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油画家网
在线展览 -中国美术展览网-中国美术家网在线展厅
在线展览 -中国美术展览网-中国美术家网在线展厅
    当前位置: 中国拍卖网 >>名人访谈 >>
      分享到:

      在前卫与传统间定位自我——徐唯辛 王明贤对谈

        作者:正在核实中..2010-08-17 11:54:00 来源:网络

         历史如同一本带着锁钥的卷牍,其中蕴含着人伦往事的神秘与社会变迁的流迹,艺术家喜欢寻访一些并不如烟的往事,从中觅出古往与今来的些微联系。近来,艺术家徐唯辛致力于为平凡而阵容庞大的“草根阶层”绘像,大规模地重塑历史中国众生百相,颠覆了我们古往今来一以贯之的英雄观,放大历史中平凡的个体。对近代美术史卓有研究的王明贤先生与艺术家徐唯辛的这次对话,可以看作是面对历史有感而发,通达淡然的王明贤先生遇到激情而为的艺术家徐唯辛,谈话在一张一弛间流露出对艺术的执著与用心。
          王明贤(以下简称王):近年来你的作品有了很大的变化。作为当代现实主义绘画的重要画家,你为什么一改从前一贯的叙事方式,改画大幅的肖像?
          徐唯辛(以下简称徐):我这几年画矿工,跑到煤矿体验生活,拍了很多矿工图片。在电脑屏幕上看图时,发现矿工乌黑脸部特写的震撼力,当时心里很激动,我想干脆画超大尺幅的肖像,也许效果会好过大场面的老套路。现在总是用2.5米×2米的固定尺寸。画大画让我有一种释放的感觉,也符合我的性格,欲罢不能,一口气画了将近10多幅《矿工肖像》。去年5月在中国美术馆做展览的时候,这些大肖像组画作品展览效果非常好,大部分人的反映是震撼,甚至连老先生们也认为很好,就更坚定了我这样画的想法。
          王:我觉得实际上这也是文革时期大幅领袖肖像对你的影响,第二个是现代视觉传达效果对你的影响,我想可能还有一点,就是当代艺术众多作品对你的影响,可能是有这三方面的影响。
          徐:我后来在画的过程中也想过这些,比如说画领袖,中国历来都有放大领袖形象的传统,唐代有一幅《步辇图》,我当时就觉得很奇怪,《步辇图》中皇帝很大,旁边那些太监随从却很小。现实生活中皇帝也是凡人,并没有那么大,我想这可能源于人们对领袖英雄的崇拜心理。
          王:对,原来画帝王都偏大,中国都是这种传统,包括西方也是,都把英雄和领袖人物往大画。
          徐:矿工肖像其实是用领袖像的尺度,来画“草根阶层”。这事本身让我觉得很兴奋,很刺激。像王老师刚才说的,这种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这种形式能够触动我,如果没有现代美术,包括“八五新潮”,即便是有这种想法,可能我也不敢这样画。现在很多时机成熟了,中国美术的发展情况成熟了,我自己也成熟了。
          王:从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中国整个思想界,有一个运动,可以说是中国的思想启蒙,当时真是有雄心,迫切地要求创造。包括从艺术发展,从形式上都有太大的理想和抱负。这与“五四”时期颇为相似。
          徐:当时社会上的确出现了活跃的气象。1978年我正在西安上大学,经常去西北大学参加活动,那里有许多从延安考上来的北京知青,他们中有很多高知、高干家庭出身的子弟,读过许多书,对国家前途很关心。他们举办了许多活动和沙龙,热烈地讨论国家兴亡的事情,许多话题十分新鲜和大胆,对我是一种启发。
          王:刚才我说到“五四运动”。“五四”时出现鲁迅、陈独秀、胡适等大师。但是实际上没有多少作品,比如胡适写的《尝试集》,都是大白话,没有什么价值,相对来讲鲁迅写得还好一点,写出了很多精彩的东西。上世纪30年代的整个文学界,还是很繁荣的,但是没出现大师。到20世纪80年代,中国文化界、艺术界出现了开创性的人物,90年代文学艺术作品也很好看,但显然缺乏开创性的东西。我现在一直在考虑,当代艺术是怎样的发展态势?怎样才能够重新开始今天的创造?
          徐:目前的客观形式的确不利于真正有见地的文艺作品的出现,这是事实,主要是市场消解了许多艺术家的进取精神。我一直认为艺术家应该多阅读,多思考,极力打造建设自己知识分子的独立精神,惟有如此,才能抵制来自市场的许多东西的诱惑,为什么上世纪80年代有那么多好东西出现,主要是艺术家在当时没有羁绊,那才是真正的前卫精神。
          王:从上世纪80、90年代一直到现在,你对前卫艺术的看法、你的想法在整个过程中有没有发生过变化?你觉得这些变化说明了什么?包括它对你的艺术有什么影响?我现在想了解的就是你真实的想法,是怎么就怎么样。
          徐:“85新空间展”当时就在我身边,展览我都看了,当时觉得很新奇,竟然还能这么画画!但并不是理解得很透彻,一方面因为我是从新疆考来的,在接触资讯和城市文化方面,特别是对西方现代美术的了解还是很少的;另一方面,八五年以前的中国没进来多少信息。那时候我觉得这些艺术家是很不简单的,新信息刚进来,很快就被他们消化,并基于他们自己的经验,将这些信息加工成自己的东西。
          对于前卫艺术当时虽然不是很理解,但是那些东西给了我很大启发,我当时还尝试过一些这方面的创作。说实话还是很失败的,一画就是新疆内容,没办法(笑)。要知道,我在新疆生活了近30年,来内地很长一段时间,连做梦的内容都是和新疆有关的。1991年,我试过画一些格子布,还有一些模型上面的棉布等手法写实、内容抽象的作品。现在回过头看,感觉路子走得不对。那时以为现代艺术就是一个形式问题,其实不是,它是从内在、从文化的角度、从思想层面迸发出来的,不是简单的形式所能解决的,所以我当时硬搞就搞不好。以前路过展示前卫艺术的画廊我都不敢进去,因为有压力,我觉得当代艺术是很好的东西,但是我做不好,所以经常会有自卑的感觉。
          不可否认的是,前卫艺术对我的影响是很大的。那时看圆明园那些艺术家的创作,的确都很有前卫精神。非常钦佩他们的。包括后来我的学生搞创作,出现一些实验的东西,我都会持鼓励的态度。
          王:你说的这个例子很典型,在1985年那个时期,浙江美院是中国现代艺术的中心,新空间的张培力,还有黄永(石永)、王广义等等,这些前卫艺术的旗手都是浙江美院出来的。这跟当时的师资也有关系,郑胜天当时是油画系主任,他们这一批人最早到国外接触到了前卫艺术。在这样的背景中,你可能是一方面特别惶恐;一方面又特别着急。
          徐:对,我当时感到有压力,又不知所措。我想起来一个有趣的事。研究生毕业创作的时候,那已经是1987年了,我不想老老实实画传统的创作,那时也稍微消化了一些新东西,看了一些画册,毕业创作想以京剧为题材,当时我考虑京剧很有意思,它既是具像的,同时它的舞台调度、情节描绘和舞台美术又很抽象,我勾了四张小稿。当时我的导师说:“你没这个生活,你是新疆来的,应该画你熟悉的生活。”我想:“老师要让我毕业,就先把这个实验的东西放下吧。”后来我的毕业创作画了《馕房》,也多少受了现代艺术的一点影响,比方说颜色比较简单,还有单纯的线条等,在传统写实方面还是有一些探索,也获得了美术界的承认(获首届中国油画展大奖),但还是很不够,骨子里还是传统和学院那一套。
          王:在当代,艺术家越来越重视个人感受和经验的表达,而你最近的作品是用一种客观、直视的叙事方式来表达,你怎样处理画面中对待历史的客观性与个人的感受、经验之间的关系?
          徐:个人感情在艺术创作中很重要,有感而发的创作才能真正打动观众。问题是要看我们所处的时代,艺术家选择的叙事方式应该与时代发展的阶段性有紧密的联系,时代对叙事方式有一种内在的规定,虽然艺术家对时代的进步有一定影响。艺术家要清楚这点才能创作出适合时代的作品。我一直希望我的作品能够紧贴时代,紧贴社会。我一直以来都有一种英雄情结,希望知识分子能够承担起更多的社会责任,中国当代艺术家,不光要担负艺术本体的责任,还应该担当社会的责任。中国与西方社会的发达完善程度相比,在制度建设等方面还有所差距,知识分子需要反思历史问题和社会秩序。
          另外,直视的叙事方法也符合我的创作理念,那就是作品要直接、单纯,要具体、具像,这样的作品在这个时代才有力量。我这个作品,表面上看是客观的,但是我的个人感受和经验也混合在作品里,比如肖像的尺寸、色彩的选择和人物的选择等第。如果是别人,画同样的题材,作品的最终结果会是另外的样子。
          王:作为画家,你认为作品带给观众的启迪意义和视觉审美的体验哪个更重要?
          徐:我觉得两个东西都很重要。它们是互相依存的,如果只有形式,作品肯定是柔弱无力的。记得我在1997年画《酸雨》的时候,曾写过一篇文章,后来水天中先生还在一篇文章中引用了:“在后农业社会的中国,内容的意义大于形式的意义。”一段时间我甚至认为题材甚至重要过形式。现在我改变了,我认为如果形式不行,没有视觉感染力,没有给观众带来新的视觉审美的体验,观众也不可能接受你作品的内容。所以,我很欣慰,我今天在观念转变的同时,形式上也有一点变化,我觉得形式非常重要,起码和内容是一样重要的。
          王:曾经有批评家认为形式就是内容,内容就是形式。当然这是根据当时的情况而言的,具有某种文化针对性。
          徐:“文化针对性”说得好。从我绘画形式的转变,我感到形式太重要了,比方说我的《矿工头像》和现在画的《历史中国众生相》,如果以美术学院写生的那种尺寸画1000张,压根儿就没有什么效果。我觉得这批作品最重要的就是形式,当然获得这个形式是具有偶然性的,是一种艺术语言的机缘,当然也是我走过漫长坚实的写实绘画道路之后,眼前猛然出现的一个灵感,我感谢艺术之神对我的眷顾。所以你问我内容和形式哪个重要?我觉得内容和形式都很重要。

      展览信息

      女艺术系列5:青绿

      我没有自已的名字?
      苍茫与浪漫陈文灿漆画、水墨画展
      黄一山:非格物– 形而下的空间叙事
      一石倾情--钟志源汉白玉雕塑作品展
      “不想忘记”石亮个展
      “十分之一秒”芬-马六明个展
      “艺起画”李善单、玛馨玲师生展
      “幽梦尘心”李旺水墨作品展
      2013年石家庄首届景德镇陶瓷艺术大师作品展
      艺术家
      王明明
      何家英
      霍春阳
      冯大中
      刘大为
      张志民
      美术理论
      书画同源终将合流
      谈谈怎样画人物速写
      俞兆平:论艺术的抽象
      中国山水画的习得对诗词鉴赏的影响
      谈中国传统文化在室内设计中的运用
      浅谈艺术形式的构成要素
      比较视域中的美术话语问题
      浅论具象中的抽象因素
      论艺术的价值结构
      探讨艺术的意义的详细内容
      • 本网站刊登的信息和专题专栏资料,均为中国拍卖网版权所有,未经中国拍卖网协议授权,禁止下载或转载使用
      • 工信部备案号 京ICP备11041342号-11
      • 中国拍卖网版权所有Copyright© www.paiorg.com,All right
      Processed in 0.098(s)   9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