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油画家网
在线展览 -中国美术展览网-中国美术家网在线展厅
在线展览 -中国美术展览网-中国美术家网在线展厅
    当前位置: 中国拍卖网 >>名人访谈 >> 工笔画 国内 人物访谈
      分享到:

      汪港清、韦红燕伉俪访谈:工笔画发展应有精神回归

        作者:正在核实中..2013-09-12 17:07:21 来源:艺术中国

          (1/2)韦红燕

          (2/2)汪港清

          中国美术家网--让艺术体现价值

          他们大学时代相识,在绘画的道路上一路走来,他们相互欣赏,相互支持。他们非常有默契,虽然在绘画形态上有所不同,却有着共同的艺术追求和艺术品格。

          2013年8月,等待数天后,终于与两位老师见面。韦红燕和汪港清的工作室放着未完成的作品和成摞的书籍,除了这些就是绘画用的笔墨。在这种简单、朴素的环境下,二位有的是对艺术的虔诚追求和信仰。

          采访人物介绍:

          汪港清,1986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学院美术系,获学士学位。1999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壁画系,获硕士学位,现为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

          韦红燕,1989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学院美术系,获硕士学位,现为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二位现在合带汪港清、韦红燕工作室培养工笔画硕士研究生。

          艺术中国:两位老师能谈谈对方在自己心目中是怎样的画家吗?

          汪港清:我们是大学同学,互相比较了解。韦红燕画面的色彩感,和非现实主义因素非常具有个人特点。她是一位有着天生绘画素质,非常感性的画家。

          韦红燕:汪港清画画比较从容,对艺术有一种直觉,并且他的造型能力非常强。

          艺术中国:您会介意伉俪画家这样的称呼吗?

          韦红燕:中国人自古讲阴阳平衡,伉俪画家更圆满,可以相互渗透,这对艺术家来说其实是一种得天独厚的优势。我们可以站在各自的角度来审视对方的艺术创作,并且我们可以更没有间隙。

          汪港清:这种形式在艺术创作上加速度会更快。我们对对方都比较了解,在创作中可以互相帮助。

          艺术中国:艺术家都是相对独立的。两位老师都是艺术家,如何处理独立和依赖的关系?

          汪港清:我的依赖性比较少,对别人的意见并不能马上接受。必须在我创作中遇到这些问题,才会反思。我是相对独立的,比较坚持自己。

          韦红燕:我相对包容和开放,可以站到他人的角度来审视自己。这种自我的审视我觉得相当重要。同时,汪港清对我也会有一定影响。他是一个优秀的艺术家,他的造型能力非常强,我非常欣赏他,因此他的意见对我非常重要。另外,他对我的肯定比较多。

          艺术中国:两位老师都从事教学工作,你们的教学理念是什么?

          汪港清:我们现在的研究生教学合并为一个工作室。我们强调绘画是有一定高度的,绘画更重要的是让人思考。

          韦红燕:首先,我们的画室非常注意学习传统,同时又非常的强调有时代性。我们认为绘画的学习是一种立体的思维。既有深度,又有广度的学习才能厚积薄发。

          其次,我们重视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每个人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这就是一种生态。我们作为导师,就要敏锐的发现他的特征,和他发展的可能性。

          另外,我们并不主张他们急功近利。在院校的学生参加展览很容易拿到一个奖项。造型能力好的学生,捕捉一个社会现象就会得奖,但是这样的奖项,我们并不鼓励。我们的学生还是要追求一种不平庸。虽然他们的技法可能还不成熟,但是他们作品从艺术上和思想上是正确的。这种道路方向的选择是正确的。

          艺术中国:这几年的毕业展会看到学生作品抄袭和雷同的现象非常多。两位老师对这个问题有什么看法?

          韦红燕:我们并不否定有些学生确实是一种借鉴,并不是抄袭,借用一些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形成自己合理的关系。但是有些学生并不是这种状态。我觉得抄袭首先是自己没有思想。另外院校教学也有很大的责任。

          艺术中国:在今天的艺术教育中,往往重视对艺术技巧的塑造,忽略了对人的塑造,两位老师怎么看这个问题?我们应该传承给学生什么?

          汪港清:我们画室非常关注学生的品格,其中包括学生的人格、习惯。技巧再高,再有绘画能力和绘画技巧,你的格调、作品的取向不好一样被否定。做艺术一定要有艺术的高度。有了艺术高度,手达不到可以去追求。

          韦红燕:我觉得画画首先是做人。我们的教育是为了育人。绘画是一种教育和文化,并不是一个倾倒垃圾的窗口。作为一个文化人,可以对社会的问题站出来给予批评。但是要站在一个正面的、向善的、崇高的角度来谈你对人性的看法。如果你是一个品格高的人,那么你就会认真的对待这门学问,就会反思。艺术是一种境界的体现。不管艺术的形式是怎样的,艺术的灵魂应该是高的,应该是好的。

          作为一个教师,最应该传授给学生的是一个好的人格。在面对学生时,首先要让学生知道老师的价值观,并且要用这种好的价值观来影响学生。

          艺术中国:中国自古非常重视艺术家的人格修养。中国的传统是将做人和作品放在一起来看。

          汪港清:对,中国一直有这样的传统。蔡京的字写的非常好看,但是就因为做人的问题,使自己的作品没有得到广泛的认知。

          艺术中国:工笔画作为中国传统的重要遗产,您认为工笔画是否有跟随时代发展、表现当代审美的空间?您认为工笔画发展存在的问题是什么?

          汪港清:工笔画近年来发展势头比较高。我个人认为,工笔画发展要比水墨画空间更广,工笔画有色彩语言,工笔画“工”的程度可细可宽,所以我觉得工笔画更能和当代相结合。

          我和韦老师都比较强调中国工笔画的传承。这种传承并不是简单的形象和技法,而是一种精神气质。当然我们也要求学生跟现代相结合,要创作他们这个时代的东西。在这样创作的背后,无论深浅,都要有中国传统文化。吸收一切可以吸收的东西,并且在吸收之后一定要和中国传统文化链接起来。

          韦红燕:现在工笔画看起来很繁荣,但是在这种繁荣的背后会有一些问题。我认为现在的问题是单一化。在面对传统继承的问题上,如果一个时期只有一种传承是不对的。如果我们站在一个文化自觉的角度上寻找中国工笔画的发展空间,那么我们应该回归对传统的研究。

          首先,在技法、形式上,现在的工笔画面貌很单一。只有一种传承,甚至是当代某一个名人的传承,这个特别可笑。我们现在对传统的研究更多的放在技法上,其实这些技法附着在什么样的视觉形态上才是更为重要的。比如中国绘画的空间观是什么样的?是二维,二维半,四维,还是二维加四维?比如东晋时期顾恺之的《洛神赋》,对船盖的描绘是多视角的,却能够做到在整体上非常协调,这是典型的中国艺术家的描绘方式。现在人对于中国传统绘画的研究仅仅是一个点,甚至是用中国的线条来构造西方的造型体系。

          其次,在题材上过多的偏重于现实主义题材。其实中国人的思维从来就不是写实的,是特浪漫的、诗意的,特别有意境的,但是现在的作品仿佛是越现实越好。

          另外,在表达方式上过于单一,并且空间非常狭小。在一场灾难的面前,有的艺术家表达对死亡的恐惧,有的表达人和自然的关系,有的表达对救灾人员的感谢,这些表达应该都是被接纳的。人的思想是人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如果拒绝不同表达,拒绝不同的角度,否定人的思想性那就不能称为文明。如果没有站在一个文化的高度上去看待文化,这是很失败的。

          艺术中国:能谈谈今后两位的创作计划、创作重点吗?

          汪港清:我在2004年左右就开始进行少年和水系类作品的创作。这个题材可能还要延续一段时间。另外我们两个人一直想要合作一些大的创作题材。可能是一些传说,经典故事,长的诗篇。

          韦红燕:我的创作一直倾向于思考。这种思考并不是对某一个社会,某一个时间的思考,而是对欲望、诱惑这种人性的思考,这种思考我会一直延续下去。


      展览信息

      女艺术系列5:青绿

      我没有自已的名字?
      苍茫与浪漫陈文灿漆画、水墨画展
      黄一山:非格物– 形而下的空间叙事
      一石倾情--钟志源汉白玉雕塑作品展
      “不想忘记”石亮个展
      “十分之一秒”芬-马六明个展
      “艺起画”李善单、玛馨玲师生展
      “幽梦尘心”李旺水墨作品展
      2013年石家庄首届景德镇陶瓷艺术大师作品展
      艺术家
      王明明
      何家英
      霍春阳
      冯大中
      刘大为
      张志民
      美术理论
      书画同源终将合流
      谈谈怎样画人物速写
      俞兆平:论艺术的抽象
      中国山水画的习得对诗词鉴赏的影响
      谈中国传统文化在室内设计中的运用
      浅谈艺术形式的构成要素
      比较视域中的美术话语问题
      浅论具象中的抽象因素
      论艺术的价值结构
      探讨艺术的意义的详细内容
      • 本网站刊登的信息和专题专栏资料,均为中国拍卖网版权所有,未经中国拍卖网协议授权,禁止下载或转载使用
      • 工信部备案号 京ICP备11041342号-11
      • 中国拍卖网版权所有Copyright© www.paiorg.com,All right
      Processed in 0.096(s)   11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