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油画家网
在线展览 -中国美术展览网-中国美术家网在线展厅
在线展览 -中国美术展览网-中国美术家网在线展厅
    当前位置: 中国拍卖网 >>名人访谈 >> 漫画 人物访谈
      分享到:

      独家专访著名女漫画家吉建芳

        作者:孙桂芳2014-04-24 09:44:38 来源:中国电力新闻网

          (1/2)吉建芳漫画

          (2/2)吉建芳

          中国美术家网--让艺术体现价值

             记者:众所周知,漫画是一种艺术形式,它运用变形、比拟、象征、暗示、影射等视觉手法,向读者传达一种文化意识,以加深读者对这个世界的理解。作为一个漫画家,您就此给读者谈谈您创作漫画的一些感受。

          吉建芳:漫画分许多种类,新闻漫画、民俗漫画、儿童漫画、哲理漫画、人物漫像、绘本、报刊和书籍插图等,创作不同类别的漫画感受是不一样的。

          除了少量歌颂性质的漫画外,新闻漫画大都是讽刺漫画。创作这类漫画时,大都是借助手中的画笔讽喻一些官场和社会生活等方面的不良风气,从漫画点子的产生、草图的绘制到作品的完成,一直有一种正义感在支撑着,十分愤懑。我是从新闻漫画创作开始闯入漫坛的,后来画的渐渐少了,但还断断续续的在画。应该感谢新闻漫画带给我的许多东西,比如:我的漫画处女作就是新闻漫画,我第一幅发表的漫画就是新闻漫画,第一幅参加省级以上展览的漫画就是新闻漫画,第一幅获奖的漫画也是新闻漫画,第一幅被某地选作中学生考试作文题的漫画还是新闻漫画。

          从2001年开始,我创作的哲理漫画在全国一些媒体上开设专栏或长期刊登。哲理漫画首先要有哲理文字,而这些文字又能激发人的思维,让人感同身受,然后运用合适的图形元素去表现它,既不能图解也不宜离得太远,这种漫画一般都是一个系列、一个系列创作的。

          我曾在陕北榆林工作过几年,当地浓郁的民俗文化感染并影响着我,创作过一批民俗风情漫画,人物形象男的是白羊肚手巾包头,女的是两条麻花辫、身穿花棉袄,其中一组民俗漫画还参加“西部在召唤”西部六省旅游漫画联展并获一等奖。

          创作儿童题材漫画是比较温馨的,儿童的形象要么憨态十足,要么又肉又萌,简直可爱的不得了。我曾以女儿小时候胖乎乎的形象为主画过一套四格儿童漫画。

          人物漫像的绘制对于学过素描写生的人来说,比较难,因为画的太实了就不够“漫”;对于没有学过素描写生的人来说,也比较难,因为不容易画的很像。我是业余级选手,也非美术科班生,所以人物漫像画的不算太多,但还是有一些被人们记住,比如:著名作家王蒙年轻时候的漫像、著名演员刘晓庆的漫像、著名编剧芦苇的漫像、著名作家高建群的漫像等,大都被本人认可,被他人夸赞。肥肥(沈殿霞)的漫像还得到已故著名漫画家华君武的夸赞。

          绘本创作则是一件相对轻松的事情,构思好以后,就是用色块和线条堆积画面。绘本,更多的是要绘,点子不似其他漫画那么重要,但却是一件费时费力的事。

          报刊和书籍插图的创作最是费脑子的一件事,也是我近些年创作的比较多的一类漫画。即为插图,就要和文字互为依存,互相依靠,靠得太近难免互相影响,离得太远又难免陌生,度,很难把握,如果把握好了却也一不小心就会成为经典。

          记者:说起漫画,人们可能首先想到的是讽剌、幽默。而评价一幅漫画作品的优劣时,又总是以哲理、寓意,作为评价的标准。其实,漫画作为一种艺术形式的存在,也应同其他的艺术作品一样,要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它亦可以通过优美的画面,艺术的抒情,使读者的心灵充分领略漫画独具的艺术之美。您赞成这个观点吗?

          吉建芳:当然。漫画的绘画工具不拘一格。既可以用国画的形式画漫画,也可以用油画的形式画漫画,还可以用版画和速写的形式,有人甚至用剪纸的形式、中国古代汉画像砖的形式等,不一而足。但相比其他画种来说,漫画不但要有审美价值、有视觉美感,更要有一定的思想性,要耐看。

        记者:一个成功的艺术家,同时也是思想者,是通过艺术作品向受众“传道”。可是,艺术家所创作的艺术作品,又并非全能为读者所理解,而是随着读者的思想程度以及文化内涵的差异,显现不同的反应和评价。因此,当下许多人会把批评的声音当作判断作品在市场的价值走向,您认为如何做才能让大众更重视作品内在的价值,而不是被商业价值所左右?

          吉建芳:世上的人大抵分这么两类,一类是懂艺术的,一类是不懂艺术的。在这两者之间,有一些不懂装懂的,也有一些懂装不懂的,还有一些似懂非懂的。相对来说,懂的毕竟是少数,而人们对于不甚懂又渴望懂的人和事,多是会通过一些媒介了解他、认识他,第三方提供的信息真伪很难判定,那么他们很难不被商业价值所左右。就像购物,我们大都会觉得贵的一定就是好的一样,这个除了提高自身修养外,也需要有一个正常的艺术品市场,而不是泡沫一样。很显然,在我们目前这个浮躁的社会里,许多人很难平心静气地提高自身修养,提高自己对艺术品的鉴赏能力,“专家”就显得似乎比较重要。其实要真正提高

          记者:有人说,最好的漫画是在日本及韩国包括台湾。目前,中国的漫画正处在瓶颈期,作为一个长期从事漫画创作的漫画家,您怎么看?您在创作时遇到过瓶颈期吗?该如何打破这个瓶颈?

          吉建芳:欧洲的漫画一直处于较为领先的位置,日本和中国台湾学欧洲,而我们则学他们。从解放初期那拨文化界前人看,他们许多都留学日本,自然难免受其文化的影响。就近些年来说,日漫在青少年中的受欢迎程度颇高,我本人也喜欢一些日本漫画家的作品,比如:宫崎骏的。

          就中国漫画的现状来说,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变化,一方面许多纸媒的发行量在锐减,媒体上的一些内容在给广告让路,难免殃及漫画的阵地;另一方面,传统漫画大都是新闻漫画,且大都以讽刺为主,在我们高喊“和谐社会”的今天,你“讽刺”谁啊!同时,我们国家又在重视支持动漫产业,投入大量人力、财力、物力于此,一年年的斥巨资给动漫产业但却收效甚微,精品更是寥寥。我不认为这是瓶颈期,我觉得这是一种怪相,一种非正常情况下产生的畸胎,也是一种“中国特色”。

          这些年来我一直是一边工作一边创作,并不以漫画创作的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所以漫画创作比较从容,创作也以各种约稿居多,有怎样的需求就创作怎样的作品,当报刊上的漫画版面减少时,我已经画了好多本书籍插图;当讽刺漫画不好发表时,我创作的民俗漫画在一些主题性茶楼集中展示并获得好评……还有人物漫像。社会就是这样子,如果我们没有能力改变它,那么适应就是了。

          因为本身就是业余作者,自己也一直热爱漫画,画不成这种画,咱就画那种呗!所以,“瓶颈”之类的,个人认为还不曾遇到过。都说女人是水做的,水从来只向适合自己的方向流动,美丽的大海是它理想的港湾。遇到困难,绕行没烦恼。

          传统漫画创作实际是个体行为。许多漫画人都和我一样,有自己的职业,把漫画视为毕生的事业,或者伴随一生的业余爱好。漫画带来的收入并不多。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许多东西价格都在飞涨,有些甚至涨得离谱,唯独稿费缓慢不前,这些漫画人创作换来的少量稿费不过是职业和其他收入的一个补充而已。也有如天津漫画家朱森林一样的一些职业漫画人,以漫画创作为主业,但在漫画创作队伍中他们所占的比例还是很小的。还有一部分人,担任某些都市类媒体的美编,专职给自己供职的媒体上画漫画,职业和事业完全一样,就是美术创作——画漫画。

          而国家重视支持的所谓动漫产业,则是团队行为。需要相对固定的工作场地和相对固定的人员,要有项目,而动漫从创意到绘制,再到配音、配乐和后期制作、发行等,着实需要一个团队来完成,非个体力所能及。我们的国情也造成了许多不必要的资源浪费,这个资源既可能是大量资金,也可能是许多有能力而没有合适项目的漫画人,还可能是一个不错的动漫项目。事实是,我们每年的大量投资也产生了一些影响甚微的动漫作品,但更多的投资则没有下文、打了“水漂”。无论这些投资产生怎样的效果,都与真正意义上的中国漫画没有一毛钱的关系。

          对中国漫画的情景略有担忧,但我不会仅仅只是停留在担忧这个层面。身为创作者,我会坚持画漫画、画好漫画;身为媒体从业者,我会尽量在自己供职的媒体上开辟出一块漫画阵地,哪怕只是一小块,也算为之尽了一份绵薄之力。除此之外,我还会尽力去扩大漫画爱好者队伍,把更多优秀的美术从业者或美术爱好者拉进漫画作者的队伍,扩大漫画人的队伍。

      展览信息

      女艺术系列5:青绿

      我没有自已的名字?
      苍茫与浪漫陈文灿漆画、水墨画展
      黄一山:非格物– 形而下的空间叙事
      一石倾情--钟志源汉白玉雕塑作品展
      “不想忘记”石亮个展
      “十分之一秒”芬-马六明个展
      “艺起画”李善单、玛馨玲师生展
      “幽梦尘心”李旺水墨作品展
      2013年石家庄首届景德镇陶瓷艺术大师作品展
      艺术家
      王明明
      何家英
      霍春阳
      冯大中
      刘大为
      张志民
      美术理论
      书画同源终将合流
      谈谈怎样画人物速写
      俞兆平:论艺术的抽象
      中国山水画的习得对诗词鉴赏的影响
      谈中国传统文化在室内设计中的运用
      浅谈艺术形式的构成要素
      比较视域中的美术话语问题
      浅论具象中的抽象因素
      论艺术的价值结构
      探讨艺术的意义的详细内容
      • 本网站刊登的信息和专题专栏资料,均为中国拍卖网版权所有,未经中国拍卖网协议授权,禁止下载或转载使用
      • 工信部备案号 京ICP备11041342号-11
      • 中国拍卖网版权所有Copyright© www.paiorg.com,All right
      Processed in 0.148(s)   11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