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油画家网
在线展览 -中国美术展览网-中国美术家网在线展厅
在线展览 -中国美术展览网-中国美术家网在线展厅
    当前位置: 中国拍卖网 >>名人访谈 >> 工艺
      分享到:

      女室内设计师陈怡如专访(作者:风信子)

        作者:正在核实中..2010-01-04 14:46:15 来源:网络

        采访者简介:陈怡如,北京何镇强装饰设计有限公司副总设计师、中国饭店协会设计装饰专业委员会理事、高级室内设计师、中国室内设计学会高级会员、国家高级室内设计师。

        主要作品:
        北京王府井大饭店装饰陈设设计
        北京玫瑰园别墅美国中心室内设计
        北京玫瑰园别墅日本中心室内设计
        北京玫瑰园别墅样板间室内设计
        北京站贵宾厅室内设计
        人寿大厦办公大楼室内设计
        北京亚奥商会会馆设计

        获奖:
        2008年第四届中国饭店业设计装饰大赛 获餐厅室内设计工程优秀
        2008年中国(上海)国际建筑及室内设计设计节“金外滩”奖 最佳概念设计奖(提名)
        2007年中国(上海)国际建筑及室内设计设计节“金外滩”奖 最佳酒店设计奖(提名)
        2006年中国(上海)国际建筑及室内设计设计节“金外滩”奖 最佳办公空间设计奖
        2006年中国(上海)国际建筑及室内设计设计节“金外滩”奖 最佳酒店设计提名奖
        2005年中国室内设计大赛欧神洛杯瓷砖图案设计三等奖

        著作:
        《室内设计手绘快速表现》机械工业出版社
        《室内设计启示录——宾馆篇》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
        《室内设计启示录——办公篇》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
        《室内设计启示录——住宅篇》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
        《室内设计效果图表现技法》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编者:您当初是怎样开始对室内设计感兴趣并选择室内设计为自己的职业?这个行业最吸引您的是什么?

        陈怡如:可能跟家庭环境有关,我从小都画画,这是第一步,后来就是工作原因,在跟这个专业比较接近的单位,慢慢的对这个职业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个人也比较喜欢做这种空间、室内包括后期的一些陈设艺术品的东西,我对这些很感兴趣。

        编者:您觉得室内设计最大的魅力的哪里?

        陈怡如:我觉得就是可以把我心中美好的感觉通过一些形式表现出来,这是我觉得对我最有吸引力的地方。
        所以我做室内做建筑不仅仅只局限于这种室内和建筑的空间关系,我还会延伸到一些艺术设计,就像这个展位里面所能看到的这些东西一样,我并没有向大家展示我对一个空间怎么样的分割怎么样的处理,我更多的是展示我对艺术的热爱和这种想创作的欲望

        包括像我们的这种灯,灵感来自彝族地区的火,火把节是他们最隆重的节日之一吧!而且火的这种概念也不仅仅是彝族具有的,实际上是所有民族都崇尚火,因为火实际上是生命的一种起源,发现了火,应用了火,所以我们的生命进程才更快速,更完善一些,很多东西都是由它引发的,所以这是一个火的图案做的这么一个灯,而且我们不仅仅把它做成一个灯,它的单元图案我们又把它做成了比如说一个门把手或者是一些其它东西,都可以延伸设计。因为实际上我觉得设计的范围还是挺宽泛的,也是一个非常自由、可以表达情感的东西,尽管我们所设计的一个空间,可能要受功能的一些局限,但是同时丝毫不会疏忽我们对这个空间的一些再创造,一些艺术情感的延伸和满足。

        像我们现在挂的这些金属片的这些东西,其实都是原来北京万达广场,给他们的一个总裁办公室做的一个曲水流觞的设计,然后由它延伸成这种形态。但这样的东西我们以后可以给它做成一种墙式啊,或者是分割空间的一种材料应用,甚至可以把它做成日常生活中的一个杯子一些装饰品,实际上这个东西不是局限于用在建筑或用在室内的,它还可以完全在延伸。

        编者:对您个人来说,您提倡的个人设计理念是什么?

        陈怡如:我个人提倡的设计理念就是把心中对艺术,对艺术的情感的展现的一种******,而且我是想尽自己最大可能的把它展现的完美一些、充分一些,或者说把我自己的这种******能释放出来,这是我个人的一种理念。也不应该这么准确的称为理念,至少我喜欢这一行,而且在这一行觉得干的很有意思,很有劲。因为我爱这专业,我觉得这个专业让我把生活和自己生命根本的一些东西能够结合在一起。所以我才觉得能够孜孜不倦的在这个行业里头去做一些事情,去探索,去实现自己的一些想法。

         
          我不希望职业是仅仅为了糊口,我更希望说如果机会好的话,能够把自己的职业和爱好结合在一起。那么我觉得这样的职业道路就是不枯燥的职业道路,就是非常有趣味的让你追求一辈子的职业道路。

        编者:您觉得自己作品的风格是怎么样的?这种风格是怎样形成的?

        陈怡如:准确的说我不敢说我现在有什么明确的风格,尽管我个人还是喜欢一些简练不繁复的东西,但我不能说它真的就是自己的一种风格的形成。因为在我们的印象中认为风格的这种东西还是非常神圣的,一个人要形成个人的设计风格是需要很多年的积累,而且这种积累之后他形成的这种东西是他有意无意中的一种流露和展现,而且这种有意无意的流露和展现,甚至说在某个层面上得到一定认可的,所以那我觉得风格是一个高要求,是一生在追求的东西。但是我愿意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去做,可能自己作品中多多少少带着一些这种东西,因为这个跟个人的性情、爱好甚至你拥有的天生的这种气质特别有关。

        编者:很多人认为设计是改变生活的利器,您觉得设计真的能改变生活吗?

        陈怡如:真的能改变生活,而且就是说不仅能改变生活,而且还改变了我们自身。设计是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的一个东西。比如说:我们的吃穿住行任何一方面实际上都涵盖着设计。所以我认为设计实际上是我们生活中跟人们接触最密切的,应该说是和我们的生活中密不可分的一件事情。

        编者:您认为作为室内设计师的使命感应该是什么?

        陈怡如:我觉得作为设计师的使命感就是你拥有这样的专业技能,生活本身就是艺术的,应该说生活本身就是具有美的,你通过你的专业知识,把你对生活美的体会再现出来或者传导出去。我觉得设计师的使命感应该是这样。

        编者:您怎样看待中国的室内设计整体水平,您觉得它将来的发展走向是怎样的?

        陈怡如:实际上中国真正开始重新回到室内设计这个概念里头来,应该说是77年、78年以后,甚至准确一点说是从改革开放以后,开始重新回到室内设计这一行业中来,像我们公司的两位艺术顾问,实际上是从50年代就开始做,是中国最早的做室内设计的鼻祖。

        但是由于社会原因,中间有那么一段时间是停下来了,所以应该说是从改革开放以后才正式恢复,这短短的二十年时间,我觉得中国的室内设计的进程是非常快、非常高速的,我觉得这是世界上其它国家所不能匹敌的,这是我们独享的一种,但是这种独享也是很多代辛勤付出的一个结果,在这个时代的爆发现象。而且我觉得那以后中国在室内设计方面发展应该更好更快速吧,不比世界的任何一种前沿尖端的设计逊色,其实我们在迎头猛赶,而且我们这种速度真的是比他们快得多,因为我们拥有一个极大的市场。

        而且中国人的这种文化积淀是非常深厚的,应该说我们的这种东西是能够促使我们民族的这种艺术的爆发,而且这个爆发我觉的正在到来,将来可能会成为世界上独树一帜非常有意思的这样一个设计环境,一种设计市场吧!

        编者:您觉作为一个值得首肯的设计师应该具备哪些特质呢?

        陈怡如:我觉得一个设计师,他首先肯定是要具备他的专业素质,那么同时我觉得应该强调他的社会责任感。当然我指的这个设计不是工业设计不是其它设计,其实每个行业的设计多多少少都会肩负着这种责任,只是每个领域不同,像我们这个领域肩负着这种社会责任感也是非常强的,设计师应该有这种意识。因为你毕竟是在为大众创造一个美的环境,美的空间,你在引导生活,有一种文化导向的作用,那么这个导向作用,对每个设计师来讲就是一个非常严肃的责任。所以不像绘画,有一些东西可以自我表白情感。这个东西做出来我不一定会给别人看,也不会产生什么样的社会影响力。

        那么对于室内空间、建筑来讲我们面对的是一个社会环境。所以我觉得这个社会责任感是设计师应该具备的,同时我觉得设计师应该对******、文化、经济一些触类旁通的其它学科都尽可能多的了解和涉及到。至少应该作为一种尝试,应该知道,这样会让你的设计思路宽泛得多。

        编者:您现在在设计中还会遇到一些困扰吗?

        陈怡如:那肯定会,这种困扰是永远都有的。而且之所以有意识,就是因为你永远都遇到这种挑战,你每一次克服这种挑战,完成了之后你会有一种成就感。所以对我们设计师来讲工作永远有新意,永远有吸引自己的地方。

        编者:构思成功的设计作品,您认为最重要的是什么?你怎样评判一个设计作品是成功还是失败。

        陈怡如:我觉得就是你用心去了解你这一个项目或者是一个事件,要关注它,用心去钻研去分析,用情感去设计。当然这种情感并不是指的用非理性的概念,如果你用情感去对它,它就像人一样,你真心对它,它也会善待你。

        编者:大家都知道现在的整个经济环境不是很好,想了解一下,在这样的经济环境之下如何才能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陈怡如:我个人对于这个所谓不败的追求的理解,我认为并不一定完全是在经济愿望上实现一个什么目标。我觉得经济目标也是需要,因为这是一个经济社会嘛,每一个人都要在这种经济环境下生存,但是之所以能够在里头生存,并且在里头生存得有意思,恰恰是并不把它当成一种经济目标去追求,我觉得把它当成终极目标去追求肯定不会感觉那么好。
        我觉得经济的这种冲击对于我们行业大环境肯定时会有些影响,会形成一些市场的疲软。但是对于我们个体而言,就是你要有一颗追求这种设计,追求这种艺术的心来讲,并不能够形成灭顶之灾似的打击。

        这只是一个低谷、一个阶段,度过这段低谷期市场还会发展。而且在这种低谷之中,我们也会发现很多事情可以做,其实我们可以在很多方面进一步提升自己,比如在设计体验上,我们并没有去做一些相应的工作,没有进步。

        我觉得在任何一种环境下,不管是经济危机,还是经济高速发展阶段,你愿意把这个职业做好,或者去自我追求这种进步的话,其实都是可以做的到的。

        编者:您作为一位资深的室内设计师,有没有什么经验可以跟大家分享?


        陈怡如:毕竟室内设计是一个技术型的专业,它可能是需要一些实践的经验,甚至需要的不止是你对本专业的一个的认识度,包括我刚才说的,设计是应该具备一些其它方面的素养。


        我过去也是这样作为学生毕业出来,然后进到这个行业里头,我觉得急于求成肯定是做不好的,这个行业需要你经过很长时间的磨砺。但是我觉得有一点是肯定的,就是说只要你专心去做,努力的去做,就是说带有思考带有探索性的去做,当你回过头去看的时候,你都会发现你自己有或多或少的进步,有时候这种进步是惊人的、非常大的。



        编者:和欧洲、日本的室内设计相比我们中国的室内设计的差异性在哪里?中国室内设计应该保留的特质是什么?最应该改变的是什么?

        陈怡如:我觉得这种差异的形成,跟我们国家的这种情况有关,中间我们有很长一段时间可能重视的是社会的其它方面的东西,室内设计方面的重视度也不够。但是改革开放以后,实际上我们这个进步是非常快的,因为我们公司经常做的是酒店内的设计,我觉得现在中国酒店设计的整体水平,就是说我们现在的这些作品,已经在全世界不算是差的了,应该算是前列的这种吧。


        我去看过一些日本或其它地方的酒店,因为经济状况等原因,实际上他们的进步没有我们这么快。而且我认为这种差异也是在越来越缩短,就是因为他们是先知,那么我们在这一点上是后知后觉,但是我觉得通过一定的时间,一段的时期,这种差异性会越来越小。因为我们拥有一个非常好的一个市场基础,而且中国人绝对是聪明和智慧的,所以我觉得我们五千年的这种文化积淀对我们来讲,绝对不会是一种妨碍,只能是促使我们在这方面的体验更丰富、更深邃、更犀利一些。我觉得在这一个层面我们并没有和别的国家的设计师有特别大的差异性。我们内在的这种文脉或者内在的这种机变,还需要一些过程,去把它发掘出来发展开。

        我们中国的室内设计整体发展的时间比较短暂,一共也就二十来年,所以我觉得中国的设计师应该是非常有后劲的。所以我也是希望我们和以后那些年轻的设计师都能够沉下心来,爱自己这一行,而且爱我们的文化,我觉的应该能把设计做得挺好的。和世界前沿的设计相比,我觉得没有太大的实质的差异,只是我们起步晚一点。

        来源:火星时代

      展览信息

      女艺术系列5:青绿

      我没有自已的名字?
      苍茫与浪漫陈文灿漆画、水墨画展
      黄一山:非格物– 形而下的空间叙事
      一石倾情--钟志源汉白玉雕塑作品展
      “不想忘记”石亮个展
      “十分之一秒”芬-马六明个展
      “艺起画”李善单、玛馨玲师生展
      “幽梦尘心”李旺水墨作品展
      2013年石家庄首届景德镇陶瓷艺术大师作品展
      艺术家
      王明明
      何家英
      霍春阳
      冯大中
      刘大为
      张志民
      美术理论
      书画同源终将合流
      谈谈怎样画人物速写
      俞兆平:论艺术的抽象
      中国山水画的习得对诗词鉴赏的影响
      谈中国传统文化在室内设计中的运用
      浅谈艺术形式的构成要素
      比较视域中的美术话语问题
      浅论具象中的抽象因素
      论艺术的价值结构
      探讨艺术的意义的详细内容
      • 本网站刊登的信息和专题专栏资料,均为中国拍卖网版权所有,未经中国拍卖网协议授权,禁止下载或转载使用
      • 工信部备案号 京ICP备11041342号-11
      • 中国拍卖网版权所有Copyright© www.paiorg.com,All right
      Processed in 0.098(s)   9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