术,一直在以 [详细...]
    1. 798双年展将是最具独立精神的一次双年展——访2009首届北京798双年展总策展人朱其
    2. 采访:《艺周刊》记者雪晴 时间:2009年6月17日 1、首届798双年展从原定的5月份挪到了八月份,问题出在哪里?作为双年展的总策划,您在这段时间里又争取到了什么?双年展跟早期设想的有哪些改变? 答:主要问题是跟管委会的协调,因为要寻找一些免费的合作空间,五月份可能空间不能腾出。 这段时间我们对一些展览项目安排得更有意思了,对展览主题的定位也更明确了。现在双年展的主题展在设想上比以前更明确,比如主题“流动的社群”,强调当代艺术中的社群意识和民间精神,提出当代艺术要参与中国的社会自主性进程。我们还邀请一些年轻的独立策展人来做一些特别策展项目。 2、798双年展在准备过程中受到了金融危机的影响,您是否认为金融危机阻碍了艺术活动的发展?影响艺术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详细...]
    1. 中国当代著名设计师访谈 邹跃进访谈胡建斌
    2.  邹跃进:中央美术学院史论系教授、著名美术批评家   胡建斌:人民美术出版社装帧设计编辑室主任、日本东京学艺大学平面设计硕士。   邹:你的油画作品曾在香港嘉士得艺术拍卖会和京城的艺术拍卖会上爆过冷门,现在主要从事设计工作。在纯艺术和设计之间有许多相通的地方,尤其到本世纪末,它们之间的界线也越来越模糊,从你的经历来看,是不是也有这个体会。   胡:在日本留学时,我的指导教授佐野宽先生有一句话,“从艺术家到设计家,没有从设计家到艺术家的。”这种逻辑关系,讲得非常清楚,做设计这一行必须具备美术的基础,具备艺术家的素养和眼光,只有从艺术到设计,这个过程才是顺理成章的。我大学毕业后做了七年的美术编辑,掌握了编辑的流程和编辑的相关业务。1991年底,赴日本留学,在日本东京国立学艺大学研究 [详细...]
    1. 李山张洹吴亮谈话录
    2. 李:喂喂……我试试声音,今天刚买的,没用过……让它再走走。(李山把录音机正式打开放在桌上) 吴:这就开始了?我有点不习惯。 张:你还有不习惯的?(哈哈哈……笑) 吴:开始吧。 张:行。 吴:象采访似的。 张:你先说。 吴:你是在纽约认识李山的? 张:我认识他的作品是在上海,认识他人是在纽约。 吴:你们在纽约经常聊些严肃话题吗? 张:很少,主要是玩。 李:现在是搞艺术的不谈艺术,不搞艺术的,搞伪艺术的大谈艺术。 张:哈哈哈……(大笑)他是在说,我们不谈 [详细...]
    1. 在前卫与传统间定位自我——徐唯辛 王明贤对谈
    2.  历史如同一本带着锁钥的卷牍,其中蕴含着人伦往事的神秘与社会变迁的流迹,艺术家喜欢寻访一些并不如烟的往事,从中觅出古往与今来的些微联系。近来,艺术家徐唯辛致力于为平凡而阵容庞大的“草根阶层”绘像,大规模地重塑历史中国众生百相,颠覆了我们古往今来一以贯之的英雄观,放大历史中平凡的个体。对近代美术史卓有研究的王明贤先生与艺术家徐唯辛的这次对话,可以看作是面对历史有感而发,通达淡然的王明贤先生遇到激情而为的艺术家徐唯辛,谈话在一张一弛间流露出对艺术的执著与用心。   王明贤(以下简称王):近年来你的作品有了很大的变化。作为当代现实主义绘画的重要画家,你为什么一改从前一贯的叙事方式,改画大幅的肖像?   徐唯辛(以下简称徐):我这几年画矿工,跑到煤矿体验生活,拍了很多矿工图片。在电脑屏幕上看图时,发现矿工乌黑脸部特写 [详细...]
    1. 当代艺术与民主制度——王南溟访谈
    2. 访谈时间:2005年11月22日 访谈地点:四川美术学院 杜曦云(以下简称杜):作为具有法学知识的艺术批评家,你一直致力于从法律与政治的角度研究中国当代艺术制度问题,这使你在习惯于只谈艺术不谈制度、甚至于认为制度与艺术没有关系的中国当代艺术氛围中独树一帜。请你简要谈一下当代艺术、制度与法律间的关系。 王南溟(以下简称王):1980年代时,因为专注于艺术,我离开了法律界,当时有很多人对我提出质疑:“读法律的人怎么能搞艺术呢,法律是死的,而艺术很活”。过了十年以后,情况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人们又觉得读法律的人进入艺术领域会特别有优势。 杜:这里面涉及到什么问题呢? 王:当代艺术不是一个人关在室内通过画画而宣泄个人情绪,或者说一些只有自己可以听懂的话。传 [详细...]
    1. “这是我应做的”——关于《进与出或中间》展览对冯博一的访谈
    2.  付:您在文章中提到“独立策展人是把策展当作表达自己对当代中国和世界文化现实问题思考的一种手段”策展人既是“媒介”又是“创造者”,那么您对制造《进与出或中间》这件作品的想法是如何的?   冯:所谓独立策展人的“独立性”在于,对当代文化和艺术有一个独立的立场和态度,对当代艺术的一个思考和判断。独立策展人不一定只做地下和民间的展览,排斥画廊、官方的展览系统和其他展览机构的合作。与官方和商业合作,这只是一个策略,不能说你就迎合或者妥协了。比如索卡邀请我做这个展览,我第一次见面就提出我是不考虑商业性的,他们也不是为了纯粹的商业来做这个展览。在这样一个前提下,我个人的思考和判断能通过这个展览得到某种程度的实现。   媒介和创造者都是策展人需要做的工 [详细...]
    1. 光天化日——李大方与艾未未、冯博一的对话
    2. 艾:先谈谈你的经历,再就几张有代表的画来介绍一下自己。你是哪年出生的呢? 李:1971年生,属猪的。 艾:你是一直待在沈阳吗? 方:对,一直待在沈阳。1992年的时候来过北京。 艾:你的画是那种走到那儿“毁”到那儿,属于一种“自然灾害”。这种“自然灾害”是“不顺人意,顺天意”。 艾:你真正开始学画画是什么时候? 方:初中一年级。 艾:那就是12、13岁,1983年,出道挺早嘛! 方:以前我就比较喜欢画画,喜欢画年画、画插图,就是画那种文学插图。特愿意看小人书。 艾:你喜欢故事、情节性? 方:对,我 [详细...]
    1. 艺术是一部个人的长征史诗——尤劲东 殷双喜对谈
    2.   视觉与视角   殷双喜(以下简称殷):作为一个展现,感觉你即将要做的展览中所有的大画、小画不是孤立的,而是一个整体的,在这中间你似乎希望造成极大、极小之间的张力,所以选择用油画还是用钢笔或其他材料,特别重要吗?   尤劲东(以下简称尤):我画的小画如同前期的草图一样,做了某种说明,说明发展过程是怎么来的,通过小的东西反映出来。大画有所谓的冲击力,比如我这个展览全都是小画做一个展览也可以,但是我觉得少一点份量,因为我们那一代人所经历的那个时代挺沉重的,发生的事情,甭管是快乐的也好,痛苦的也好,或者磨难也好,那种感觉非得有一个大的、厚厚实实的东西才能反映出来,我特意使用了比较粗糙的笔触来做,就是想有一种沉甸甸的感觉。   殷:谈一谈你的大画吧,从画面来看,地平线还可以这样画,地平线的感觉从来都是横的,在你这却 [详细...]
    1. 专访高名潞:动荡年代中风景是无名的历史
    2. 无名画会,中国当代艺术史上第一个前卫艺术团体,也是“文革”期间直到现在最专注于描绘北京风景的绘画团体。名称来自1979年7月画会第一次公开展览,意在“没有任何一个名字能代表画会”。主要成员有赵文量、杨雨澍、张达安、石振宇、张伟、李姗、马可鲁、史习习、郑子燕、韦海、王爱和、刘是、田淑英等。人数最多时达20余人,作品主要有风景、静物、人物写生,成员画风各异。 定位无名画会 没有大师却极有价值的画会新京报:正如你论说的,无名画会在“文革”中是边缘,之后也继续是边缘,始终在艺术界主流体制之外,这是因为没有话语权,或是因为他们本身的性格,他们好像有前贤隐逸的气质? 高名潞:对,他们一直比较边缘,从上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革&rd [详细...]
    1. 高名潞与李占洋访谈
    2. 高:以前你有没有把很多作品放在一起集中地展示这样一种机会。   李:大规模的展览以前参加过两次,一次是“世纪之门”,一次是“成都双年展”。但那都是很多人在一起的展览。而且我的作品也不集中。能全面集中地展出我的作品,而且是在一个有个性的展览展示,这一直是我一个理想,这次实现了。由于我所处的那个环境比较闭塞,参加展览机会相对比较少。这次如果不是高老师邀请,还是没办法使我的作品与北京的观众见面。我最想我的作品能真正地跟大众直接接触,象这次这样,没有更多的广告宣传和理论导向,任凭他们自己兴趣看作品。这对当代艺术也是个检验。以前在个别在画廊里,会经常展出有一两件作品,来看的都是圈里人,或更小的圈,雕塑圈里人。所以没办法真正知道老百姓对你的真实评价。当然,有些作品可以完全不考虑公众口味。因为我作品 [详细...]
    1. 解读“意派”——对话高名潞
    2. “意派”正式提出是2007年,但这个想法还要往前追溯。其实,我(高名潞)在研究生时,从研究方式的侧重点开始就已经有这个想法了。我不想用艺术就是反映艺术背景的简单的对应关系来讨论艺术史,更希望有一个系统的结构。 致力于梳理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的艺术评论家高名潞先生再次为中国当代艺术发声,策划大型当代艺术展“意派——世纪思维”,并于六月初在今日美术馆展出。这次展览展出了蔡国强、徐冰、谷文达、黄永砯、张洹等八十余位艺术家的二百余件作品,展示了中国当代艺术这30年来发展中的本土色彩。然而,“意派——世纪思维”展览的推出,却再一次引发了艺术界对“意派”理论的广泛关注和质疑。 “ [详细...]
    1. “文艺复兴”精神其实离你很近——专访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意大利文艺复兴展策展人邵大箴
    2. 来源:深圳商报 采访者:汪涓   以人文主义思想为核心的意大利艺术对欧洲、西方以至对整个世界艺术的发展,均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它不仅奠定了欧洲现实主义艺术的基础,而且还以其深厚的精神内涵和精湛的艺术技巧,不断召唤迈着现代主义步伐的人们,返回古典的境界,返回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我的和谐世界。   邵大箴,1934年生,1960毕业于苏联列宁格勒列宾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美术研究》、《世界美术》杂志主编,博士生导师,俄国列宁格勒列宾美术学院名誉教授。著有《现代派美术浅议》、《传统艺术与现代派》、《西方现代美术思潮》等。曾任第一届中国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策划委员,“意大利文艺复兴展”总策划、艺术总监。2月18日,本报记者对其进行了专访。   最具代表性的文艺复兴珍 [详细...]
    1. 穷探极今古高论且纵横——陈传席访谈
    2. 时间:2007年8月11日 地点:北京·陈传席寓所 采访人:张公者   当代书画界说真话的评论家已经不多。尤其是对近现代、当代的书画人物进行品评,缘于人事、人情等诸多方面因素,所作评论满纸好话,却非由衷。   做批评家比做艺术家难,不着边际的胡吹乱捧,令人生厌;不负责任的谩骂攻讦,缺少水准。臧否人物、评骘得失,既要有公正之心,又要有正确的审美准则,这是批评公正准确的前提。   陈传席先生是当代艺术界一位难得的说真话的学者,真正具备批评家的修养素质和审美眼光。陈先生的研究批评注重史料性,用事实说话,同时广征博引,调动多种学科增强其评论的力度。而对自己评论过的问题,一旦又有新的研究心得,他毫不掩饰地加以补充甚或否定先前的观点,这是批评家的胸襟与人格。   古代文献亦需鉴别   [详细...]
    1. 马未都:捐出十年收藏,放弃更有价值
    2.   新中国第一家私人博物馆——观复博物馆馆长马未都近日做出一个决定:成立观复基金会,并把他几十年收藏的文物全部捐给观复博物馆,由基金会理事会统一管理。在做出这个决定时,马未都也觉得很心疼,但是他必须要走出这一步。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让他一手建立起来的博物馆永续生存。   记者:当初怎么会想到建一个私人博物馆?   马未都:建博物馆最初是我的一个乐趣,个人的事儿,觉得有意思。1992年我已经把《马说陶瓷》写出来了,现在快20年了,那种想法今天看还不过时。上世纪90年代初有部分人对文化的感受已经开始逆转了,过去我们对传统文化是仇视的,是绞杀的。中国人对传统文化的这次绞杀从太平天国起,一直到五四运动,到新文化运动,到“文革”终结,中间跨度是110年。“文革&rdqu [详细...]

艺术知识

谈中国书画识古陶瓷真伪
· 潮湿天气书画藏品如何防潮
· 丰子恺书画作品辨伪
· 私人收藏字画由来已久 保管好字画简易方法
· 行家讲述珍贵书画保养方法

 

· 油画保存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 如何才能保持书画藏品的青春常驻
· 书画表面各种污渍的去除方法
· 油画表面各种污渍的正确处理方法
· 书画保养过程中的细节问题
· 科学的油画去尘方法
· 书画存放过程中四点要诀
· 珍贵书画安全度过雨季的良好办法
· 珍藏字画的保养要点
· 连环画的三大保存要点
综合评论
评选名家名作——著名画家苑贺斌
评选名家名作——著名画家徐春平
青年艺术家陈璐《园趣》个人作品展于韩国首尔举办
2024【艺术中国·福龙迎春】——画家张宁宁作品鉴赏
2024【艺术中国·福龙迎春】——画家蒋洪亮作品鉴赏
2024【艺术中国·福龙迎春】——画家屠维能作品鉴赏
泼墨心境——画家张德学山水作品欣赏
2024【艺术中国·福龙迎春】——画家倪利华作品鉴赏
【艺术中国 祥龙迎春】著名画家唐明珍
2024【艺术中国·福龙迎春】——画家袁冬梅作品鉴赏
2024【艺术中国·福龙迎春】——画家张坤作品鉴赏
  • 本网站刊登的信息和专题专栏资料,均为中国拍卖网版权所有,未经中国拍卖网协议授权,禁止下载或转载使用
  • 工信部备案号 京ICP备11041342号-11
  • 中国拍卖网版权所有Copyright© www.paiorg.com,All right
Processed in 0.014(s)   0 queries cac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