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展人:夏可君
书之容颜或让予的美学
文/夏可君
书是可读之物,书自身也是凝结时间与形态之物,当绘画回到物的材质自身,书本就获得另一种容颜与存在样式。郁涛最近十多年的创作,就是重新让我们面对“书的肖像”或其“本来面目”,发现其另一种自然的面貌。
这些作品确实来自于具体的书本,都是有着历史与名目的出版物,但郁涛通过自己独特的裁切方式,以自己发明的一系列独特观念带动下的技术手法,通过残卷的掩埋、日晒与上色的复杂处理过程,促使书本物性的能量发生质变,把书本还原到“自然”的深度空间,“让”自然来为,“让”自然的时间季节与地质土壤,“让”自然的元素性,彻底渗透书本,改变其形态,从而赋予从未有过的新样貌。
艺术家要重新发现物的物性,使之从日常的功用与人力的作用中解放出来,把人为的物性与自然的自然性重新相关,这既是因为人造物其实都有着自然的质料来源,也是因为我们的知识已经被AI取代与累积后,我们必须改变我们的阅读目光与感知方式,既不卷入知识的社会控制,也不卷入AI的计算诱导,而是回到人性手感与自然生物的原初关系,看似书本已经面目全非,但书本的魂魄却熠熠生辉。
为什么这些吸取大地灵气的书本,以残骸与碎屑的剩余状态呈现出来的“现成品绘画”,如此凝聚我们的目光?这是自然自身染就的色彩,大地赋予的质地触感,让剩余物的时间获得了末世一般的不朽面容。这与艺术家对于古玩文物的热爱,对于佛像的持久冥想,对于楚文化魂魄的墓葬转渡,对于修仙术等等超自然灵性的关注都隐秘相关。
这些残碎之物带有经典绘画的结构却又自我消解了平面的构架,向着“物”的魂魄还原,那古老的招魂术似乎重新被激活,整个如同泥塑一般的沉重物件弥漫着灵动的呼吸,画面的碎纸屑隐约还在呼吸,物的脆弱性与凝定的威严,凝结着文化的记忆与心魂的感触,而获得了从未有过的幽微闪烁与斑驳色晕。
关于艺术家
郁 涛
先后就学于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第七工作室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湖南省美术家协会实验艺术委员会主任